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收集到一张仅见的“中华民国中央银行钞票”,此票长15.8厘米,宽9.2厘米,四周有简单的花纹框,框内上端横书“中华民国中央银行钞票”,左旁印(1)07116编号,右旁印197116编号,中间花纹内直印“五圆”两字,下面中间印“中央银行发行”字样,四角印币值“五”和“5”字,背面都印花纹,中间圆形框内直印“五圆”币值,两旁印两个“5”字。从此票的编号来看,是试印中的呈阅样票(插四)。而此票印刷的时间,似乎同我捐赠给中国银行董事会的“中华民国度支部兑换券”同样,是民初的文物。我曾以未能找到“中华民国中央银行钞票”的历史资料为憾。  相似文献   

2.
“吉林府儒学印”,是黑龙江省双城县单城公社郑永大队青年农民寇晓荃手1985年8月在双城镇水暖器材厂基建施工中发现的。现藏黑龙江省博物馆。“吉林府儒学印”是光绪九年(1883年)五月由礼部铸造的。这是一方铜质官印,印面呈正方形,边长6、通高10、印厚1.5厘米。印背有一椭圆柱状纽。印文镌刻汉满两种文字,右2行为满文篆书;左2行为汉字篆书,汉译均为“吉林府儒学印”。印背右刻楷书汉字;“吉林府儒学印礼部造”;左刻满  相似文献   

3.
1985—1986间,陕西省周至县路逖、路通两次向国家捐赠家传文物5件,其中一件为“周至县印”.印铜质,正方形印面,钮为椭圆形.印面边长8、高2厘米,朱文.印文为汉、满、蒙三组文字,左侧为篆书“盩厔县印”,中为一竖行蒙文,右侧为满文.印面边框光滑完整,略呈弓形隆起,高于印心文字.边框左侧刻有编号及“同治十二年四月”字样.该印大概未使用过.据捐赠者口述,该印为其父于1906年在  相似文献   

4.
近日见到容县“自良日益会找补凭证”壹元券一张,长71、宽46毫米。券的正面中问为两个同心椭圆。小椭圆内印“壹元”两字。两个椭圆间,上方印“自良日益会找补凭证”几字,下方印“自良日益会找补凭证”几字,下方印“自良乡公所自良商会同制”字样。椭圆左右两边各印一朵牵牛花图案。券的四角各印互相对称的三瓣网纹花一朵,四周为双线边框。花纹、椭圆、边框均为草绿色,字体为黑色。  相似文献   

5.
“大明通行宝钞”是明朝发行的纸钞。现在常见的“大明通行宝钞”,多是户部印造的“一贯”大钞,几百文小钞不多见,中书省印造的宝钞尤为罕见。山西省博物馆收藏有户部印造的一百文和三百文小钞各一张,一贯大钞多张,而该馆收藏的中书省印造的二百文小钞两张、三百文小钞一张则更为珍贵。(见图版叁,1和2)上述宝钞均用桑皮纤维做钞料,刻板墨  相似文献   

6.
2006年秋,广西桂林附近的临桂县五通镇(原义宁县县城)惊现出几张不见经传的奇特纸币———义宁县地方金库券。此金库券见有壹佰元和伍佰元两种面额,现将它们分别介绍如下。(一)壹佰元券。该券长148、宽75mm。券正面为青蓝色,四周有边框,四角有“壹百”字样。券上端横书“义宁县地方金库券”八个楷字,券右边印券额“壹百圆”,左边印园林图。“壹百圆”下方盖有两个红色方印,印文分别为“会长之印”和“副会长印”。园林图下端印有“凭票即付国币壹百圆正”字样。券面的右侧预印“字第号”,此张券上加盖有“义”和“001035”流水号。券面的左…  相似文献   

