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东来 《世界历史》2002,30(3):96-103
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中,中美关系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通史性著作为例,1989年以来,比较出色的著作至少有三种。这三本著作涵盖面广,涉及了1784年美国第一艘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华以来200多年中美交往的历程,简明扼要,很适合作大学的教材。  相似文献   

2.
茹莹 《世界历史》2004,(2):121-121
今天 ,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着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与此同时 ,关于国际关系的著作也不断涌现。其中 ,张宏毅教授所著《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 1 91 7至 2 0 0 0年 )》一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1 2月出版 ) ,为人们理解和研究国际关系史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堪称为解读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的一把银钥。严谨的学术品格是该书的第一个特点。在写作中 ,作者熟练运用中、英、俄三种语言 ,利用了大量的中外文献 ,从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到原始的文件资料 ,从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到反映学术前沿动…  相似文献   

3.
刘卫忠 《史学月刊》2001,(4):105-1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界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国际关系史作。不仅有综合性通史作大批问世,而且一向是学科发展薄弱环节的专题研究(monograph)也层出不穷,进而从整体上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水平。在这些专题作中,时殷弘教授的《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危机、中美关系与亚洲的冷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超武 《史学月刊》2002,12(10):78-86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海峡危机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影响是深远的。中美关系在台湾海峡危机中的互动、危机对中美两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对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作用,显示了亚洲冷战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在众多的国际关系史的著述之中,确实是一部艰辛的开拓之作。这部书稿所以是艰辛的开拓之作是从两层意义上讲的。我们知道自从本世纪始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领域中的著作,几乎都是以外国人的著作为兰本编译的。这部书稿不同,它是以立足于中国的视角,不将中国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被动客体、只叙述各资本——帝国主义强国的国际外交活动对中国的作用,而是研究阐明中国外交政策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注意东北亚国际政治形势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总之,这是一部中国的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这是第一层意义。我们还知道国际关系史研究向来是以西欧为  相似文献   

6.
计秋枫 《史学月刊》2007,63(12):102-107
活跃在19、20世纪之交的美国传奇式人物戴维·J.希尔集多种身份于一身,而他最为后人记取的是他在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开创性成就。他所著的《欧洲外交史》三卷,是欧美学界的第一部国际关系史通史著作,极大地推动了19、20世纪之交欧美国际关系学科的兴起。该著作既清晰描绘了1800多年间欧洲政治的宏观轨迹,又生动展示了欧洲国际关系进程的丰富画面。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对历史主线的精当把握、对历史偶然因素的深刻揭示、对文献资料的广泛挖掘以及清新活泼的写作手法。这些特点使该著作成为国际关系史学的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7.
<正>在马克思哲学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无疑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甚至被看作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发源地"。学界由此十分重视对这部著作的研究,特别是近30年来,这种现象尤甚。但就笔者的眼界所见,学界对其"现实"概念的研究并不多。无论是从《手稿》这一部著作还是从整个马克思哲学来看,现实概念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总论.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个人主义还是“民族主义”董正华2007.1.0172006年度中国世界史研究述评世界历史编辑部整理2007.2.004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徐蓝2007.2.017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的地位和作用胡德坤关培凤2007.3.004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于沛2007.5.004论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与冲击———从当代历史进程到世界史研究王旭东2007.5.043.国际关系史.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赵士国2007.1.091美国与新西兰联盟的裂痕王帆2007.2.056拓展冷战研究———兼论中美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中美关系"解冻"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关系中一个具有"体系转型"意义的重大事件,时任尼克松政府的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在贯彻尼克松战略意图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陈志宏 《史学月刊》2015,(4):111-124
休谟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自20世纪以来,对其著作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单纯对其哲学、历史学、政治经济学等著作的研究走向整体性研究,并很好地将其其他著作与哲学思想形成一种相互印证与相互关照的研究范式,从而更完整地理解休谟早期哲学著作与后期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宗教著作的统一性。而从思想史角度对其著作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影响最大的哲学、历史学等著作的考察成为理解休谟思想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我们从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来考察18世纪历史的重要切入点。整体而言,西方世界的休谟研究已趋成熟,而中国学界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不断融入世界、加强学术交流是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知识界对外部世界和国际关系的关注大体上是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的。19世纪晚期的寓华传教士曾翻译和撰写一些关于欧洲历史的著作,其中涉及欧洲的国际关系。1926年北京京城印书局出版戴鑫修的《最近世界外交史》,192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周鲠生的《近代欧洲外交史》,这两部著作可能是中国知识界撰写的最早的关于外交史的书籍。1948上海杂志公司出版了曹未风的《现代国际关系史纲》,这大概是大陆出版的以国际关系史命名的首部著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2.
《世界历史》2012,(1):144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年会文集,是遴选出的优秀论文和摘要的汇编,共设六卷,即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经济.管理学科卷、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路平忠 《丝绸之路》2013,(12):69-70
从休谟的《人性论》和后期著作《道德原则研究》中可以发现,他对人性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这种不同是由两部著作各自的立论意旨和论述主题决定的,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因此,从人学、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角度理解西方哲学史,无疑是西方哲学史研究的一大深化。本文主要探讨休谟的人性论,以及有关人性的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14.
高艳杰 《世界历史》2023,(5):87-100+158
海外华人史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界的传统领域,历经文化背景的时代变迁,因其复杂性成为吸收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地带。作为移民群体的海外华人所同时具有的民族性和跨国性,使得海外华人史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天然交集。借鉴国际关系学界方兴的“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厘清晚清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外交,乃至更大范围的国际关系的历史交织。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海外华人历史,不仅意味着研究路径和研究对象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的侨史研究者需要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历史文献的运用。海外华人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大量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中国学者有责任和义务挖掘海外华人群体在国际关系史中留下的复杂痕迹,及其所呈现的多重面像。  相似文献   

