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贠建农  ;贠德政 《沧桑》2014,(6):35-37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道"学在大多数世人眼中都是一种避世之学,正所谓"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老子,隐君子也[1];后世道学家"出世主义"(如庄子)[2];道教的神仙化和玄秘化也给道学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叠嶂。但细读之下,《道德经》思想其实是出世的也是极聪明的为事方式,他的"道"其实是一种"做圣人"的入世之法。  相似文献   

2.
苏辙《老子注》对《老子》的诠释,并未严格遵守《老子》文本,而是进行了重大改造,其目的是"六经注我",创造三教合一的新思想体系。苏辙融合儒、道的表现在:调和了儒、道关于仁义礼乐的争执;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贵阴柔思想融于一体;借《老子》探讨儒家的性命之学;融合儒、道的圣人理论。  相似文献   

3.
考古     
布衣圣人一副新出土的汉代墓室壁画"孔子见老子问礼图".显示了一个平民的孔子形象.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绘孔子像。2007年底,在山东东平县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处古墓,其中绘有精美的彩色壁画。其中两幅壁画很符合其他文献中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场景。"孔子见老子"的故事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听人赞誉时任周洛邑的守藏史老子"博古而达今,通礼乐之源",是一位具有才识的学者.便带着学生去洛邑拜会。老子闻之也带  相似文献   

4.
刘苏利 《沧桑》2011,(2):59-60
老子的"道"有多种意义,我们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宇宙本源、本体的"道",另一种是表示万事万物规律性的"常道"。老子将本体之"道"与万物喻为母子关系",道生万物"。既然"道"是"万物之母",那么"道"的本质特性就是女性或者阴性,因此我们说老子的哲学是女性哲学,老子的"道"是尚"阴"之"道"。老子将作为世界两大法则之一的"阴性"法则发掘出来,并从哲学高度阐述了它的伟大作用和力量,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老子之"道"的绝对性与自我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健 《敦煌学辑刊》2005,(2):334-342
老子之“道”的“绝对性”使得“万物”相对“道”的绝对存在必然是完全摊平、一律平等的,这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实现最为“形上”的根据和前提。深受老子思想影响的《管子》四篇和《韩非子》的《解老》、《喻老》两篇则对老子思想进行了根本性的修正,它们把老子之“道”“形下”地功利化、实用化、操作化、法术化了,把老子主要着眼于个体自我实现之“道”“修正”成为对确定、刚硬的法度的严格遵循。这样,老子的个体自我实现之“道”也就变成个体自我的泯灭之道。  相似文献   

6.
马冬玲 《神州》2013,(5):18-18
通过观看《孔子》这部电影,了解到孔子的治国之道以及他的一些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为政以德”以及“仁”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思想有着长远深久的影响,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的思想都是从孔子的治国之道中演变而来的,要更加关注民生,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王弼融合儒道的新思辨一反汉代谶纬儒学对孔子的神化,把孔子改塑成崇尚“无”的富于无我、忘我精神的凡间圣人。他对《老子》、《周易》的研究,融合儒道,强调“以无为本”,以自然之道取代《易经》象数派的神秘观点,把“天”解释为“道”所生成的自然形体,以“无”取代“天”的神圣权威,并为统治设计了治国之道--“无”。  相似文献   

