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中国钱币》2003,(2):18-20
齐国古刀币面文有“齐△邦(立长)(长)夻(大)(?)(刀)”一种,见于《古钱大辞典》838、840、845、848、851-853、857、863、867等,通称“六字刀”。△字,黄锡全先生《先秦货币通论》①第五章“刀币”据张颔《古币文编》所收39个字形,将其分为7种:  相似文献   

2.
“齐返邦长法化”[编者按 :“返邦”或释“ (拓 )邦” ,“法化”或释“大刀”]刀简称“六字刀” ,为齐刀中字数最多和面文释读争议最大者 ,一般认为是齐襄王为庆祝齐国破燕围困后 ,从莒城返回国都临淄而铸的复国纪念币 ,而“即墨之法化”是铸于齐即墨城的早期法化 ,铸量相对略多。据对见于报道的 1 0 0处有明确分类出土窖藏的 80 55枚齐刀币统计 ,“齐返邦长法化”刀约占总数的 0 43% ,“即墨之法化”刀约占总数的 2 5% ① 。由于“六字刀”出土很少和其特有的价值 ,从而成为古币中的大珍品 ,多为文博系统及海外大家收藏 ,国内个人偶有…  相似文献   

3.
六字齐刀又名造邦刀,是战国时齐国享誉盛名的刀币。币面铸有“齐建(造)邦垠法化”六字,制作精雅,刀币的外缘不断为其特征。考古学者认为,此乃战国田齐开国时(公元前378年)铸造的纪念币。亦有研究者把面文前三字释为“齐返邦”,意即“复国”,认为是齐襄王退燕复国,重返都城临淄(公元前279年)后所铸①。六字齐刀历来出土及传世极少,殊足珍贵。清·嘉庆年间山东莱阳人初尚龄氏在《吉金所见剥中曾记述:“盖齐刀五种,惟三字者居多,四字者与即墨、安阳间亦有之,此种(六字刀)则百不一见,……偶一见之,即为强有力者携去”o。…  相似文献   

4.
来函照登     
编辑部: 《中国钱币》1987年3期22页、23页所载齐刀拓本,四件就有三件赝品,一是节(墨阝)背辟封,二是齐建邦(立长)法化背易、三是安阳  相似文献   

5.
非为明刀应为燕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战国货币中以燕刀币出土最多。但面文“”字释法不一,其中有释为“”字的,有释为“召”字的,有释为“明”字的,也有释为“易”字的, 尤其以释“明”字者最多,故一般多呼为“明”刀,我认为所以释为明字,是考虑现行明字是日月二字的合文字,故燕刀面上的“”字看成日月二字的合文字,表面看似乎合理。但从我国历史上创造这个字本身发展过程看就不大合理了。  相似文献   

6.
战国货币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货币铸造及流通的地方性。其文字中的“”、“化”和“金”字,是不同区域货币的货币称谓或币值单位。市币流通区域(主要是三晋地区)的布币以及此区域的囵钱,面文为“析”;刀币流通区域(主是要以齐国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以及此区域的圜钱,面文为“化”和“刀”;不论布币、刀币、金板或因钱,面文都可为“金”。近年出版的辞典和书籍,对上述面文有误释,兹据古文字学材料随文作些考释,意在力避讹传,还历史文物真貌,存古文字精髓。一、祈。析。最初在货币。出现,是用作重量单位的,后。渐用作货币的称…  相似文献   

7.
贵刊1996年第2期所载《河南林县发现齐刀》(简称《林县齐刀》文中即墨之法化,笔者认为应是伪品。《林县齐刀》文中所刊即墨之法化币长明显短于齐地所出同类货币,而重量却比齐地所出的即墨刀重。即墨之法化是春秋时期姜齐的铸币。近年齐币在山东出土较多,但即墨之法化的数量却不是很多。笔者对建国后出土的几十批齐币窖藏进行统计,其中共发现即墨之法化170余枚。一般情况,即墨之法化刀通长185-188毫米,最宽28-30毫米,重49-51克。币身最长者为191毫米,最短者为176毫米;最重者为61克,最轻者为44.8克①。而(林县齐刀)币通长仅…  相似文献   

