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49年4月,蒋介石在溪口收到上海、嘉兴发来的急电:贾亦斌昨晚叛变……。蒋暴跳如雷,痛骂蒋经国“用人失策”,立即手令国防部调兵遣将堵截,并悬赏5万银元购买的头颅。贾亦斌在《我率蒋经国“太子军”嘉兴起义》一文中回忆了蒋氏父子的关系,讲述了起义前后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蒋经国有好几个儿子,可只有一个女儿——蒋孝章,蒋经国把她当掌上明珠供着。可是蒋孝章学业成绩不理想,参加台湾的大学联考失利。为了让女儿读大学,蒋经国只好为她另谋留学美国途径。  相似文献   

3.
悬崖边的贵族曾经占有中国近代史重要一页的蒋家,在两蒋相继故去后,逐渐步下历史的舞台,蒋纬国以及蒋孝文、孝武、孝勇,乃至于蒋经国庶子章孝慈的陆续过世,更让蒋家男丁陆续凋零。至于宋美龄与蒋经国遗孀蒋方良、长媳徐乃锦在近年先后辞世,更让外界有种感觉,蒋家的时代毕竟过去了。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原配夫人、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是奉化岩头村人。她与蒋介石结婚后,仅生蒋经国一子。蒋介石在家乡居住时间很短,蒋经国十几岁又赴苏联求学,毛氏在家非常孤单寂寞。与蒋介石离婚后,毛氏一直住在丰镐房里,深居简出,不过问外间事情。有时蒋介石和宋美龄返回溪口家乡,毛氏就暂时离开,不相见面。她信仰佛教,在蒋丰镐房造了一间小佛堂。  相似文献   

5.
1945年底和1946年初蒋经国短时期内先后两次秘密与斯大林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这两次会谈是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后,中、苏之间举行的最高层次的接触。蒋、斯两次会谈充分反映了解放战争前夕国民党政府、苏联以及中国共产党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早年,两蒋当政者均将即将有日本驻军的"与那国岛"视为中国势力范围自从反日的亲书"以血洗血"的蒋经国过世以后,台湾再也没有一位领导人高调纪念"七七抗战"周年。台湾如今乏人问津"芦沟桥事变",也鲜有人提起八  相似文献   

7.
散叶     
<正>蒋介石的最后一天1975年4月5日,侍卫朱长泰表示,蒋经国傍晚向蒋介石请安,见蒋气色不错,就回家吃饭。侍卫郑敦浦说,饭后,他扶蒋上轮椅,到士林官邸花园,随后送上楼。晚上9点,官邸铃声大作。郑敦浦赶到蒋房间,医官与护士正在急救,此时打雷下大雨,房间落地窗大窗帘从未掉下过,那晚却掉下来了。朱长泰说,蒋经国赶到时,哭得很厉害,宋美龄要医官给蒋经国打镇静剂,但没人敢打。当医官把蒋介石身上的插管拔下来时,雷打得特别响。蒋经国曾要求医生电击抢救,直到11时50分,才宣布死亡。内务科副科长李大伟赶紧把假牙套上去,以免遗体一冷,嘴巴就张不开了。宋美龄本来没哭,这时却哭起来。  相似文献   

8.
1925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赴苏求学,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诸如邓小平、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伍修权、还有王明等是同学。本文通过和蒋经国一道赴苏求学的徐君虎先生的回忆.将这一段尘封许久且鲜为人知的历史,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9.
1988年1月13日,台湾政治强人蒋经国在毫无预警状况下,溘然长逝于七海官邸。由于事出突然令国民党高层在猝不及防的情势下,无法从容安排蒋身后的权力布局,使台湾政局于此陷入权斗之中难以自拔,最后李登辉虽脱颖而出成为国民党主席,但国民党内主流、非主流斗争却越演越烈,连带使蒋经国历史定位迟迟无法定论。  相似文献   

10.
他是蒋介石的义侄,被蒋精心培养,曾任侍从秘书长达8年;蒋经国时代,他被依为肱股,担任过“行政院长”,称得上是蒋家的“两朝重臣”。  相似文献   

11.
1939年冬,江西赣州专署下辖的南康县乡间,忽然出现了一位巡察官员,他头戴礼帽大摇大摆地走村串户,向百姓嘘寒问暖、调查乡情.每当他摘下礼帽,向人们还礼时,就露出了礼帽里面写着的“蒋经国”三个字.百姓都知道那时蒋经国正在赣州担任专员,但谁也没见过他的面,当然就认为这位就是下来微服私访的蒋专员.  相似文献   

