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设馆修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史学发展的两大途径中华民族是历史意识发达的民族。相传夏代有史官终古 ,殷代有史官向挚。西周以后 ,见于典籍记载的著名史官便代不乏人。如宗周有史官史佚、周任、史伯、内史过等 ,春秋时期 ,晋有史臣董狐 ,齐有太史南史 ,《周礼·春官·序官》载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之职。古代的著名经典《尚书》是最早的官方历史文献的汇集。春秋时期有“百国春秋” ,见于《墨子·非命中》篇。为孟子所称道的晋之《乘》 ,楚之《杌》 ,鲁之《春秋》 ,即是各国史书中之尤为著名者。再其后 ,《竹书纪年》是战国后期魏国史官撰成的编年…  相似文献   

2.
史官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又以先秦史官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和论文数量最多。本文就这些成果 ,对百年来先秦史官的研究做一简要的回顾。近百年来的先秦史官研究中 ,梁启超是开山人物 ,他对中国古代史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过去中国之史学界》。在这一章中 ,梁氏首先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为发达 ,“史官建置之早与职责之崇 ,亦其一因也”。关于史官建置沿革 ,他认为最晚在殷代已有史官 ,并指出古代史官是一社会最高学府 ,其职不惟作史 ,也是王侯公卿的顾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呈现出兴旺的局面。本年度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 8月 8日至 12日在山西大同召开 ,有近 2 0 0位海内外学者参加 ,是历届年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其中日本学者近 40人。此外 ,本年度出版的专著有 :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三联书店 )在近年来 15篇最新研究成果中引入“品位”、“职位”等新概念 ,对乐师、史官文化的传承 ,汉代的禄秩 ,北魏、北齐、北周乃至隋的官品、散官等作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将传统的典制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相似文献   

4.
异姓史官与周代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王朝建立前后,一些曾在商王朝长期典掌文化事业的异姓家族相继进入姬周政权,并凭依其特有的文化优势世代担任大史、内史等官职。大批异姓史官的存在改变了周邦的文化结构,推动了商文化吸收融汇夏商文化的历史进程,为周代文化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考察周王朝中异姓史官的文化活动与世官状况,追踪异姓史官家族迁徙演变的历史轨迹,揭示异姓史官在周代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将有助于我们对周代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作更全面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丁杰 《百年潮》2000,(1):64-70
最近几年,我和朋友一起编过几本书,引起了知识界的关注。下面说一说编书过程的前前后后。一、关于《顾准日记》顾准这个名字我在80年代就听说过,当时我所在的《晋阳学刊》发表过他的《希腊思想、基督教和中国的史官文化》。但真正注  相似文献   

6.
牛润珍  管蕾 《史学史研究》2021,(1):10-16,29
史官议叙制度是清代文官奖励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激励参与纂修史书的史官。清承明制,将议叙范围扩大,运用于史馆修史,形成修史机构议叙管理机制。嘉庆朝编《大清会典》,又将史官议叙法规化。议叙内容根据史官出身和品阶不同相应有差,包括加级加纪录、加衔、提前开复、获得选官优先权等多种。终清一代,史官议叙制度吸引了大批士人主动投身到修史活动中,有效保障了清代大规模官方修史的顺利进行,并由此带来士人职业观念上的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7.
先秦史官的职守较为复杂,虽然史与巫祝并称,史官与祝宗卜史有相通的地方,但不完全一致,这是我们论先秦史官应该特别注意到的。保存典籍是史官的重要职责,《左传·昭公二年》载:“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又《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周史有以《周...  相似文献   

8.
金代史官考     
金代皇权更替多伴有政变,皇帝往往借修史维护其皇位正统地位,国史纂修与皇权政治虽不同物,然密不可分。因此,金代实录记注较为系统,金代史学也受到古今学人重视,史官也最得职。史官制度完备且有效。修史机构胡汉合一,而史官女真、汉各置,史官群体由女真、汉、契丹、奚、东胡后裔、拓跋氏后裔等多民族构成。史籍所见各族各类史官133人,接近皇权核心的重要史官大都是女真人,汉人、契丹人承担修史实务,史官皆才学、慎密之士,是金代官僚集团中的"精英"人群。金代史官制度上承辽、宋、唐,然其修史机构常置,史官较为稳定,胡汉分工合作,纂成汉文、女真文《实录》、《起居注》等,使金代史官修史制度既有浓郁的传统性又有鲜明的时代与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9.
吴凤霞 《史学史研究》2011,(2):74-78,109
在金代,契丹族史官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大影响的史官群体。他们不仅在《辽史》编纂中充当了主力,而且在修起居注和编修实录中也奉献了才智。同时,他们还在弘扬和传承优秀史学文化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增添了金代史学的民族特色,也为推动金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辽朝建立以后,承袭中原历代传统制度,设置史官,建立史馆,负责修史。其史官有两种:一为修注官,专门负责记录君主的言行,其官有起居舍人、修起居注、知起居注、起居郎;一为修史官,根据《起居注》以纂修《实录》等国史,其官有监修国史、同修国史、史馆修撰、修国史等。实际情况见拙作《辽朝史官考》一文兹不重复。  相似文献   

