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这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它是我国秦汉和隋唐两大鼎盛之间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南北朝时期更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峰时期,而民族融合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则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建立起大大小小很多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一个共同发展趋势是—走向汉化。而汉化程度最深的一个政权无疑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本文从拓跋焘,冯太后,孝文帝三个时期系统的论述北魏政权全面汉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滥觞中国大地。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中世纪时地处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孔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诸多文化交流、民族迁徙、宗教传播、商业贸易的事实就发生在这里,佛教的传入便是见证。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倡导佛教,其统治区域内佛教骤然兴起,十分盛行。当时的固原,先后有后赵、前秦、后秦等政权统辖。这几个政权的统治者,笃信并广倡佛教,建立佛寺,前秦统治者符坚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其中魏与西晋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南北朝的民族关系则是南方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夷夏之辨上,魏与西晋汉族思想家的夷夏观明显偏激、落后,以蔑视少数民族、鼓吹"戎晋不杂"论的江统的《徙戎论》为代表;而南北朝时期则是南北方政权都以正统自居,斥对方为僭伪;而在这种相互争正统的政治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的特点早自周秦的统治起,中国就开始形成为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国。长期以来,在这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三种民族问题:一是汉族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各少数民族和这些少数民族的反压迫斗争问题。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过政权或在相当大一部分汉族聚居地区建立过政权的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汉族和汉族的反压迫斗争问题。三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其他少数民族和这些少数民族的反压迫斗争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的民族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封建王朝——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八年间,就一直存在着上述的第二、第三两种形式的民族问题:即满族统  相似文献   

5.
辽代和金代分别是由契丹贵族和女真贵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从公元十世纪初至十三世纪前期,辽与五代十国和北宋、金与南宋先后对峙长达300年之久,继南北朝之后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又一个南北分治的局面.辽金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契丹和女真的上层贵族,但是在其统治下有大量的汉人以及汉化程度较高的其他民族,辽金两代的300多年,契丹人和女真人虽为统治阶级,但是仍然无法阻挡本民族融人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6.
阴世国 《旅游纵览》2011,(10):78-79
<正>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304年到439年,当时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原和西北建立了十几个国家,直到公元460年北魏灭掉北凉政权才统一了中原和北方。北魏统一中原后社会开始趋于稳定,经济逐渐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7.
回民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时期政府对回民的管理政策经历了某种转变。清政权建立之初,康熙、雍正为拉拢民心、巩固政权,清政府对回民一度采取较为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乾隆前期仍沿袭前代的传统宽容政策,直至后期清政府对回民的管理政策猛然发生骤变。本文简要阐述并拟图分析乾隆时期清政府对回民管理政策转变的原因、过程以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元、明、清3个朝代的东北民族政策的比较,探讨作为汉族建立的明朝与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清朝在东北民族政策方面的差别,即使是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清二朝,在东北民族政策方面也有很大差别.结论是清朝的东北民族政策比较成功,既保持了本民族特色,又积极地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进行交往与融合,使它的统治得到广大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认同,得以统治历史上最大版图的中国270余年.因此,正确的民族政策是巩固统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巴、蜀是先秦时期的两个重要诸侯国,境内生息着不少兄弟民族,其中最强盛的一支,就是氐人。这支民族在古蜀国内居于统治地位。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较大的民族之一。他们特别活跃于两汉及南北朝时期。氐人,在五胡十六国中曾先后建立了前秦、后凉两个政权。又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仇池园”、“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封建割据政权。隋唐以后,吐蕃兴起,白马人居住地区处于唐蕃争夺的中间地带。此后,史书记载氐人的活  相似文献   

