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晗 《沧桑》2013,(5):18-20
李自成和多尔衮是明末清初政权更迭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自成排斥拒绝明朝儒士,多尔衮则尽力招抚故明官员,信任和重用汉官。二人在用人政策上的不同,成为影响他们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湖南石门县挖开了奉天玉和尚“墓”,有些学者撰文以出土文物证明奉天玉和尚就是兵败后遁入空门的李自成。于是,奉天玉和尚是不是李自成,一时成为海内外文化界关注的热点。其所以受到关注,不仅仅是因为早有结论的历史疑案忽又沸沸扬扬,也不仅仅是英雄遁迹空门具有吸引人的传奇色彩,文化界关注的焦点是:(一)要不要根据李自成遁入空门后秘密指挥余部“联明抗清”的观点改写清初20年的历史;(二)国务院1988年月1日13日核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自成墓”在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三)要不要根…  相似文献   

3.
李自成被害一事,史书记载很多,说法有同有异。关于李自成被害的地点,《历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六期《关于大顺军领袖李自成被害地点的考证》一文,认为李被害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一九七九年五月已在该地修建了李自成的陵墓,李自成被害地点问  相似文献   

4.
关于明末农民英雄李自成死于何地一事,长期以来,众说纷纷,争论不休。早在清乾隆年间,湖南澧州知州何磷提出过李自成削发为僧,禅隐石门夹山。还有的史书曾载李自成死于“湖南省黔阳县,葬于罗公山下”或“过通城九宫山而死”等等。可谓是数百年来,公私史乘,各持异词。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历史研究》(1956年)根据李自成行军路线和通山县志及程氏宗谱等所述,发表了关于大顺军领袖李自成被害地点的考  相似文献   

5.
今天借此机会来向大家学习,很高兴。我觉得开这次会议很有意义,意义很重大。史学史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还处在落后状态,把史学史研究搞上去,是我们当前的任务。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说史学史的研究意义很重大呢?史学史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史学本身的发展史,是研究历代史家对历史的认识。人类对历史的概念、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  相似文献   

6.
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次革命战爭。自从公元一六四○年(崇祯十三年)后起义軍便发展为拥有百万之众的巨大武装力量,在短短的数年之內,不僅推翻了朱明王朝的封建专制統治,而且建立了“大順政权”。但这支强大的农民武装佔据北京之后,不久就受到了挫折。公元一六四四年(崇禎十七年)革命领袖李自成牺牲,使起义軍遭到惨重失敗。关于李自成起义軍失敗問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明史”“李自成传”记載:刘宗敏(起义軍领导人之一)搶走吳三桂的爱姬陈圆圆,引起吴三桂的愤怒,因而勾結清兵鎮压了起义軍,使起义軍遭到失敗。吳伟业也有同样的看法,他在“园园曲”中指出:“痛哭六軍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紅顏”。三百多年来,不少人  相似文献   

7.
试论满族入关关克笑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的一年,是满族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是年,正月初一李自成于西安建大顺,建元永昌,三月入北京,十九日明崇帧皇帝死煤山,明朝亡。四月清睿亲王多尔表几近倾全清之兵逐鹿中原,先在山海关力克李自成农民军,旋即...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有一种看法:历史研究就是为了认识规律。讲清规律,从根本说,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把这个作为历史研究的唯一任务,认为历史的研究只能去搞规律;而对一个具体问题的过细功夫的考察,好象就不是史学工作。这种思潮在中青年的史学工作者中间,包括我自己也一样,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有一段时间内,史学工作的内容弄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2017,(10)
正习近平同志视察庆阳革命老区时指出:"对南梁的革命历史一定要好好研究"。要突出两点:一是这块革命根据地"是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二是这块根据地"是‘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是‘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什么会‘硕果仅存’?我们要加强研究"。陕甘根据地(亦称"西北革命根据地")何以具有"硕果仅存"的独特历史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近代世界史呢?简单的说:学习近代世界史,为的是要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来指导我们去从事于中国的革命建国事业。这样说,只是一个笼统概括的结论性的说明。要了解问题中的环节,还必须进一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陕西发现的李自成政权官印中,"汲县之契"为最早铸印,"鲁山县信"为最晚铸印,此二印俱与河南有关,可全面代表李自成政权颁铸官印的自名特点、尺寸规制、款识流变等。这两方原属河南的李自成政权官印遗落在陕西,与李自成由北京退回陕西后,局势的迅疾糜烂密不可分,折射了李自成起义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
刘家和先生是现今中国最著名的史学家之一,以通古今、贯中西和跨学科著名。本文试图探析先生为什么要走学问之路;为什么选择历史学,在史学领域又为什么选择中国史、世界史和古代史,为什么选择史学理论,为什么选择回应世界性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为什么选择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选择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古今互鉴的研究方法,选择比较研究方法;先生作为学者的胸襟以及对学问价值与本质的看法。所有这一切,都彰显了先生"学术报国"的治学思想,以及关爱民族、人类和自然的人文精神,对今天的学人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哲元为什么要张自忠留在北平赵延庆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对这一问题存有不同看法,而直接引发的却是最近读到的《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将军传》一书。该书是现代历史人物传记的一个新的成果,笔者已有专文评介,予以推荐,这里不作全面评价,只是想就该书对这个问题的看...  相似文献   

