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 ,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因而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问题的研究成为古今学者关注的主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 ,就出现了不少影响深远的治蝗类农书 ,在蝗虫习性、蝗灾发生规律、除蝗技术等方面有了初步的科学认识和总结。如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 ,通过对明代以前蝗灾的统计、分析 ,得出有关古代蝗灾发生季节和滋生地的正确认识 ,成为我国古代蝗灾研究的杰出成就。进入 2 0世纪后 ,伴随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来自不同专业的学者们投身于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问题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在…  相似文献   

2.
蝗灾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1949~1956年,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对防治蝗灾高度重视,广泛动员民众,积极推广药械治蝗、飞机治蝗,改造蝗区生态环境,使这一历史性灾害得到有效控制。防治蝗灾是党和政府治理社会积患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不仅赢得了百姓的拥护,而且受到了国际关注,促进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相似文献   

3.
1940年代前期的华北,面对空前的蝗灾,晋冀鲁豫、晋察冀边区实行广泛的社会动员,破除视飞蝗为"神虫"的愚昧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灭蝗救灾斗争,实现了灭蝗救灾与思想启蒙、民族解放与社会进步同时并举.在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也曾制订防除蝗虫计划,"华北产业科学研究所"还编印书籍,专门研究蝗虫习性,并且设计了种种治蝗方案.但是,伪政权的治蝗社会动员缺少民众基础和具体组织措施,甚至一些官吏盲信迷信,借治蝗以中饱私囊.沦陷区内"官吏猛于虎,苛政猛于蝗".历史表明,不同政权控制区的蝗灾治理与社会动员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治蝗效果;蝗灾的监控与治理检验不同政府的管理状况,一定意义上折射出民心向背和政权兴衰.敌后抗日根据地大规模的群众性治蝗运动,预示着中国救灾体制正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正1943年至1945年,面对晋冀鲁豫边区严重的蝗灾,根据地党政军民一齐动手,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剿蝗斗争,全力消灭蝗虫,保卫粮食,减少灾害,最终成功战胜了这场严重的自然灾难。泛滥成灾的蝗山蝻海1943年,太行山、冀南等地发生旱灾。而在敌占区平汉线两侧以及河南、冀南等很多地方,又紧接着发生了蝗灾,让灾区群众生活雪上加霜。这场蝗灾波及范围广,灾情严重。蝗虫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近刊布的档案史料,本文从环境史的角度考察了光绪三年至光绪六年(1877-1880),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北疆的昌吉、呼图壁、玛纳斯一带、南疆的焉耆、库车等地因干旱而引发的蝗灾,在细致地考察了本次蝗灾发生过程及受灾程度的基础上,一方面探究政府的报灾、勘灾、赈济的具体运作过程及蝗灾防治的措施,另一方面力图探究救治程序和措施所体现出来的新疆管理体系调整的具体过程。本研究表明,光绪初年吐鲁番及其周边地区的蝗灾不但与河西地区同时发生,而且与华北地区发生的旱蝗灾害也有时间上的一致性,通过树木年轮的集成分析判断,当时西北地区湿度偏低的气候背景导致了蝗灾的发生。蝗灾恰逢政治变局,左宗棠收复新疆着手进行的社会重建与蝗灾救治同时进行,蝗灾的救治程序和措施反映出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之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先名后实"实际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动员是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又是灾害救治的必要手段。抗战前,作为国民党统治核心地区的江苏省发生了严重的蝗灾。为了动员民众扑灭蝗灾,江苏省进行了组织动员、宣传动员、奖励动员和情感动员,建立了一个多维立体式的社会动员网络,有利于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捕蝗行动,增强其捕蝗意识,此对治理蝗灾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由于灭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区域协作机制,动员对象又更多依赖行政力量与乡村精英,动员模式存在强制性和脆弱性,故其治理成效相当有限。考察抗战前江苏省的灭蝗动员,有助于理解国民党政权的救灾模式及其社会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7.
第一期在历史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论坛上的讲话建国以来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论坛”综述2003年蒙元史研究综述“中西文明交融与兴衰国际学术会议”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史研究———以宋至清中期为中心第二期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研究述评辽金元捺钵研究评述2004年“中外关系史百年学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简报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史研究回顾(上)———从上古到隋唐房兆楹先生和他的学术研究第三期200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百余年来黎…  相似文献   

8.
飞来横祸     
《山茶》2009,(4):216-216
1955年,遮天蔽日的蝗群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城外的一块田地降临。这样的蝗群通常在雨水充足的年份,条件最适宜快速传宗接代时出现,但蝗虫也能长途飞行,所以即便是大早地区也可能被这些饥饿的害虫席卷。去年澳大利亚的蝗灾尤其猖獗,居住在受灾区域内的民众则倍受其苦。在维多利亚州,乘车的人都收到了蝗群预警。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谎言     
《资治通鉴》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的秋天,大批蝗虫,自东而西,飞袭而来,蝗群遮天蔽日,所过之处,一片赤地,一切绿色的植物都给啃了个精光。在《新唐书》中,对于这次黄河流域的蝗灾,也有记载。“乾符二年,蝗自东而西蔽天。”京兆尹,也就是首都市长杨知至,上了一本,奏称  相似文献   