7.
我们把用玺印盖压在陶器上所形成的印样,称之为“印陶”。这与印章加盖在泥土上形成的印样被称为“封泥”一样,均是古代用印的一种方法。郑州商城遗址东北隅附近发现大量的印陶,这对于探索夏文化及研究郑州商城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这批印陶,绝大多数是“毫”字单字印陶,也有极少量的“毫丘”双字印陶,“毫”字单字印陶当是“毫丘”双字印陶的省简。在地名中省却第二个字而留最重要的第一个字,在战国印陶中是不乏其例的。把郑州所出的“毫”字印陶,定为地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年,阿城县旧物市场的同志在回收废铜中捡出一方铜印,交县文物管理所收藏。该印为正方形,边长6.4、厚1.3厘米,长方钮,钮顶平面长3.4、宽0.9厘米,印通高3.7厘米,重1市斤。印面为汉字阳文篆书,其文为“天字号行军万户所印”九字(见印模)。印背无年款,左侧镌楷体“万户印”三字;印钮有一“上”字,以示印的倒正。原来这是方百年前已发现的古印。据《宾县县志》记载:“(宾县)城南八十五里松峰山,清光绪初年道人赵玉德掘得古铜印一方,方形,铜把,酷似今县政府印状。其印文近中国篆书,细辨中末两行确为‘军民万户印’五字,馀不可识。背上刻中文‘万户印’三字,人莫知何代也。惟道人珍藏,其秘虽故相识不与出示,谨印具模型附后”。又云:“考《金  相似文献   

9.
1998年夏天,定西县博物馆征集到一方汉代“颍阴丞印”封泥。它出土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定西县口镇汉代遗址。封泥印呈正方形,灰褐色;边长2.5厘米,四角抹圆,两下角略残缺;正面印文为篆书体“颍阴丞印”,背面留有绳索束扎过的痕迹;质地较坚硬。这枚封泥印为定西地区...  相似文献   

10.
1976年,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南四十余里牡丹江畔的达连河公社晨兴六队,出土一颗金代的谋克印。印面篆书“哥扎宋哥屯谋克印”,印背左右凿字两行,左作“少府监造”,右作“大定十年正月”。铜印左侧刻有楷书边款,文作“系宋哥屯谋克下”。大定为金朝第五个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大定十年为公元一一七○年,上距阿骨打建金五十五年,下距蒙古灭金六十四年,这是一颗金代中期的官印。金代的官印一般由尚  相似文献   

11.
“格氏”即“葛乡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格氏”为古地名,今为春秋末至战国时期的一组印陶所证实。这批印陶的陶文有“格氏”、“格氏左司工”、“格氏右司工”,“公”……我在《<郑州、荥阳两地新出陶文印样介绍》一文中,曾作过简述,并提出“格氏”可能就是古文献所记的葛乡城。格氏在西周时为一诸侯国的所在地,鲜见于文献,其地域也不可知。与格氏有关的,过去仅见传世的西周铜器,有“格伯殷”及其近是者十六件(唐兰称其为“倗生簋”,对铭文内容的解释有新见,与郭沫若有别)。这些铜器的铭文,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存有精拓本。另外是解放后从郑韩故城发现的一批战国兵器,兵器的铭文中曾出现“格氏”地名。以上材料  相似文献   

12.
刘铮 《文博》2023,(1):71-74
“康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印”为一方北宋官印,因纪年明确、品级较高、铸刻精美而备受学界关注。然而,此印面的首字“■”释读有误,应厘定为“奉”,而不是“康”,印文当通读为“奉宁军节度观察留后印”。该印不仅是现存惟一的宋代“节度观察留后”所用官印,而且是目前仅见的两方宋代鎏金官印实物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来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征集到“副统之印”一方。该印是1984年育新小学教师董春辉在临城乡顺合村通往县城小路旁的树林中无意发现的。此处距县城正北5公里左右,离五岳河,即金之限雅河不远。印铜质,正方形,边长6.4、厚1.4厘米,印背边长6厘米,重550克。印文为汉文九叠篆书“副统之印”四字。梯形钮,高2.9、上宽2.5、底宽2.3、厚1.2厘米。钮顶略平,上前方有一“上”字,以示倒正。印背有阴刻楷书二行,印钮右侧一行五字,为“猪儿年八月”。印钮左侧一行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山府印”是1976年在定州市招待所出土,由小学生发现交献的。 “中山府印”,金代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造。通钮高5、边长7.1厘米,铜铸方印。背有长方钮。印文用九叠篆书自右而左,二行,“中山府印”四字。印背右侧錾刻直行楷书“贞祐二年正月日”,左侧刻有“行六部口”,钮上凿款一“上”字。据《金史·地理》:“中山府。宋府,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降为定州……后复为府。”何年不详。据  相似文献   

