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京临时政府的宪政体制是立法权与行政权两权分立的总统制式的分权制衡宪政体制。在实践中,临时政府与参议院之间出现了两次比较大的矛盾冲突:借款事件和定都之争,但两次冲突都在体制内较好地化解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宪政体制还不完善,还存在一些缺陷,但基本架构和运作是良好的,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任红霞 《沧桑》2008,(3):73-74
新民主主义政治实践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政治目标模式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非常典型的特色。本文从宪政的角度对新民主主义政治实践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和解析,初步揭示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期为我国当前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杨浩 《文史月刊》2013,(5):21-23
民主宪政是胡适一以贯之的最大政治追求。《独立评论》时期,胡适的民主宪政思想是其宪政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在"民主与独裁"的讨论中做了充分阐述。而这一切,与胡适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侵略压迫的形势下,维新派提出"变法维新"。作为维新派代表之一的严复,凭借着自己深厚的中西文化知识底蕴,在近代思想的传播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他在《天演论》的翻译中,首次向国人宣传了西方"进化论"思想,鼓励国人自强不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来自西方列强的挑战,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展进程。本文从严复忧国忧民思想的奠定,戊戌维新时期在思想理论上的巨大贡献以及其历史影响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万红 《黑龙江史志》2012,(15):13-15
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理论渊源既有儒学基础,亦有西学渊源,其中尤以西学为核心,且无论儒学还是西学,都受到其老师康有为的深刻影响.然而,梁启超将传统儒学及西方近代政治和法律思想只是作为理论渊源和参考,都左右不了其宪政思想的独立性.儒学作为理论基础,可使梁启超的宪政思想更贴合中国实际;而西学作为理论渊源,可使梁启超接受西方先进宪政理论的指导.梁启超宪政理论研究上的实事求是精神,独立自主而又博采众家之长的气魄,应当是学界特别是法学界坚持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五四宪法在其内容中凝聚着丰富的宪政思想,这些宪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7.
戊戌维新思潮与中国史学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维新思潮对于促进中国史学近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进化史观的传播,打破了以往陈旧的历史观念,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历史思想,开始了对中国历史的阶段性认识。戊戌维新思潮还引发了对旧史学弊端的批判,提倡重视“民史”,要求“史界革命”,以及对史学功能的初步认识。梁启超和夏曾佑分别成为这一时期史学近代化在思想理论和撰述实践上的突出代表。对外国历史的介绍和对西方史学理论方法的引入,也成为戊戌思潮大力传播西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前者的直接目的尽管是为了变法维新,但在客观上对突破单一的本国史研究有积极意义,而后者对于中国史学近代化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时期参与的民主宪政运动极大地推进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深刻影响了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追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意愿是民主党派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根本动因;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直接原因;国内外要求民主的强烈呼声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外在动力;共产党的引领和帮助是其参与民主宪政运动的重要条件。民主党派经过民主宪政运动的历练,日渐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民主党派经过民主宪政运动的实践,对民主的理解更为深刻,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本质认识得更加清楚;民主宪政运动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事的成功实践,为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行宪政是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宪政亦称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宪法政治。具体而言,所谓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近代以来,我国就不乏对宪政思想进行探求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宪政思想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对中国的宪政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国时期,孙中山所设计的先制定约法再制定宪法的思想,成为达成宪政的固定的次序.以党治国和政党政治有明显的区别,孙中山主张的以党治国在相当时期内主要是以国民党治国,后期发展为各党派团体联合建国.他主张国民会议是要通过和平统一的方式实现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而在是否坚持训政的问题上曾经出现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继续实现并发展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1.
因内忧外患,近代中国面临全面深刻的政治危机。如何选择一套适合近代中国国情的宪政模式?梁启超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他的宪政思想集中反映了他在近代复杂多变的政局中对国家政治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人性是一切政治理论与制度的前提,违背人性的理论和制度是不能长久的.政治制度的设计,本质上是一种立宪的选择.汉密尔顿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要用野心对抗野心,用权力来对抗权力,用威胁来对抗威胁.他的宪法思想反映了他政治制度理想,即是实行中央政府和州政府分权制衡的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衡的共和制中央政府.宪政和民主都是反专制体制...  相似文献   

13.
吕游  江世鑫 《神州》2012,(8):13-14,16
陈独秀不是中国民主宪政史上的第一人,却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之一。民主宪政思想终其一生,其晚年的民主宪政思想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深刻批判和总结。本文基于陈独秀晚年的六封书信和四篇短论,重新对其1937年到1942年的民主宪政观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14.
吕游  江世鑫 《神州》2012,(5):219-219
2000年后,陈独秀晚年民主宪政思想研究趋热,但晚年时期的界定则没有定论,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晚年民主宪政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中世纪宪政价值问题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三十多年来,有关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方中世纪社会政治生活和思想观念中所蕴含或滋生的宪政资源进行了系统考察,根本扭转了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传统观点。但是,由于时日尚短,该问题的研究仅仅是初步的,尚需立高以开拓视野,俯身以探察细微。其中最根本的是,应超越单纯证伪补偏的学术理路,立足于人类宪政史的整体高度,将历时态考察与共时态比较、宏观概括与微观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对中世纪的宪政价值做出一个更加完整而准确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6.
正顾銮斋主编,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全书约176万字。该书将西方宪政看作一个统一的概念,一个关于人民、宪法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概念,拟为读者提供一个中等规模但涵盖全面的西方或欧美宪政发展的历史读物。全书设五卷共19章,第一卷为总论,概说西方宪政史的基本构成、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思想脉络和宪政历程等;第二卷论述古代希腊、罗  相似文献   

17.
盛琼 《世界》2006,(7):67-68
在一个政治上多样化、文化上多元化、格局上多极化的和而不同的世界坐标上,构建一个全球性的“宪政”新世界的帷幕必将能在真正意义上拉开。我们需要国际事务上的制度创新,法治建设,前瞻智慧和理性行为,当然我们更需要的也许是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环境保护思想,主要表现为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些环保思想在实践中则表现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环保机构的设置。这些环保思想及实践对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建立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姚莹抗英保台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姚莹的抗英保台思想及其实践:一、未雨绸缪、持久作战的思想;二、严守口岸、以守为战的策略方针;三、攘外与安内并举的原则;四、朴素的人民战争思想。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若干问题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争取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曾推出过许多研究成果。不过,某些与宪政运动直接相关的问题,似乎或缺乏足够重视,或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对1939年与1943年前后两次宪政运动的实际发起因素、不同的争取重点、获得的有形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重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宪政运动研究提出个人认识:第一,最早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实施宪政的提案,并非迄今认为的发起第一次宪政运动的七提案,只是由于七提案合并讨论,方形成共同发起宪政运动的既成事实。第二,第一次宪政运动的成果,虽然包括宪政思想宣传与宪政观念普及,但唯一的有形成果则是体现西方议会模式的“期成宪草”。第三,第二次宪政运动虽与联合政府运动有承继关系,但它不仅独立存在,而且也取得了三项成果,需要给予承认并加以客观评价。这三个问题关系到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的完整性,因此也是今后这一研究中需要重视与补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