8.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其思想素材来源于上古时代的生命发生观。这种观念认为:人类的个体生命始于妇孕三月之时,亦即胚胎初分阴阳之时。在此之前的受精卵是作为元气存在的;到婴儿自母腹降生,生命便进入“有名”的形态。老子据此建立了“道”、“始”、“母”等概念,进而提出了他的宇宙生成图式、伦理学图式和宇宙演化图式。这些图式是上古时代公共知识和仪式行为的产物,须在人类学视野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
刘洁 《丝绸之路》2013,(16):43-44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其道德修养为后世所称赞。《论语》较详细地反映了孔子的修身之道,既包含人际交往中的处世哲学,也涵盖个人自我修身的内容与方法。修身之道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历史故事绘画而展开论述。孔子问礼图是汉墓画像中比较典型的历史人物故事题材之一,在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和四川等广大地域的汉代石阙、祠堂、墓葬画像石中均有发现。考古发现的彩绘墓葬壁画孔子问礼图却并不多见,从近年发现并公布的几座汉墓壁画来看,无论壁画配置与绘制技法,抑或构图样式与绘画艺术,都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 我的故乡鹿邑,就是诞生了中国伟大哲人老子的楚国苦县,曹操被汉献帝封为武平侯,此处便是他的封地。隋开皇十年,才改称今名鹿邑。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写到老子只用了255个字,其中161字用去写孔子向老子问礼,真正写老子的只有94字。云: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史之官也。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 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即使是鹿邑人,对老子生平事迹的了解也不比司马迁更…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文史》2008,(3):37-37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儒,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的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释,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道,是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在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述中,《老子》一书融哲学、政治、伦理为一炉,创立了以道为最高理性原则的道家学说。本文拟就其道政治论,谈一点粗浅的认识。1.理论基础是“道”“道”是道家世界观的高度概括,也是建立道家学说的理论基础。它的具体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长河中遨游--杨书案和他的历史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书案是长篇历史小说作家。他博学多才,横跨时空,从老子、墨子、韩非子、孔子到武则天、隋炀帝和黄巢农民起义,上下五千年,几乎涉足于每个朝代。佳作频出,颇受坛百家青睐。古人赞誉有才华的学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我想这个称谓杨书案应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5.
明代画家丁云鹏擅长佛道人物画,他所刻画的佛祖、菩萨、罗汉、老子等形象自然生动、栩栩如生,夸张的造型赋予人物趣味性。丁云鹏的佛道人物画脱离了程式化的因素,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情绪化色彩,同时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其人物造型古拙、气质端庄文雅,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足见丁云鹏佛道人物画水平之高。  相似文献   

16.
"道"是老子哲學的核心概念,其思想素材來源於上古時代的生命發生觀。這種觀念認爲:人類的個體生命始於婦孕三月之時,亦即胚胎初分陰陽之時。在此之前的受精卵是作爲元氣存在的;到嬰兒自母腹降生,生命便進入"有名"的形態。老子據此建立了"道"、"始"、"母"等概念,進而提出了他的宇宙生成圖式、倫理學圖式和宇宙演化圖式。這些圖式是上古時代公共知識和儀式行爲的産物,須在人類學視野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7.
王刚 《南方文物》2022,(2):73-84
在海昏画像中没有老子的出现,但是,刘贺时代应该已经有了老子图像。至少是为此后的“孔子见老子图”的细化和丰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和养分。画像中老子的缺失,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结果。对于刘贺而言,主要的不是知不知、有没有老子图像的问题,而是采不采纳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海昏画像与“孔子见老子图”属于两种图像系统。前者为“圣像”系统,是大传统的产物,并与儒籍中的孔子形象相契合;而后者属于小传统中的“神像”系统。那里面的老子以神仙身份凌驾于“圣”之上。这样的“老子”,显然是被大传统所排斥的。海昏画像中没有老子,实为大传统及儒学立场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黄老之学有所渭“见知之道”(《黄帝四经·道法》)。用今天的话说,叫认识方法。这种认识方法源自老子,其基本思想属于老子,黄学只不过将其扩展。所以下面我们以解析老子的认识方法为主,兼及黄学的发展。一、见人之所不易见老子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总是同时又包含着否定的理解。本来曲就是不全,洼就是不满,敝就是不新。老子却说:“曲则  相似文献   

19.
论者解读"守道不如守官"分歧的核心在于对"官"与"道"关系的认识,其具体纠结之处在"不如"二字。考察"道"与"官"在先秦文献语境中的词义,梳理"守官"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位置,是进一步明晰杜预以"君招当往,道之常也。非物不进,官之制也"注解"守道不如守官"的可行路径。孔子强调守官,对应事件实为守礼,亦即守制。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治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世界文化名人。他开创了在中国自汉朝起主宰中国两年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孔子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老师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人,但比苏格拉底大82岁。孔子死后52年柏拉图出生、后95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差不多同一时代,在亚洲产生了孔子和儒学、老子和道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