8.
《中国钱币》2004,(4):74-78
总论 开创钱币博物馆事业的新局面史纪良2003.2 古代中国的钱币戴志强2003.2 利用交叉优势推动学科发展 ———记“全国金属史和钱币史学术研讨会” 艾俊川2003.1 钱币学和金属冶铸史戴志强2003.1 中国古代石范铸钱模拟试验研究  王楚栋 董亚巍 王金华 周卫荣 李秀辉2003.1 科学考古与历史货币研究王雪农 金德平2003.2 数学构建的钱币理论陈宝山2003.3 压胜钱及相关问题略论王纪洁2004.4  先秦·秦 记新面世的“齐返邦长法化”和 “即墨之法化”王瑞柱2003.1 就《齐刀铜范母与叠铸工艺》 一文答读者周卫荣2003.1…  相似文献   

9.
齐国铸行的大型刀币有齐四字刀、即墨五字刀、安阳五字刀、莒邦刀、即墨小四字刀、齐三字刀、齐六字刀等数种。历年来齐刀币的出土与齐刀币铸钱遗址的发掘,为齐国货币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实物资料。但由于文献的失载,加之齐国刀币的出土形式皆为窖藏而非墓葬,故对其铸行时间的考证仍处在一个大概时间范围的判断上,尚未见到较为确切的论述。笔者通过多年实物收藏和实地考察,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尝试对齐刀铸造遗址与城址的时代关系、出土齐刀范实物与刀币形制对比、窖藏齐刀币的规律及特殊现象以及各类齐刀币的铸行时间与分期等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方若《药雨古化杂咏》录“邦”字铜贝一枚(图1)。笔者六年前集到一枚极小“(?)”字铜贝(图2)。两枚均为圆形,同属楚国货币。方先生所录“邦”字币因不知厚重锈色无法更深入探讨。本人所藏这枚“(?)”字铜贝径0.9、厚0.1厘米,重0.35克,钱币通身呈瓜皮绿锈,面文“(?)”字字迹清晰。近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卷中收录了先秦货币4343  相似文献   

11.
释四     
<正> 燕国明刀背文比较复杂,因缺少文意制约其释读颇有困难。既便简单的数目字也有亟待解决者,本文试举一例。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一卷(下文所引货币文字右侧编号均见此书)有一习见数目字,编者引陈铁卿之说释“百”。其形体大致可分四类: a 3556 b 3558 c 3559 d 3122检战国文字“百”除通常形体外,或作“全”形,应是“百”字异体。此字旧释“金”,已被中山王墓所出铜器铭文新材料彻底推翻。近年又释出货币文字中许多这类“百”字,(下表用“~”号表示),例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很多鉴定评级机构、拍卖市场与有关展览、图书出版等,对先秦货币标注名称时很少关注学术界对钱币文字释读的最新成果,往往沿用旧名称,如将“郢爯”标注为“郢爰”,将“锤朱”标注为“各六朱”,将“齐大刀”标注为“齐法化”等。钱币文字的正确释读关系到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和传承,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研究成果。现刊发一篇来稿,以期引起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 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大量的金器刻辞,经有关专家的考证研究,除少数文字外,已经基本弄通。个人在研读中,仍觉个别文字,值得再作推敲。 一、蒦 《王(?)鼎》四至六行:蒦其汋(溺)於人旃,宁汋(溺)於渊。”各家读蒦为与或获。按当从字读获为佳。此为盍之假借。盍为疑词。《国语·吴语》:“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文法结构与此都很相似。 二、形 《王(?)鼎》三十七至三十八行:“天其又(?)(形)于兹厥邦。”各家都释(?)为刑,谓为“成也”或“径也”。按此字右部从犬,同中山金文中其它从刀的刑字,显然有别,当作形字。见也,《国语·越语》:“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又云:“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注曰:“形、见也。见其吉凶之象。”“天其又形于兹厥邦”、即天又现吉象于兹厥邦,与上文“天降休命于朕邦”的思想,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文博简讯     
《文物》1980,(2)
1979年5月,山东日照县城关公社后山前大队出土了一批齐刀币。内有"齐建邦(立长)法化"一枚(图一),"即墨法化"一枚(图二),"即墨之法化"一枚,"安阳之法  相似文献   