15.
审视中美关系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文钊 《史学集刊》2003,1(1):78-85
中美关系不是一对孤立的双边关系,而是东亚国际关系的一部分,两是互相影响的,论论述了近代早期、后近代时期、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两的互动关系,对《望厦条约》、蒲安臣的合作政策和蒲安臣使团、门户开放政策进行了重新阐释。对在不同时期日本、苏联、朝鲜和越南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并对美国当前能否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关于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历来众说纷纭。战后在美国论及这个问题的著作不胜枚举。一九七一年后,台湾也出了不少这方面的专著。他们都从各自不同的立场与角度去探讨和总结了这段历史。一九七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访问中国,随之而来在美国掀起重新检讨中美关系的浪潮。同年七月二十一日,美国参议院  相似文献   

17.
1972年2月21日,世界人民通过卫星看到了一个历史性的瞬间,它向世界宣布中美关系乃至国际关系新时代的开始。《中美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首次合作》详尽叙述了电信工作者是如何完成首次向世界转播尼克松访华这项艰巨任务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的比较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历史哲学意义上的比较,比如黑格尔、汤因比在他们的著作中都进行了大量历史比较,斯宾格勒也是如此。可以说,没有对不同文明的比较,思辨的历史哲学就无从谈起。二是宏观历史研究意义上的比较,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某个历史哲学的命题,诸如必然性与偶然性之类,而是为发现所比较事物或现象的异同,论证客观历史进程中该事件本身的  相似文献   

19.
徐杨杰的《宋明家族制度史论》 (以下简称《史论》) ① 从丰富的历史资料出发 ,详细探讨了宋以后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态结构与特点 ,填补了我国家族制度研究领域的一些空白 ,是我国家族制度史研究中一部较有影响的著作。研究中国家族制度史 ,这部著作自然是必读不可的。遗憾的是 ,这部著作始终贯穿着作者的一种极端的价值取向 ,读得越深入 ,就越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过分偏激的思想。当然 ,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其研究是有价值取向的 ,即使一项称作是“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研究都不可能不受研究者价值观的影响。但这部著作对中国家族制度几乎全…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关于国际冲突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之一.冷战结束后,文化因素在国际冲突中的作用和影响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1993年美国学者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揭开了国际冲突研究中的文化热.1996年美国学者麦克·摩查在《华盛顿季刊》发表的《文化与国际关系》一文则对90年代以来学术界有关文化与国际关系的五种分析模式进行了总结.1997年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问世,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关系研究中对文化因素探讨的深入展开.进入21世纪,国际学术界对于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冲突、国际冲突中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在国际冲突中的作用和影响等专题的研究不断拓展,甚至一些传统的国际关系史课题也开始从文化的视角被重新审视,相关的研究机构、网站、学术研讨会等也日益增多.时至今日,文化与国际冲突的关系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新一轮国际冲突研究中的文化热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