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体系的构建已成必然,这也为档案事业的进步带来新契机,为档案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借鉴依据。但面对如此社会时代,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推进档案事业进步已成为档案工作的重点。本文从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意义入手,简单阐述了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的有关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加快和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各级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变化将牵动传统档案工作一系列的改变,档案保存价值就是其中之一,在档案网络化条件下,传统的档案工作该如何进行调整才能与之相适应,笔者提出以下观点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地质勘探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像是钢铁煤碳等方面都离不开地质勘探,更加的突出了地质队的重要性。地质工作是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更加注重于平时的经验,当积累的越多,在这些方面获得的经验也就会越多。因此档案的保管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已经将档案保护工作提到了议程上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真实,我们最为注意的一方面就是温度的调控,由于一年四季的天气变法室温也将随着变化,这样我们就要更好的因情况而定,已达到其适宜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网络革命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巨大变化。借助网络,人们以交互方式越时越地地获取信息,极大地改变着生产、生活的方式。在这场网络风暴中,档案工作不可避免地经受洗礼。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充分融入现代网络世界,是社会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信息网络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档案业务功能的档案信息系统。它是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业务模式的重新设计,是在集成各种网络技术,融合网络设施与档案信息的基础上,档案工作原则、目标与网络技术手段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正在向信息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实施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进程成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书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档案文件保管期限的确定及文书档案的存毁命运。一直以来,文书档案的鉴定是档案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技术型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档案的管理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文书档案的鉴定也不例外,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率大大提升的今天,一切人类活动都可以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在信息化管理的今天,档案鉴定要进行改革创新,也需要档案鉴定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服务,充分利用档案的潜在价值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想着现代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档案工作者应把握机遇,不断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向前发展。一、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李艳 《黑龙江史志》2012,(13):29-30
<正>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工作是计算机网络发展与档案编研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编者经过对档案信息的加工通过网络以电子文献的形式提供给利用者的工作,是档案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式在网络环境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档案编研必然成为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方向。一、开展网络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一)信息技术改变了档案信息收集获取方式,改进了研究加工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数字化存储与网络传输,可以将档案馆室等保存的信息搬进编研工作者的办公室,足不出户查阅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档案管理学新的特点和新的使命,急剧膨胀的信息量,电子化、网络化的新型档案存储管理模式,以及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无疑给档案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学习,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提高档案科技水平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努力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档案工作中,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这项工作当中,需要有更加扎实的技术和更加丰富的经验,同时这项工作的开展也非常有效的保证了档案信息的服务质量,促进了我国档案信息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分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档案服务工作问题,希望能够给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蔺峰 《黑龙江史志》2013,(19):118-119
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的数字化信息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许多优点,但信息化管理是个动态概念,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完善措施。而提高档案的服务水平和档案工作中的素质以及实行网络化管理是推进档案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档案管理学新的特点和新的使命,急剧膨胀的信息量,电子化、网络化的新型档案存储管理模式,以及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无疑给档案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学习,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提高档案科技水平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努力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也面临知识经济和网络化数字化的双重冲击。由此看来,我们的思想正在得到了解放,那就是使档案管理走向知识资源管理。笔者就构建档案知识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及构建策略进行了分析,从而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研究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定义及网络化管理下档案及档案信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研究档案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定义及网络化管理下档案及档案信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工作的核心,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使信息的加工、存贮、传递和管理工作现代化,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相结合,使信息传递实现网络化。当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怎样应用现代化手段,通过网络技术来达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的最佳效益,这是摆在我们档案人员面前的新课题,笔者就如何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于腾霄 《黑龙江史志》2013,(19):113-1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工作生活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同时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就使档案管理从人们以往的实体管理发展成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模式,这为档案工作从政务服务发展成社会化服务的标志。档案信息正逐步成为社会共享的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目的是让信息资源能够最大化的为人们服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档案作为记录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信息资料,也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向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转变,电子档案应运而生。电子档案管理完全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其以数字化作为其核心,而存储介质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整个管理工作过程中都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操作完成的,不仅工作标准化水平较高,而且工作效率提高。由于电子档案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为公众在浏览时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文中分析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具体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档案的存取已经不仅仅拘于纸质化,数字档案是随着计算机以及数字化记录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的,通过利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对档案进行分类,记载,整理,十分便利。但是电子化信息在便捷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漏洞,其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主要对数字档案信息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保护对策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同时也进入了信息社会,物质、能量、信息构成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中信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进入信息化社会,这对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程度,将决定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决定它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对档案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我们档案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