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首先发现甲骨文的不是别人,而是山东福山王懿荣,他不仅是投军从戎、抗击侵略,以身殉国的爱国志士,而且他还是一位著名书法家。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号廉生。他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几十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疟疾,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老中药店达仁堂找了一剂中药。其中一味是据说有涩精补肾功效的药材“龙骨”。王懿荣一时好奇心起,就拿起这位不寻常的药仔细审视,无意间突然发现“龙骨”上竟刻有一种似篆文又非篆文的古文字,这使他大为吃惊。王懿荣是  相似文献   

2.
王启初 《收藏家》2003,(2):41-47
清末著名学者、爱国主义者、金石学家、书法家、甲骨学鼻祖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孺,号廉生,山东福山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授国子监祭酒,官至侍读,卒谥文敏。《清史稿》谓王懿荣“泛涉书史,嗜金石。翁同和、潘祖荫并称其学。”王汉章于其纂辑之《王文敏公年谱》五十三岁条记云“公性嗜古,凡书籍字画,三代以来之铜器、印章、泉货、残石、片瓦,无不珍藏而秘玩之。钩稽年代,补证  相似文献   

3.
任继昉 《文献》2002,(1):248-250
清代的训诂学大师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与其子王引之以小学闻名天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把原本准备用来疏证《尔雅》和《说文》的资料全部用来疏证《广雅》,历时九年,终于完成《广雅疏证》一书(其中卷十为王引之所写),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国小学史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4.
刘欣  淑华 《文史天地》2009,(6):70-70
一八九九年(光绪25年),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在北京清政府担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官),一次服中药时,他突然发现“龙骨”药上刻有奇怪的类似篆文的东西,大为惊讶。王懿荣本是金石专家,精通铜器铭文之学,知道这东西一定有名堂。于是追究到药铺,查问“龙骨”的来历,并选了一些进行研究。一九〇〇年(光绪26年),山东潍县古董商范雄卿携带“龙骨”八百多片到北京,王懿荣付以重金,予以收购。王成为鉴定收藏甲骨的第一人。一九。三年,王懿荣死后不久,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被《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铁云)收买,刘把这些甲骨连同自己所藏,选了一千多片,石印出版了《铁云藏龟》,  相似文献   

5.
元揭傒斯所书《真草二体千字文》卷向传为其著名书迹,曾以珂(王罗)版影印并收入《上海博物馆藏法书选集》中,又曾入目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迄今尚无人提出疑义。世传揭傒斯的书法墨迹尚存数种,多是跋古法书名画的题跋书,与此卷书法不相类,故引起本人的疑问。经考鉴,此卷书作确有问题,应是一种伪书。又,本人发现明陆士仁曾伪做过文(?)明、祝允明的书法,颇疑此人当不只是伪做文、祝二人书,而该卷书法确与陆士仁本款书作《四体千字文》有相合处,故又初步认为此卷书法亦出陆士仁之手。以下就有关问题,逐一讨论。一款识中的问题揭傒斯的《真草二体千字文》,前有明王逢元的“智永千文”四字引首,卷后又有明刘瑞一跋,以及明袁衮、徐伯虬的两行观款。因  相似文献   

6.
<正> 在石刻目录综集类中,所见著录属河北地区的历代石刻存目,有明代周弘祖撰《古今书刻》二卷,光绪丙午(1906)长沙叶氏观古堂仿明刊本,下卷专载碑目,著有北直隶(今河北省)所属各府境内现存石刻碑目。再者是清同治十年(1871)黄彭年等纂修的《畿辅通志》,内载有《金石略》十五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河北省博物馆印行的天津樊文卿先生辑的《畿辅碑目》。以上所见仅此三种。 1991年初夏,余在书库整理旧籍时,偶发现《畿辅续志金石目》稿本一册,虽署名金石目,但无金类钟鼎彝器之目,只有碑铭墓志经幢诸目,未署撰者姓氏,著录详备,并无印本行世,书衣正面题写乙卯五月十日,茫父记,此稿本末页亦题乙卯五月十日石驸马街校舍校毕,茫父。(今按姚华字重光,号茫父,  相似文献   

