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春雷 《攀登》2007,26(4):11-12
本文根据新阶层的特点,从明晰新阶层统战工作思路、创建新阶层统战工作载体、建立健全新阶层统战工作机制三方面对如何做好新阶层统战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与正确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珉 《攀登》2007,26(6):46-49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是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调整的条件下形成的。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具有积极因素,也有其不足方面。只有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社会阶层政治意识及政治参与的特点,同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才能引导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从而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新社会阶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晓红 《攀登》2013,(3):9-14
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与我国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相契合。现阶段,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培育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进一步丰富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形式,是引导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马晓红 《攀登》2011,30(6):80-85
政治参与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也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公民政治参与在我国政治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新社会阶层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地区的新社会阶层,他们不仅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社会力量,也是推动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他们的政治参与权利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的自身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要重视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合理的政治利益诉求,引导他们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把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整合、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为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保持与体现。发展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建设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意见》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马晓红  田涌涛 《攀登》2014,(2):82-86
考察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把握其特殊性,对更好地引导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发挥其在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以青海为个案,从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基本认知、政治参与行为、政治参与特性表现等方面,对青海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进行了考察,初步获得了青海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的基本认知,并从政治参与的直接动因、政治参与的主体、政治参与的行为等方面分析了特性表现。  相似文献   

7.
韩官却加 《攀登》2009,28(6):56-60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新世纪新阶段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等新特点。加强新社会阶层中的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团结凝聚、协调服务、教育引导、推动促进”的基本功能,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平昌 《神州》2011,(3):162-163
文章从高校统战的角度阐述了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教育工作,论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担负重要历史使命,指出了引导树立正确民族观、加强管理服务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探索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统战工作途径。文章还介绍了淮海工学院为西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个案。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初,江苏省汪阴市委统战部为全面掌握全市新社会阶层的基本情况,并为《新社会阶层》志稿编写搜集有关资料,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6类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情况开展全面调查。调查采取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易国锋 《沧桑》2008,(1):63-64
统一战线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建设新农村包含着丰富的统一战线思想。文章分析了建设新农村为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指出了建设新农村统一战线具有独特的优势,提出了履行统战工作责任,积极主动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对新四军来说更是生命线。正确坚持和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有效地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独立自主的原则,掌握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新四军就能生存、发展、壮大,否则就要吃亏、受挫折,甚至遭到严重损失。新四军创建和诞生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运用统一战线武器进行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党委统战工作是新时期中国高校党务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独立学院投资多元化和办学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增强,人员结构的复杂化,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统战工作并提升其内涵,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为此,独立学院统战工作应立足现实,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整合新的社会阶层即投资方、非党专职教工、学生家长、热心公益性教育事业的社会人士以及校友资源,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积极探索。开创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彭德怀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者。他认为统一战线工作"和消灭敌人的战斗任务一样重要"。抗战期间,在西安事变、河北反摩擦、山西事变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他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寇永胜 《神州》2013,(13):27-27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做好统战工作对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寻根情结和凝聚力文化;持中贵和、崇尚中庸、追求和谐的"和合"思想;崇尚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共同利益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做好统战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末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己发生深刻变化,而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社会阶层发生结构性改变。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均发生显著的分化。于是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职务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新的阶层结构的出现,且正处于稳定之势。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变化的基本特征,则是从以社会身份区分社会地位,向以职业身份区分社会地位转化。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社会阶层共分十种。  相似文献   

16.
刘政湖  杨万君 《攀登》2012,(4):47-51
中国社会阶层已经发生并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分化和重构,它对执政党自身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从丰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改革探索组织建设新形式、突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和调整好阶层利益以增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等几个方面予以积极应对,是党积极应对时代变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广西组织建立80年来,始终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了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中共广西组织统战工作的80年历程,不仅凝结成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更对当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深远的启示:统战工作要为改进党的执政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共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及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同志,先后约我写回忆文章,尤其是写在郑州市从事统战工作的经历。上述三个单位的同志都提到:您长期在郑州做统战工作.熟悉这个城市数十年来统战工作的情况;这种经历十分难得.希望能写些回忆资料。起初我的信心不足.是同志们的鼓励使我增强了信心。经过长时间的回忆与思考.终于整理出了这个稿子。  相似文献   

19.
柳絮 《神州》2021,(4):253-254
谭震林同志是建国后浙江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和省政府主席.他在浙江主政三年多,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讲究策略,很好的贯彻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从而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浙江在短时间内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他在浙期间的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财富,带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对于当前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秀红  杜文雅 《神州》2013,(14):156-157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的改革开放一系列方针政策支持下产生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阶层不但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在各方面的特点越来越突显。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新的社会阶层的特点,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引导的途径探索,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引导长效机制,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机制引导,不断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