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述抗战时期的《东南日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日报》是抗战时期在东南地区的一份名报纸,为宣传抗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叙述了该报在8年抗战中艰辛备尝的播迁历劫;为全面抗战、坚持抗战、抗战胜利所做的宣传;专门分析了该报所办的一个名副刊《笔垒》;还检讨了该报对中共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2.
赵焕军 《神州》2010,(10):1-1
荧幕在经历一番翻拍剧扫荡之后,2010年注定是翻拍剧的天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四大名著的“改头换面”,吴子牛版《水浒》,张纪中版《西游记》,李少红版《红楼梦》高希希版《三国》等,每部投资均过亿元,“铜钱头”的林黛玉,“妩媚”的曹操 ,“清纯”的潘金莲和“阿凡达”造型的孙悟空惹来争议连连……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要城市之一的贵阳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人士一度大量会集于此。在贵阳,他们为了宣传抗战、支援抗战,仍旧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其中,许多知名画家,在贵阳先后举办多次画展。陈泽渊先生根据贵阳《中央日报》、《贵州日报》。《贵州晨报》、《民报》的报道,将重要的画展举办情况、社会影响等编写成文、本刊拟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华侨动员》刊物为例,从对华侨进行抗战政治动员、号召动员华侨全力援助祖国抗战以及《华侨动员》的宣传策略三个方面,对《华侨动员》刊物的抗战宣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论文认为,《华侨动员》采用恰当的宣传策略,紧紧围绕动员华侨抗战这一中心任务而开展对华侨的抗战宣传工作,全力激发侨胞的抗战责任感与热情,号召动员广大侨胞尽其所能地为抗日贡献力量,对于激励华侨的抗日斗志和推动侨胞踊跃支持祖国抗战起了重要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5.
祝福 《神州》2012,(21):288-288
在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上,生活剧一直是荧屏的绝对主角。从曾经引起万人空巷的《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近年的《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等,凡是当时引起轰动、而后又成为经典的电视剧作品,大都是扛着现实主义大旗的生活剧,即使在谍战剧如此扎堆、穿越剧备受追捧的当下,生活剧仍然聚集着一批相当忠实的观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出现在荧屏上的某些生活剧,已经偏离了生活的轨道,与现实渐行渐远,出现粗鄙化的倾向,“洒狗血”、“虐心”.“三破一苦”极尽折腾,并且盲目地跟风,就连情节都十分雷同。这不能不使人忧虑。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在抗日战争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八年抗战是一场全民族的动员,自然,报业在抗日战争中也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苦难,付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大公报》在抗战中的六次迁移应该是极具代表性的——《大公报》是当年最具影响力的民营报纸,它在抗战中的六次迁移极  相似文献   

7.
<正>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金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由此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我的抗战》(下文简称《抗战》)有两大招牌,一个是崔永元,一个是版画风格的动画版"口述历史"。版画曾是激励民众抗战斗志的宣传手段,运用到纪录片中,不仅可以补足影像资料缺失,还可以放大故事细节,让片子更好看。作为总策划的崔永元才是"活版画",如他所说,《抗战》最重要的不是重新书写抗战史,而是反映抗战背后每个生命个体的真实感受。这是一次"更接近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尝试。  相似文献   

9.
张懋学 《神州》2014,(5):218-218
元人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直接启发法国作家伏尔泰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将中国精神介绍到法国以及西方社会,在当时的西方社会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锋,但两剧无论是在思想主题还是在创作倾向层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值得去深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人物简介方大曾,笔名小方,1912年生,战地记者,全面展现绥远抗战、"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失踪,被称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他是"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1937年在河北蠡县失踪一把雨伞、一条毛毯、一个背包、一架相机,小方就这样出发了。带回来的是一篇篇最新战况报道和一张张充满人文关怀的照片。他曾是抗战初期最活跃的战地记者之一,与范长江、徐盈同负盛名,为《申报》《良友画报》《大公报》以及美国《时代》周刊、英国《伦敦图画新闻》等供稿。25岁时,他突然失踪了。  相似文献   

11.
《文史博览》2008,(4):46-48
《子见南子》一剧取材于《论语·雍也》篇,描写的是孔子见卫灵公夫人南子的历史故事,系林语堂于1928年10月所作。自从它在鲁迅和郁达夫主编的《奔流》月刊1卷6号上刊出以后,该剧大受欢迎,南京、  相似文献   