14.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城,崇祯自缢于煤山,起义军取得了推翻明王朝的空前胜利。然而在40天后,李自成率军仓皇西撒,吴三桂及清军疯狂追击。其后一年间,百万义军冰消瓦解。李自成本人也不知所终。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归于失败,成为历史的一大悲剧.时至今日,民间尚有李自成进北京,天天过年的传说。说李自成艰辛苦战,一进北京,亲眼目睹皇家的豪华富贵,不免心动,于是天天象过年,极尽享乐腐化之能事,还说李自成本有40年的皇帝命,因天天过年,40天便提前过完了40年,形象逼真,从一个角度佐证了李自成的失败无不与腐化…  相似文献   

15.
正阐释具有三个层次:个人阐释、公共阐释和公理阐释。个人阐释是指个人对人与事的看法,是基于材料研究而得出的观点、看法,常表现为新观点、新解释的涌现。公共阐释是指被社会公认的解释,因为这些阐释已经成为常识,成为公认的价值、标准和解释体系。~(②)个人阐释与公共阐释互动,要接受公共解释的检验。如果被公共阐释接受,会成为公共阐释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被接受,就会停留在个人阐释的层面,进入不了公共阐释领域。在公共阐释之上,还有  相似文献   

16.
“巴蛇食象”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蛇食象”新释杨华对“巴蛇食象”这一历史故事,古往今来,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可谓是众说纷坛,解释众多。但对巴蛇为何而食象?至今仍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拟就在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再来对“巴蛇食象”这一历史故事谈点新的看法。一、释巴为蛇...  相似文献   

17.
"客观性"是历史学科独立的基础,但是历史的客观性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有所不同。由于历史活动中必须要有人的参与,历史研究是关于人类的活动历史研究。这样就无法完全的排除主观性的的存在。但是历史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鉴别运用,在历史叙述中保持客观公正,对史学思潮辩证对待,提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史学家在进行历史研究中应该持有的学术的良知和史学技艺。  相似文献   

18.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英雄人物。李自成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引起了上中下三个阶层的关注,在正史、文人俗文学和民间口承文学里均有记述。本文以民间流传的口承文本资料为依据,以李自成传说的英雄叙事为论述中心,概括了李自成传说的分布,勾勒出陕西、京晋豫、鄂湘三个传说圈,将其总结为三类八种类型,进而在与正史、俗文学比较的视野中,解读民众眼中的农民英雄,总结民间英雄人物传说的叙事艺术,评析不同的叙事文本所蕴含的史评、史观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9.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石刻标语。它们和有关历史文献一样,是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文就当年红四方面军留在四川广元地区的两条石刻标语(图一、图二)来分析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的原因。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有争论的。在一些党史资料和党史论著中,有些同志认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是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的结果。于吉楠在《张国焘其人》一书(四  相似文献   

20.
《清史研究》2016,(4):1-16
近六十年来量化历史研究拓展并加深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使历史研究向科学靠近。不管哪个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应该保持一致:首先,提出问题和假说;第二,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说去找数据,或者通过设计实验产生数据;第三,做统计分析、检验假说的真伪,包括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因果关系、做因果推断,避免把虚假的相关性看成因果关系;第四,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是证伪了原假说,那原假说为什么错了?如果验证了当初的假说,又是为什么?这里挖掘清楚"因"导致"果"的实际传导机制甚为重要;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文章。传统历史研究在第二至第四步上做的不够完整。所以,量化方法不是要取代传统历史研究,而是对后者的补充。本文通过一些现有成果说明,量化史学不只是"用数据说话",而是通过统计分析,既可令人信服地证明或证伪现有假说,也可以从历史现象中发现全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