7.
张文醇(约1832—?),字雅斋。清邳人。廪生。10岁能属文,有才子之目。弱冠见赏于学正言启方、州官焦兆瀛。吴棠为作诗序。早卒。冷翠轩诗集部别集类佚见民国张伯英《徐州续诗征》卷15,收其诗8首。按:作《冷翠轩诗》,误,应为《冷翠轩诗草》。光绪年间刻本,2卷,书亦未佚。邳州市志办公室、邳州市政协学习宣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有藏。黄奋基,字慕石。清邳人。光绪十六年(1890)优贡生。晚香堂诗草集部别集类按:书名下未注明存佚情况。《晚香堂诗草》,存。家藏手稿本。黄奋基曾孙立诚曾自费印行300余册,分赠族人及亲友。刘仁航(1881—1938),清末民…  相似文献   

8.
《集古录》成书年代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古录》是欧阳修“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欧阳修全集》卷 44《六一居士传》 ,李逸安点校 ,中华书局 2 0 0 1年版 ,《欧阳修全集》以下简称《欧集》)的汇编。他在嘉七年(1 0 62 )《与蔡君谟 (襄 )求书〈集古录目序〉书》信中说 ,“自庆历乙酉逮嘉壬寅 ,十有八年而得千卷”(《欧集》卷 70 ) ,壬寅为嘉七年 ,《集古录目序》(《欧集》卷 42 )也作于同年 ,可见《集古录》成书应在“嘉七年” ,这也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但是 ,清代四库馆臣却另有说法 ,认为《集古录》应成书于“嘉六年 (1 0 61 )”。《四库全书总目》卷…  相似文献   

9.
王劭史学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劭 ,太原晋阳 (今山西太原 )人 ,字君懋 ,生卒年不详。李延寿《北史》卷 35《王慧龙附 (五世孙 )劭传》叙王氏世系 ,较官修《隋书》卷 6 9《王劭传》详尽。② 北齐时 ,王劭累迁太子舍人 ,待诏文林馆。当时的社会名流祖孝征、魏收、阳休之等论古事 ,有所遗忘 ,王劭“具论所出 ,取书验之 ,一无舛误” ,“大为时人所许 ,称其博物” ,后迁中书舍人。入隋 ,即为著作佐郎 ,修起居注。后拜著作郎 ,专典国史 ,将二十年。炀帝嗣位不久 ,升为秘书少监 ,约在大业二年 ( 6 0 6 )卒官。王劭所著史书传于当时者 ,主要是《齐志》、《隋书》。《齐志》、《…  相似文献   

10.
鄙庐藏有由赵秉冲 ① 小篆题签的《乾隆六十一年内翰春帖子词草稿》9人臣字款诗翰合璧册页 ,共 9开 ,每开纵 2 7 4、横 2 9 2厘米。嘉庆初年装池 ,迄今已逾 2 0 0年。是册前扉、首开、末开钤“福山王氏书画印记之章”、“琅槐杜氏稚筠收藏书画记”、“二世三公祖孙父子兄弟伯侄翰林”、“太傅曾孙太师之孙司农之子”、“琅邪郡图书印”、“菊君暂有”、“沤道人鉴赏”② 、“夫子迂哉”、“懿荣”、“莲生”等收藏印记 ,原为晚清著名学者大收藏家王懿荣 ③ 故物。《丙辰春帖子词草稿》 (以下简称《草稿》) ,即嘉庆元年 (1796年 )进的春帖 ④…  相似文献   

11.
西夏本有国史 ,史载 ,斡札箦即为掌国史者。有夏一代 ,斡氏世掌国史 ,其子弟中多知书者。仿唐设国史馆之制 ,西夏仁宗于天盛十三年 ( 1 1 6 1 )年春正月 ,立翰林学士院 ,以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 ,俾修《实录》。同年夏五月 ,仁孝命王佥等掌史事 ,纂修《李氏实录》。夏国文臣所作的国史及实录当是用蕃书即西夏文写就 ,到清末还有传本。柯劭《西夏纪序》载 ,光绪七年 ( 1 881 ) ,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四川成都客居 ,他曾见到有人收藏数册西夏国史 ,王懿荣认为是用梵文写就 ,柯劭指出非梵字 ,是西夏文 ,嘱咐王懿荣速去购买 ,但藏史人视之为…  相似文献   

12.
清顾祖禹编著。顾祖禹(1631—1692年)字瑞五,号景范,江苏无锡县宛溪人。尊称为宛溪先生。自幼聪明过人,稍长,博极群书,尤好地理之学。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起,隐居不仕,开始撰写《读史方舆纪要》一书,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766年)前成书。本书凡130卷(后附《舆图要览》四卷)。前9卷为历代州域形势,中114卷为两京十三  相似文献   

