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晓明 《攀登》2001,20(3):24-2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形成自己世界观的一部关键性作;它是马克思第一次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学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因此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起源地。  相似文献   

2.
<正>在马克思哲学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无疑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甚至被看作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发源地"。学界由此十分重视对这部著作的研究,特别是近30年来,这种现象尤甚。但就笔者的眼界所见,学界对其"现实"概念的研究并不多。无论是从《手稿》这一部著作还是从整个马克思哲学来看,现实概念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它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马克思从精神性与自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等诸多方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内涵;通过对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总体把握,全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进而打开了通向唯物史观的入口.  相似文献   

4.
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之学问。在发生重大时代变迁的当代中国,从马克思哲学文本中探析政治哲学现实性与价值性之维,并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然后运用马克思的"实践人学"并开拓西方"微观视域"研究方法,来探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建构性是为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服务的政治实践之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无产阶级专政,在马克思的浩瀚著作中论述得并不多,但却是马克思的重要主张。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强调"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是他的"新贡献"。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更郑重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从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他在19世纪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内容和这一新的世界观的阐发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源、前提和动因,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它所导致的分工和交往的发展。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今天,人类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时代。经济全球化,只是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世界历史发展的前景或结果,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摇篮,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分析了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他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是建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知识来源,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及以人为本的科学观等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的学说。在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中,世界的发展是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因此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观。在科学发展观中,最富有哲学意蕴的是"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看,"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以对象性存在的人为本,以个人、群体、人类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高楠楠  吴学琴 《攀登》2020,(5):24-31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解读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从理论逻辑来看,解读继承和拓展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从历史逻辑来看,解读由"单一性"走向"多维度";从价值逻辑来看,解读始终追求共产主义最高价值目标;从实践逻辑来看,解读与中国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呈互动式发展。解读在新时代接续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生成了新的理想信念解读维度;从价值逻辑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人类解放命题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现实建构;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这些又证明了解读的理论逻辑在新时代的接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的学说:在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中,世界的发展是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因此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观,在科学发展观中.最富有哲学意蕴的是"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看,"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以对象性存在的人为本,以个人、群体、人类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张恺 《攀登》2023,(5):34-39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明的人类社会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应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理论;一个是实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运动。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必然和物质生产发展的必然两个方面。第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共产主义要靠不断的革命,要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李维意  孙志飞 《攀登》2009,28(1):17-19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它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马克思从精神性与自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等诸多方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内涵;通过对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总体把握,全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进而打开了通向唯物史观的入口。  相似文献   

13.
魏小红 《丝绸之路》2012,(12):115-117
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文关怀、人的自由解放、人的价值旨趣集中蕴涵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架构中。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人学思想是内在契合的,它们的理想境界、思维路径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以人学为向度来审视马克思政治哲学,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的政治理想、政治实践和政治价值,从而回归马克思的思想全貌。在当代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学向度彰显出来,在人学视域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下的重要著作,之所以要对其重新解读就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十分特殊又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正好是马克思从一筹莫展中开始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找到了研究世界历史的起点,今天研究这篇文章可以重新领会马克思当年是怎样找到新的曙光,从中得到中国今天的思考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和《莱茵报》这一时期,是马克思觉悟自己思想中的唯心主义杂质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端点。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从中深受启发,我们从马克思科学自由观的最初探索可以发见马克思在探索人类自由的一开始就具有伟大的理性主义立场和实践主义立场,这是马克思最初探索人类自由道路的两个立足点,直至为人类找到通向自由之路和锻造共产主义的伟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唯物观把"物"仅限定为"客观实在",与人、人的活动(实践)完全脱离,这必然使它丧失属人的现实性,成为一种向来为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的、与世隔绝的"无"。这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它没有转变思维方式,没有像马克思那样按照实践思维方式去思维,只有把握实践思维方式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才能实现对"物"的科学理解,确立科学的唯物观。  相似文献   

17.
许丽颖 《神州》2014,(8):167-167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思想家,“人”的问题始终是马克思所关注的焦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部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更是以人文关怀为主线,通过对人的本质、人—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共产主义对人的解放等方面的探讨,真挚而执着地追求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表现出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伟大情怀。  相似文献   

18.
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群 《炎黄春秋》2011,(11):86-90
一、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部分论述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问题是,作为人数众多的阶级,无产阶级如何专政?  相似文献   

19.
张小军 《沧桑》2009,(6):65-67
马克思的自然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对马克思自然理论的深刻领悟,是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前提与基础,同时马克思在他自然理论中也展开了未来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一种理想祈向,并且他的自然理论也为当代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哲学根源。  相似文献   

20.
赵圣熠 《神州》2013,(21):167-167,169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自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公开出版后,便受到各界人士的评价与研究,一直在持久的争论当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模式也是众说纷纭,有的是从青年马克思到马克思的五种模式进行解读,但是通常都是以“以苏解马”;“以西解马”;“以马解马”三种模式来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解读。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创新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