11.
孟子说:"《春秋》,天子之事也。"这一说法对探讨先秦中国学术发展意义重大。西周时期的王官之中,史官至关重要,甚至被称为"天子之左右手",史官所记录的"史记旧闻"则是孟子所谓"天子之事"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礼坏乐崩"的春秋社会,史官的职责及其命运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王命不行"的背景下,孔子作《春秋》,他是以布衣身份代史官行"天子之事",这标志着由史官到史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12,(16):26-27
中国文化传统是"史官文化"。古训"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是中国士大夫阶层追慕和仰从的道统楷模。东汉史学家班固日"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正所谓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是史官修的"正史",此外的史书都被看作"野史"。班固又日"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两大学说——儒家学说、道家学说是由史官文化升华、凝合而成。那么,这一官职制度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分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通》称:"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在夏代的奴隶制国家机构中,已设置了史官.《吕氏春秋·先识篇》记载:夏桀荒淫无道,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进行劝谏,无效,即弃而奔商.商周时代,甲骨文中有"作册""史""尹"...  相似文献   

14.
曹魏官史与史官──读史札记三则牛润珍一、魏史修纂百始于黄初《交通》卷12《古今正史》:"魏史,黄初、太和中始命尚书卫、缪袭草创纪传,累载不成。"魏史之修始于黄初还是太和?《史通》语言含糊,使后人误以为"魏文帝时,曾命史官编著魏书"①。但考诸史籍,文帝...  相似文献   

15.
《秦记》考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记》考识王子今现在已知秦国官修史书,是所谓《秦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焚书,“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史记·六国年表》又写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  相似文献   

16.
现存《毛诗序》并非汉代儒生凭空臆造。它的内容传自孔子,文章成于子夏,子夏之后,毛公和卫宏都可能对序文内容做过较大的调整与发挥。就孔子而言,他对《诗经》诗歌内容的理解可能来自周代史官。这些史官在周代采诗活动中,最早保存了当时诗人作诗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7.
著录吴越史料有功金文研究——读《吴越徐舒金文集释》●江林昌吴越徐舒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诸要素中的一元,无论从它的史前文化看,还是就其西周以来的文明文化论,都是极其丰富发达的。遗憾的是,由于西周以来北方史官专制文化的影响,有关秦汉以前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献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春秋》书法体系的分析可以认定,孔子思想似乎包含有某种真实性观念,但绝对没有任何客观性意识。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修辞有术这五个命题,总体性地否定了中国史官文化产生客观性意识的任何可能。  相似文献   

19.
干宝曾任职著作,这段史官经历与其编纂《晋纪》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考辨干宝的仕历与《晋纪》编纂的关系,认为干宝之撰史应主要在东晋成帝年间其第二次出任史官之时,上限不早于咸和四年二月,下限不晚于咸康二年三月。当此之时,随着庾、王矛盾的激化,建康政界亦发生着分化,时任史官的虞预不为王导所信任,而另一位史官王隐则带着一部尚未完成的晋史投奔了庾亮。在某种意义上,庾亮、王导围绕争夺历史解释权在有意无意间形成了对峙,而干宝作为王导亲近之人,其复掌史任及编纂国史《晋纪》之背后实际上体现出的是王导的政治意志。  相似文献   

20.
记言和记事是先秦史官两种特定的载录方式,并由此形成先秦史籍中最初的两大基本体式——记言体和记事体;记言和记事之职最初分别由史官系统中的内史和大史职掌,而源自《汉书·艺文志》中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乃是一种对史官监察天子言行的修辞性说法,并非周代实有的史官建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