13.
正王懿荣(1945—1900)字正儒,号廉生,谥文敏,山东福山县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服官中外二十余载,由同治癸酉(1873)户部主事,光绪庚辰(1880)翰林院编修,癸己(1893)河南正考官,丙申(1896)官至国子监祭酒。懿荣性嗜古,金石碑版、古泉印章、书画陶瓷均有收藏,尤精研于泉学,考订古刀布文字时有创见。光绪廿五年  相似文献   

14.
陈建(1497—1567)字廷肇,号清润,东莞人。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于所著《学蔀通辨》12卷。其著作之缘起,据清张夏《雒闽源流录》称:“嘉靖壬寅朝议进宗儒陆九渊于孔庙。时清润以进士令南闽,闻之,忧道统将移,学脉日紊,乃发愤著《学蘸通辨》以破王氏所编《朱子晚年定论》。其书批祸根于横浦,证变派于江门,而中间则详著朱陆始终不同之迹。阅七  相似文献   

15.
正初唐诗人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通化(今属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生于唐高宗李治永徽元年(650年),卒于唐高宗李治仪凤元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的出身及其文学成就王勃出身于书香门第,大户人家。其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系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著有《王氏六经》,共百余卷,年久散佚,传世著作有《中说》一书。卒后门徒尊称为"文中子"。其父王福峙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相似文献   

16.
正新近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明清编》收录抄本《金史补阙》一部,题清人杭世骏撰。是书首尾完整,凡四十卷,据书前影印说明知其底本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清抄本。(1)杭世骏(1696—1772)字大宗,浙江仁和人,清前期著名学者,晚年曾筑"补史亭",以补注《金史》,自称其书名曰  相似文献   

17.
毕仲衍《中书备对》目录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毕仲衍所修的《中书备对》今已散佚,传世的一些文献尚存其中少数内容。《四库全书》文津阁本《西台集》中收有一篇题名为《毕仲衍〈上编次官制卷目稿札子〉》的奏议。据考证,它是毕仲衍进呈《中书备对》时所上的奏议,与元丰新官制无关。其中的“卷目”,正是《中书备对》的目录。这个目录的发现,对考证此书的卷数、了解该书的内容和辑佚这部残存文献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金文明校证《金石录》卷十一“祖了彝铭”条云“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213页)注中又云《宋史·艺文志一》著录李公麟《古器图》一卷。案:《宋史》444卷,文苑六《李公麟列传》称“李公麟,字伯时,舒州人”故“字伯时”一语可单独成立,“父”字为下一句之首。即《古器图》一书系李公麟父亲所写,而非李公麟之作。《宋史艺文志》成书于元朝,赵明诚《金石录》为南宋时著作,故《艺文志》之《古器图》记载当系误引《金石录》之故,此亦后世诸如《安徽历史述要》  相似文献   

19.
《黄平州志》十二卷,清嘉庆三年(1798),州人李台(字南有,一字笠山)请于署理知州冉廷淑倡修,州人王孚镛(字序东,一字鹤轩)纂。嘉庆五年(tsoo)书成付梓,道光十三年(1833)增补。一九六五年十月贵州省图书馆根据贵州省博物馆藏增补刻本复制,并据本馆所藏旧抄本、乾隆《贵州通志》、民国《黄平县志》、乾隆《镇远府志》、光绪《平越直隶州志》校补。卷首有候补同知、借补镇远府清江通判、黄平州事长沙周有声(字希甫)序,作序时署思南府知府。嘉庆四年(1799)瓮安傅玉书(字竹庄)序。嘉庆五年署黄平州知州、清平县知县、会稽冉廷淑(字南园)  相似文献   

20.
詹景凤,生于明嘉靖朝(生年不详),卒于万历壬寅年(1602年),字东图,号遐梦庵、白岳山人,安徽休宁流塘人。隆庆元年丁卯举人,曾出任南丰教谕、南翰林院孔目、南吏部司务和广西平乐府通判等小官吏,仕途颇不顺意。但他在诗、文、书、画、鉴古等方面均有深邃的造诣。著有《西游稿》、《詹氏性理小辩》、《画苑补益》、《书苑补益》、《东图玄览》、《六纬撷华》等。詹氏的书法师承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他不仅继承王氏的书法风度和笔韵气势,更继承了王家刻苦勤练的遗风。他先是下了一段较长时间集古人字形的功夫,严守王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