12.
《子见南子》一剧取材于《论语·雍也》篇,描写的是孔子见卫灵公夫人南子的历史故事,系林语堂于1928年10月所作。自从它在鲁迅和郁达夫主编的《奔流》月刊1卷6号上刊出以后,该剧大受欢迎,南京、上海各地学校竞相排演。  相似文献   

13.
由西宁市歌舞团创作的土族风情歌舞诗《彩虹飞落的地方》(下称《彩》剧)以土族一年四季中的不同民俗民风为切入点,以歌颂男女青年的爱情为主线,分“春情”、“夏恋”、“秋醉”、“冬圆”四个篇章来表现主题。该剧自创作上演以来,深受观众欢迎,剧中的主题音乐、主题歌等经典作品,近年来在我省广为流行。笔者是一名专业音乐工作者,曾参与了《彩》剧的策划、排练和演出工作,为了对《彩》剧的音乐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揭示,前不久笔者拜访了《彩》剧的作曲张启元先生。张先生就《彩》剧的音乐创作分三部分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对《南洋商报》刊载抗战电影传播史料的整理和分析,梳理了自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新加坡沦陷这段时间内,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过程、接受程度及产生的深刻影响。结果显示,在1937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至1942年2月15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一批优秀中国抗战电影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新加坡本地出版的《南洋商报》刊载的相关抗战电影信息,生动纪录了这一段时间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历程。中国抗战电影在新加坡的传播,鲜明呈现了中华民族海内外同胞同仇敌忾、全民族投身抗战的时代景观,同时也积极肯定了华侨对中国抗战胜利所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以南洋华文报纸《南洋商报》中有关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新闻报道为基础,考察了其塑造中共抗战形象的方式,分析了其编辑传播策略和历史意义。抗战时期,《南洋商报》通过宣传中共抗日方针政策、歌颂人民军队抗战事迹、介绍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展现中共领导人光辉形象、报道中共与华侨携手抗战消息等多种方式,成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正面形象。同时,《南洋商报》十分注重传播策略,通过真实权威的新闻源,主旨集中的议题设置,多样适当的新闻体裁,立场鲜明的语言表达给受众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赢得了海外侨胞的认可,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古月 《文史月刊》2011,(2):35-37
在中日首次长沙大会战中,中国军人曹锡,这位勇敢的机枪手,一人击毙日军500余人,成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猛士。《大公报》、《中央日报》刊登了他英勇杀敌的事迹,著名作家田汉为曹锡所在的五十二军编写了新历史剧《新战长沙》,公演时引起轰动。2010年国庆节前夕,香港SAZT影视公司宣布,将斥资1亿元将抗战英雄曹锡的故事搬上银幕。  相似文献   

17.
黄恽 《文史天地》2004,(2):24-27
南明史料是指南社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在抗战中潜心写作《南明史纲》的手稿和相关史籍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一 1959年4月初。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召开期间,毛泽东观看了湘剧《生死牌》,剧中有个“南包公”海瑞上场,引起了毛泽东的兴趣。毛泽东吩咐坐在身边的秘书田家英去借《明史》,他说:“我想看一看《海瑞传》。”  相似文献   

19.
京剧名伶金少山,系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金少山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曾与其父同台演出《父子会》、《洪羊洞》等剧,由此崭露头角。 金少山身材魁伟、嗓音洪亮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他对吐字、润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较一般铜锤花脸细致,有自己的艺术风格。金少山继杨小楼后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一时声名大震,被誉为“活霸王”。他的《刺王僚》、《盗御马》、《二进宫》、《草桥关》、《锁五龙》、《牧虎关》等戏,均属黄钟大吕之音。  相似文献   

20.
李丹 《神州》2020,(6):25-25
随着现代文化艺术改革和创新的不断深入,舞蹈剧的艺术形式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艺术家在芭蕾舞创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不断探索舞蹈剧的艺术语言和表达形式。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功表现在舞蹈剧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为我国舞蹈剧创造了跨时代的艺术典范,也为我国带来了新型的舞蹈艺术形式。本文从基层群文工作者的角度入手,对于《大红灯笼高高挂》舞剧中出现的各种舞蹈及其各自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其内容结构认识,以求对该舞剧的深入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