12.
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教授捷尔基茨基·康斯坦丁(汉名郭杰)亲身进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前身为KGB)档案室阅读蒋经国档案原件,首次完整重现蒋经国在苏联求学、婚姻、就业的历史,填补了一段历史空白.“蒋经国档案”是在1996年解密的.  相似文献   

13.
台湾强人政治,在政治强人蒋经国手中终结,这是出自历史的必然,或是偶然,恐怕连蒋经国都难以回答台湾政治强人蒋经国辞世已经21年,在这21年间有关他历史定位的讨论,随政局起伏变化,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今天不做,明天后悔"比如他晚年启动的"催台青"政策(大力提拔年轻人特别是本省人士)。与外界认为蒋是"干纲独断"决策者的形象反差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与蒋经国先后于1975年4月5日和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去逝。蒋氏父子生前都有夙愿——归葬大陆。然而蒋父子的遗愿均未能实现。他们的遗体分别暂厝在台北市的慈湖与大溪,两地相隔不远。  相似文献   

15.
从蒋经国去世的第二年1989年夏季以来,蒋孝严和奉化溪口就结下了不解之缘。1989年夏天,他和孪生弟孝慈委托台湾《联合报》记者周玉蔻和摄影师刘芳枝到溪口征询蒋氏族人对他们认祖归宗的意见,这可谓“投石问路”。时隔12年即2000年,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之后,他第一次踏上了溪口的土地,与族人联谊,向祖宗叩头,这可谓“初进蒋门”。再过三年即2003年,在身份证上的父母名字改为蒋经国和章亚若之后,再次来到溪口,正式向祖宗报到,这可谓“登堂入室”。这次,2005年4月7日第三次到溪口,以“蒋孝严”之名祭告祖先,可谓“完满结局”。蒋孝严先生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睡梦中心脏停止跳动,临终未留任何口头遗言,逝前也没有命文书侍从(如秦孝仪)做任何书面遗嘱。他逝世后由台湾官方写了《总统蒋公遗嘱》,1975年4月6日刊载于台北《中央日报》。2007年12月,台湾记者访问曾长期服侍蒋介石与蒋经国的"两蒋贴身卫士"翁元。翁元说: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其辉煌早已随岁月烟消云散。目前,这四大家族的后代散居世界各地,宋美龄的逝世使他们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蒋家有了第五代蒋家自第一代蒋介石,第二代蒋经国、蒋纬国相继逝世后,这个家族的光彩逐渐褪色,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权势。而今蒋家后代开枝散叶,人口众多,大部分都在台湾定居,一部分在美国生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完全处于隔绝状态,直到1987年,蒋经国才下令准许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或旅游。1988年蒋经国病逝后,蒋氏族人才陆续有人回访大陆。蒋品雨首访大陆在蒋氏族人中,第一个回大陆探亲的名叫蒋品雨,她是蒋介石的侄孙女,其祖父蒋介卿是蒋介石的同父异母兄,生于1877年,长蒋介石10岁。蒋介卿生有一子名国秉,一女名华秀。蒋国秉(国柄)1949年逃亡到台湾,1982年病逝。1989年清明节前后,蒋国秉之女蒋品雨来到溪口,她此行的目的,一是祭扫祖父的坟茔,二是希望能将祖母单氏的灵柩由台湾迁返大陆,与祖父合葬一处。蒋品雨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  相似文献   

19.
蒋经国,大家都知道是蒋介石的毛夫人之子。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过书。蒋在莫斯科娶一俄国女子为妻。回国后,蒋介石指定原江苏省民政厅长专教蒋经国夫妇的书,当时人称太子太师,传为政界趣话。以后蒋任江西赣州行政督察职务。1944年蒋经国被任为三青团干部大学教育长。我的同班同学江国栋在三青团干部大学学习过,他们有着密切的师生关系。(江国栋告诉我他是湖南新宁人,江忠烈公的曾孙,江忠烈公即江忠源,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时,江忠源统领湘军6000人,在安徽卢州三河镇被太平军全部消灭。曾国藩的胞弟曾国华也在其内。清王朝送江为忠烈…  相似文献   

20.
范子烨 《文献》1998,37(3):210-229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浩洪流中,<世说新语>是一部出类拔萃的杰作.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后世之儒雅学子,倜傥骚人,莫不仰其俊秀,揖其清芬.书中之佳事佳话,风流缅邈,至今传之不衰.对于<世说>,历代之硕儒通人,皆有极高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