15.
包山竹简选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命攵)(令)2△原篆作■.包山简习见.或作■166.左从“尖”,其“小”与“大”借用中间竖笔.△应释“(尖刂)”,“尖”之繁文,右从“刀”为义符.《集韵》“锓《博雅》锐也.或作尖.”△为地名.  相似文献   

16.
襄樊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襄阳山湾铜器中,有一件有铭的铜鼎。关于鼎的形制、铭文,王少泉同志已撰文作了详细的介绍。此鼎盖、器皆有铭文二行六字,据王文所释,盖铭为:“邓尹侯之洉(池皿)”,器铭为“邓尹侯之”。杨权喜同志则释盖铭末二字为“浴(池皿)”,器铭末二字为“(鼎可)?(化鼎)”?.从所发表的铭文摹本看,盖铭中的“(池皿)”字当隶定为“(沱皿)”,其上一字释“浴”于字形无据;释:“洉”,形虽相近,亦不可通,此字应释为“沰”,为从水石声之字。春秋战国文字中,“石”或写作后,见《先秦货币文编》及《古玺文编》卷九;或写作,见《说文》“磬”字古文所从,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7,(4)
<正>十九年邦大夫戈,传为绥远(今内蒙古)出土。原收藏于山东省图书馆~([1]),今藏于山东博物馆。铜戈长援,近胡处内收,长胡三穿,直内斜刃。铭在内部,刻款,两行共30字(含合文)。长20.6、高10.1厘米(图一、二)。现将铭文隶写如下:十九年邦大夫(告又)(郜)贞,邦冶(告又)(郜)、■(郭)晨、孟■。邦司寇乐汤,上库工师郭■、辰卖。收器。十九年邦大夫戈器形与陈侯因■戈(《集成》11260)~([2])和郾王职戈(《集成》11226)相近(图三)。陈侯因■即齐威王因齐,陈侯因■戈  相似文献   

18.
说无     
长沙楚帛书《甲篇》云:群神五正.四[兴]△羊.(律)互(恒)襡(属)民,五正乃明,群神是(享).其中”△”原篆作:或释“元”.①“失”、②、“尧”,③笔者也一度倾向释“尧”。④前两说若与小篆的(元)、(失)比较,字形显然不合。释“尧”则似有一定根据.检甲骨文、战国文字、秦汉文字的“尧”分别作:  相似文献   

19.
周祥 《钱币博览》2001,(4):9-25
齐明刀一般是指一种币面明字写作“ ”(或称作“方折明字”)的刀币,以前称之为“博山刀”,又有人称之为“齐莒刀”、“齐匽刀”。博山刀之名是因其清代嘉庆年问首次发现于山东博山县而得。这种博山刀的背面往往有铭文“莒冶&;#215;”或“莒&;#215;&;#215;”,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也曾出土过带有“莒冶&;#215;”铭文的刀币范(图1)。但在目前已被确认为齐明刀的刀币中,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妾子)(次虫)壶铭,第三行是:“昔者先王,慈爱百(?),竹倜亡疆,日夜不忘大去刑罚,以忧厥民之唯不辜。”诸家在考释这段文字时,均感文意难解。其主要原因,是对其中“(?)”字考释不妥所致。该字诸家多释为“每”。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