15.
蒲江道教“北极驱邪院印”考龙腾1988年,蒲江县天华乡出土一枚道教正方形铜印,边长5厘米,背纽长方形,连纽高3.5厘米,印面铸阳刻九叠篆书“北极驱邪院印”6字(图一)。今对此铜印试作考索如下:一、“北极驱邪院”考“北极驱邪院”见于《列仙全传》卷六、《...  相似文献   

16.
1984年9月,简阳县轻机厂扩建厂房挖地基时,发现一件宋代的“邛州印牌”。现由简阳县文化馆收藏。 铜质印牌呈青绿色,牌面微凸,重800克,长23.5、宽6、厚0.6厘米。牌的上端有丙肩,丙肩之间有一圆穿,似作系绳之用。下为锐角,素面。牌上面正中竖写“邛州印牌”四字稍大, 右下边竖与“至道元年”,左下边坚写“十二月铸”八字稍小。背面中部横写“印牌”、“入入”、“牌×”“出出”四排七字。  相似文献   

17.
“巴蜀印章”与古代商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 “巴蜀印章”是一类有别于传统印章的巴蜀考古文物,其显著特点是印面没有文字,而是一些图纹、符号。“巴蜀印章”皆为铜铸,绝大多数为圆形,少数为方形、矩形、半圆形、椭圆形,个别为八角形(峨眉) 及“”形(荥经)。圆形印章径0.8——3.5厘米不等,以径2厘米以下者居多;印体较薄,一般在0.5厘米以下;钮形较简单,一般为桥钮、鼻钮,个别为动物形钮。此外,在荥经南罗村,约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墓葬中,还出土了骨质刻制的方形印一颗。(附图)  相似文献   

18.
1978年冬,襄城县范湖公社秦寺大队女社员秦云霞在秦寺村东植树造林时,发现铜印一颗,正方形,九叠篆。文曰:“征行万户之印”。印边长六厘米,长方形纽,印厚一厘米,通纽高三厘米五,重(市称)八两二钱,背面无文字。万户之职,金、元两代均曾设置,此印的形制与《金史》“印制”之规定基本相符(除重量稍轻外)。当为金代遗物。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三桥”龟纽篆印的几点质疑杨谔《四川文物》1993年第3期刊登了黄节厚先生撰写的《南川征集的“三桥”龟纽篆印》一文。文中说,四川省南川县文管所征集到的一方印文为“我是玉皇香案吏,滴居犹得住蓬莱”的印(图一)经过文物工作者的鉴定,认为不是赝品,而是...  相似文献   

20.
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笔者在当地收集到一枚“清江浦铜元总局”印(如拓)。印牛角质,呈正四边棱台形,印面边长2.8、对角线长3.9厘米,印文沿对角线布局。印面距边沿0.55厘米处刻双线正方形,边长1.6厘米,对角线为2.2厘米。沿内正方形对角线,竖列三排篆书印文:中“清江浦”、右“铜元”、左“总局”。印四周环刻古建筑等图案。印顶正方形边长2.15厘米。沿对角线,中心刻一“上”字。印顶高4.4厘米。清江浦(今准阴市),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漕运总督恩寿奏准在清江浦运河北岸(今淮阴河北路再制盐厂)设铜元局。筹借160余万两商款,购地建广房、仓库等320余间,购各种机器112台,翌年试铸。开铸之初铸光绪元宝“清江”铭文铜元约14种版别。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又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三种版别。(《江苏钱币》1992年2期胡彬)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胡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