10.
土司制度是中国历代用来解决西南、西北少数民族问题的特殊政策,体现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土司制度是封建国家地方政权的特殊表现,即代表了各少数民族的利益。又代表了中央王朝利益,即"是封建统治者在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对西南民族采取的一种新的特殊的统治方式。从形式上看,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从阶级实质上看,则是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上利用少数民族的贵族进行统治,在经济上,‘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1]。这一制度始于元,盛于明,衰于清,是对唐宋时期羁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秀山杨氏土司的军事活动与民族关系探讨,有利于加深对土司军事活动与民族关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全国性政权,它在冲击以汉族为正统的思想以及它所实行的较开明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方面,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文章从止杀令、招徕绥辑、建立行省、兴学开科和设置站赤五方面探讨了元朝统一云南过程中所采取的特殊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2.
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各民族交相杂居,政权更迭频繁。前秦王朝就是这时期氐族人建立的政权,其统治范围内,民族成分极为复杂。而前秦统治的中心关中地区,随着前秦对外战争的胜利而不断的向关中地区移民,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大量滞留关中地区,从而使的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尖锐,对前秦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性。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前秦时期关中各民族存在的状况,进而揭示前秦灭亡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们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清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曾给予高度评价:“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这决非单纯的依靠武力征服,很大程度上归之于民族统治政策的成功。清政权是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它根据当时阶级力量的对比,极为重视民族问题,从维护满族贵族在全国的统治利益出发,并注意吸取历代封建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经验教训,制定形成了有清一代比较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其核心内容:建立巩固满蒙联盟,发展满汉关系,重点做好这两大民族的工作。下面就清政府对蒙、汉两族的民族统治政策分别略述。  相似文献   

14.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体联合蒙古族、汉族等民族统治者而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以少临众的历史条件下,统治中国近三百年,这与其成功的民族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清朝的民族政策大致可分为对汉族的政策和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清朝对汉族政策形成的社会背景与主要内容,以及对我们今天民族工作所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继元之后第二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清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既有"清承明制"的体现,又有自己的创新。清初,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统治者汲取各朝民族政策之失,又集历代民族政策之大成,建立了疆域辽阔和空前统一的大一统帝国。清代民族政策虽有其消极一面,却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和融合,也使中国大一统局面彻底实现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6.
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士大夫爱国意识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大夫的群体行为心态进行了分类分析,从而指出这一时期的士大夫各自服务于不同的民族政权,但支配其行为心态的政治理念均是汉民族意识,正由于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才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汉化,即所有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均被同化于汉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7.
史诤罡 《沧桑》2014,(1):45-47
西晋永嘉六年(312)7月,石勒攻占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次年派石虎攻占邺城,并令其镇守。东晋太兴二年(319)11月,石勒称王,定都襄国,以石虎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仍镇邺城。至石虎即位,迁都于邺。先后以其子石邃、石斌以大司马、大将军之职镇守襄国,并建造宫殿。不难看出其两都制的特征。现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后赵政权的立国体制及其演变过程,从而揭示后赵政权灭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等南下少数民族在中国北方建立起一批割据政权,战乱连年,民生凋敝,对经济、文化造成严重破壤。伴随着这些政权的兴灭,引起各族民家主动或被动的大规模流动迁徙。这一时朝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时期。其时佛教在中国漠地弘传已有相当基础,这些政权大都优遇僧人.礼佛斋僧,盛建塔寺,组织佛典翻译,支持佛教发展。这样,民族迁徙与融合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与兴旺,为此後中国佛教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而佛教又成为联结与融合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各少数民族接受汉地先进文化的津梁,从而对於各民族交流与融合,对於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与巩固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西晋永嘉六年(312)7月,石勒攻占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次年派石虎攻占邺城,并令其镇守。东晋太兴二年(319)11月,石勒称王,定都襄国,以石虎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仍镇邺城。至石虎即位,迁都于邺。先后以其子石邃、石斌以大司马、大将军之职镇守襄国,并建造宫殿。不难看出其两都制的特征。现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后赵政权的立国体制及其演变过程,从而揭示后赵政权灭亡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全国采取八旗驻防政策进行统治,满城便是在构建八旗驻防的过程逐渐建立的,本文从满城的含义、满城构建的形式、满城构建的特点三个方面论述了只有在清朝才出现的建筑。满城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