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霞 《沧桑》2009,(3):124-125
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观是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生态观,它深刻揭示了生态危机的实质,分析了生态危机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具有深远的前瞻性,至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对于人类解决目前的生态问题、生态危机,有着非常现实而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荀泉 《攀登》2023,(4):51-57
马克思对社会空间作了考察,探讨了自然空间到人化自然空间的转化,让其空间思想呈现出社会实践、资本批判和伦理价值三重维度。在社会实践维度,社会空间是人生产实践的产物。以往的哲学无法理解空间生产的主体性、历史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从社会实践角度考察了空间生产的演变过程、人与自然空间的互动、空间生产的社会性等,开启了对空间生产的新理解。在资本批判维度,空间生产已经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制造了区域空间等级结构,引起了空间内部的冲突。空间生产在发展中出现了资本逻辑化的趋势,让空间发生了异化,制造了政治权力空间。在伦理价值上,马克思批判了空间剥削和空间非正义现象,要求建立生态的空间生产,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空间。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城乡空间,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空间。  相似文献   

3.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以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基础重新解读马克思著作,证明马克思本人是一名真正的生态学家,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生态学理论,揭示了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对资本无限追求的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生态革命。福斯特的生态思想对我们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自由问题的提出到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掌握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体系,绝不能离开以一个"人"字。马克思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落脚点是全面而自由的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5.
王彦婧 《黑龙江史志》2014,(20):146-146
马克思的生态观与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文中对马克思的生态观的形成做了简要介绍,主要探讨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和科学与生态学的关系。文章论述了马克思的生态观与实现中国梦的问题,包括要转变观念尊重自然、要倡导科学精神和尊重自然规律、要重视科技的作用以及加大清洁生产力度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6.
张文锡  赵军 《沧桑》2009,(3):113-114
在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过程中,生态建构日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生态伦理是时代精神的哲学升华,体现了工业社会生态危机的内在诉求,实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理念的根本变革,构成了技术生态社会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对人的自由问题的关注贯穿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自由观指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联合体"。自由与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从自由问题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反思,以求实现三者的和谐发展,人的真正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刘江荣 《丝绸之路》2013,(8):143-147
更多不一定更好,这是人类在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前对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理性反思。生态文明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生态理性、生态伦理与生态价值是生态文明范式的概念要件。本文以生态价值对经济价值的辩证否定为研究主线,逻辑与历史相自洽地考察了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具体内涵,突显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作为理论概念的整体性、时空性与社会性特征,得出了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才能高扬生态理性、确立生态伦理、端正生态史观、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姜义飞 《沧桑》2009,(3):127-128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有着复杂的理论来源,富有深刻的生态学内涵。物质变换思想包括自然、人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关系,对物质变换的把握应当立足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揭示其思想的内涵,挖掘其中包含的生态学意蕴,这对于重构马克思生态学理论,拓展和运用其生态学方法解读当代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上的深化更是其在实践中的提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必然归宿。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又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终从必然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上的深化更是其在实践中的提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必然归宿。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又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终从必然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上的深化更是其在实践中的提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必然归宿。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又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终从必然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3.
匡仁伟 《沧桑》2009,(1):67-6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界定。当前,我国正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历史时期,我们党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相互协调,把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有机统一,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作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可见,和谐社会瑾论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4.
闫慧远 《沧桑》2010,(4):174-176
工业文明以来的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实践方式的生态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它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忽视了自然资源和自然界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以人的尺度弱化或排斥了物的尺度。面对当代人类生存的生态困境,迫切需要遵循马克思的实践观的理论路向,坚持从现实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对现代化带来的双重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在扬弃和超越工业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的目标下,对现代实践方式进行全面的生态论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朱晓丽 《神州》2014,(8):160-160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光辉思想,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了最基本的思路及其方法论原则。现当代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又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中国梦”。本文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观点为切入点,论述了其和“中国梦”的现实关系,最后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有效途径,也是中国梦实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在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把必然和自由看作是对应的范畴。然而,笔者认为,与自由相对应的范畴不是必然.而是盲目。必然只是人类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联系盲目和自由的客观的中介,是人类超越盲目、走向自由的客观基础。自由的实现不是对必然的超越,而是对盲目的超越、超越盲目和实现自由走的是同一条路。盲目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活动就烙上了盲目这一永久的印记。人类历史是人一步步陷入盲目又不断超越盲目走向自由的艰难而又悲壮的征程。为此.哲学应该对此进行研究。但是‘满目”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  相似文献   

17.
张晓茜 《神州》2013,(33):43-43
通过生态视角阐释了杨志军的《藏獒》和姜戎的《狼图腾》背后存在的生态危机,唤醒人类丧失已久的生态观念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以草原狼、人及草原的关系为题材,以生态思想重塑民族性格,通过传播生态思想的社会作用来呼吁人类对生态的重视以及应具有的生态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逸铭 《丝绸之路》2013,(6):151-152
环境伦理是迫于生态危机,力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际伦理中的"善"推延到人与自认的关系领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也是为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所提出来的,具有反思性和历史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张恺 《攀登》2023,(5):34-39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明的人类社会必然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应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理论;一个是实然的维度,指共产主义的运动。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必然和物质生产发展的必然两个方面。第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共产主义要靠不断的革命,要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20.
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和《莱茵报》这一时期,是马克思觉悟自己思想中的唯心主义杂质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端点。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从中深受启发,我们从马克思科学自由观的最初探索可以发见马克思在探索人类自由的一开始就具有伟大的理性主义立场和实践主义立场,这是马克思最初探索人类自由道路的两个立足点,直至为人类找到通向自由之路和锻造共产主义的伟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