10.
自元明以来,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形成了驱蝗神刘猛将信仰。关于其原型,各类记载分歧颇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刘猛将的原型应为南宋刘宰。刘宰成为蝗神,主要源于其在金坛举行的三次大规模赈饥活动,尤其是嘉定二年的初次赈饥,其起因是蝗灾导致的饥荒。由此,刘宰与驱蝗发生了关联。刘宰去世后被广泛祭祀,但士人的祭祀是以先贤的形象出现的,而农人的祭祀则是以救星的形式出现的。由此,刘宰在民众祭祀活动中成为驱蝗神,而士人与官方则每每试图按照自己的主流文化逻辑进行干预改造,从而使得驱蝗神的本来面目变得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1.
近二十多年来,社会史新颖的视角使史学研究趋向丰富和深入,但这并未引起蝗灾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以蝗灾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在梳理蝗灾史研究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目前的研究不足提出几点看法,并就蝗灾史研究中应该引入新的视角和方法、挖掘新的历史资料等方面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清代华北的蝗灾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引言本文探讨的范围位于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地区,这一地区历来是蝗灾高发地区。徐光启早就对此有所认识:“按蝗之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湖广衍,溢无常,谓之洞泽,蝗则生之。历稽前代及耳目所睹记,大著如此”①。在现代农药推广以前,灭蝗基本上以人力扑捕为主,由于飞蝗在较大的地区内发生,个人或单个村庄等小规模防治是微不足道的。客观上要求大规模的组织进行干预,这便促成了封建中央政府的统一指挥。在古代社会,只有…  相似文献   

13.
近五百年来淮河中游地区蝗灾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淮河流域中游皖北地区近20个州县为对象,对明至民国时期计500余年的蝗灾发生次数、时空分布、原因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流域中游地区最近500年来的蝗灾无论是在时间序列上,还是在空间地域的分布上,都有显著的不均衡特征,没有所谓的周期性或韵律性现象。首先在时序上,存在几个蝗灾相对多发期和少发期相间的情况。其次在空间方面,大规模的蝗灾较为稀少,而以局部地区规模的灾害为多;中游下段地区的蝗灾次数多于其上段地区的灾次。该地区蝗灾的发生,与黄河长期夺淮造成的水文变迁、水旱灾害叠发等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规模、方式等社会经济的负向变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28日,两架军用直升机陆续从四川省石渠县洛须镇起飞,拉开了“世界屋脊”“剿灭蝗虫行动的帷幕。这是中国首次派出军队帮助藏区群众消灭蝗灾,涉及西藏、四川蝗灾最严重的3个县,时间持续十天。30名官兵参与了这次灭蝗行动,并为此准备和训练了两个月……07年夏的灭蝗行动创造了一项纪录:军用直升机在海拔3200米的青藏高原上,第一次以低于10米的高度飞行作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录作者在整理故宫博物院藏甲骨过程中新近发现的一版缀合:从形态看,是左前甲;从卜辞内容看,涉及农业和祭祀。该版缀合为研究商代蝗灾提供了一条基本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西藏地区地处祖国的西南,有独特且重要的地理区位。“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的稳定关乎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同样的,西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忽视。北京冬奥精神作为全体中国人民为圆满举办世界级别的盛会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奥运健儿取得优异成绩凝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自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对于提高西藏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其政治素质,以及提升其践行思想道德能力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蝗虫也作妖     
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颇有惜墨如金的风格,在“桓公五年”有一则记事,只有简短的一个字:螽(zhong)。螽在这里指的是蝗虫,这个字说明,当时发生了一场蝗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蝗灾记录,从此以后,农耕时代的大小蝗灾,频频出没于史书、方志以及官方档案中,见证着人生之艰难。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历史上,水灾、旱灾、蝗灾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而蝗灾"其害尤惨,过于水旱",因此,在历代史书和方志中对蝗灾都屡书不绝。事实上,为害农业生产的绝不仅仅蝗虫一种,直至建国初期,各种害虫仍然极大地影响着各地的粮食产量。而且,受传统耕作习惯及技术水平的限制,群众对"害虫"的认识有限,并多将其奉为"神虫",缺乏系统的防治措施。为此,全国各地掀起了  相似文献   

19.
蝗虫 蝗虫     
任平生 《中华遗产》2011,(1):116-131
在古代中国,蝗灾与水灾、旱灾并列为三大天灾。蝗灾虽然不直接要人的命,但相比于水、旱灾害,蝗灾给农民带来的是更加深重的苦难,相继而来的一系列变乱甚至暴动,对社会的稳定更造成深远而隐蔽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翻开我国的历史书籍,早在公元七世纪中叶,西藏与内地唐王朝,就建立了亲密的亲戚关系,——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正因为西藏的历史较早,所以西藏人民的文化艺术发展与宗教活动源流也较久远.根据我们这次在西藏地区近三个月的参观、访问中所见,发现西藏地区现在保留下来的古代与近代文化遗存,不仅在数量上极为丰富,而且在艺术创作上有着惊人的成就.在西藏,我们除去只有一本王沂暧所译的《西藏王统记》以外,再也没有找到一本完整的、系统的历史记载,或类似的藏文书籍,可做为研究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