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素培 《神州》2014,(15):135-135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比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及西方的两党制和多党制,阐述中国政党制度的优点及存在问题,揭示在新形势下,中国应当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菊香 《攀登》2010,29(3):46-50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关系之一。政党制度作为政党政治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我国,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除具有一般政党制度与社会的关系外,还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利益群体、社会资源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邹谨  杨柳 《攀登》2014,33(4)
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会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是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体现在: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照搬别国制度,坚持推进改革,汲取党和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吸收和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和分析这一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总结多党合作实践的经验教训,探讨其中的规律,对于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吴美华教授的新著《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1]正是多年研究这一课题的力作.该书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承担的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系列成果之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体来讲,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齐春雷 《攀登》2009,28(1):48-53
民主政治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民主、和谐、发展”也是当今我国政治建设的主题。从权力监督向度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积极借鉴西方政党制度中有益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因素,按照民主政治的要求不断加强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龙德忠 《文史博览》2015,(3):8-11,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是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的选择和比较中逐步形成的,在这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这主要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的制度,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能够汇集力量办大事,效率与公平兼顾,以共同富裕为共同目标。时代背景的转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凤玲 《攀登》2000,19(6):10-13
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面向21世纪,坚持和完善这种政党制度,对于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菊香  顾榕昌 《攀登》2014,33(4):30-34
在协商民主视阈下,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关键是要不断提升其所蕴含的民主性价值。因此,加强我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明确我国政党制度的协商民主价值功能;健全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协商机制和模式,推进党际间的政治协商;加强参政党民主协商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参政党的政治协商职能;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积极价值,增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包容性是其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何启林 《攀登》2009,28(1):119-12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方面,从毛泽东没有革命文化事业,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到邓小平"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从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到胡锦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都是对文化建设所做的深刻论证。通过对新中国文化历程的回顾,可以总结文化建设60年来所发挥的解放思想、动员人民、引领时代风尚的作用,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发展"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康杰 《攀登》2020,39(1)
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相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原苏东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来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为各国政党探索趋利避害良性发展的现代政党制度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推进多党合作事业创新发展要以习近平新型政党制度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高,进一步拓宽民主党派履职渠道,从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极富创造性的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而且又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巩固与发展共产党同其它民主政党之间的联合问题,创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型的、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  相似文献   

15.
习裕军  张娟 《攀登》2007,26(6):14-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和基础性的实践活动,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潜能并促其由弱而强、由低级到高级和不断完善的实践活动。由"建设"到"发展"的演进,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征的彰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发展被世界经济学家誉为奇迹,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的结果,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可借鉴中国经验进行本国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相似文献   

17.
赵秀艳 《沧桑》2012,(5):67-68,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它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它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理论本身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化对这一体系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专门研究审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从坚定制度自信和推进制度创新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第一次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联系、相辅相成、汇聚整体的显著优势,系统阐述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成的层次清晰、全面系统的科学制度体系,明确提出了推进我国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战略途径和重大举措。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A,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发展,为成功实现“中国之治”提供了深厚的制度基础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在总结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经验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则依据十二条原则,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做了全面论述,明确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其中在政治方面,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泽元 《攀登》2008,27(1):19-2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本文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才是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公平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公平观,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