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良参加过国共内战,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他对国共两党有深刻了解.他在晚年口述历史时,对“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这一问题做了如下总结:其一,没有中心思想,虽一直高唱信仰三民主义,但真正的三民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多数人都不知道,而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其二,国民党中央对中央军和杂牌军不一视同仁,蒋介石让杂牌军“剿共”的目的是在“一斧两砍”,借刀杀人,而几乎所有非中央军都发现了蒋介石是在“借刀杀人”,所以,前线军队有令不从;其三,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其四,蒋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愿意听小话,喜欢说小话的人,而且热衷于玩权术,导致军心动摇.  相似文献   

2.
1945年至1949年,我曾在陆军大学学习并任教。这一时期,陆大学员既有少校级上下的青年军官(正则班),也有特别班、将官班的高级军官;以派系而言,除大部属蒋介石中央军嫡系外,其他各派系诸如东北军、西北军、粤军、桂军、川军、滇军都兼收并蓄。所以,在校的几百名学员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的思想言行以及生活动态颇能反映当时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3.
何德廷 《史学月刊》2004,(6):126-128
抗战时期,国民党不愿完全放弃削除异己的做法,未平等地对待杂牌军。杂牌军和中央军在武器装备、后勤供给、兵员补充、将领处分等诸多方面存有差别,造成杂牌军在抗战中处境极为艰难,个别杂牌军将领伪化以图存。  相似文献   

4.
一、桂系与李宗仁旧中国的军阀势力,发展到抗日战争前夕,只有蒋、桂、冯、阎四家.蒋自称中央军,为嫡系;桂军由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巨头组成,当为杂牌军之首;冯玉祥系西北军之头头;阎锡山自掌晋军,杂牌军中他只能忝列末座.  相似文献   

5.
旧中国的军阀势力,发展到抗日战争前夕,只有蒋、桂、冯、阎四家。蒋自称中央军,为嫡系,桂军由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兹三巨头组成,当为杂牌军之首;冯玉祥系西北军之头头;阎锡山自掌晋军,杂牌军中他只能忝列末座。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12)
白崇禧密谋和共反蒋毛泽东批准秘密接触1948年除夕之夜蒋介石的“求和”文告,确如中共中央所预见,纯粹是一种缓兵之计。面对军事和经济的败局,国民党内部早已分崩离析,求和之声越来越多。继续不顾一切地打下去,不仅军事上没有喘息的机会,而且政治上必定会引发众怒,危及自身的地位。迫不得已,蒋介石只好一面做出和平姿态,一面准备宣告下野,把和谈的难题留给副总统李宗仁。国民党内一向派系林立,蒋介石的中央军遭受覆灭性打击之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拥有相当军事实力的桂系自然变得  相似文献   

7.
郭炜 《文史月刊》2010,(3):35-36
<正>抗战前,蒋介石想借追剿红军为名,使中央军进入刘湘的独立王国四川,但刘湘却横加阻拦,与蒋介石明争暗斗。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乘机调刘湘及川军出川抗战。1938年初,刘湘病死在汉  相似文献   

8.
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在于统治阶级内部某一派别转向联共抗日,而关键在于统治阶级的总代表—一蒋介石及中央系的转变.英美与日本在华利益矛盾的激化;蒋介石与苏联的接近;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冲击;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产生的巨大威力等等,都是推动蒋介石转变的主要动力.但外部因素是通过内部因素的变化而起作用的,国民党内部派系的矛盾和分化,直接影响着蒋介石政治态度的变化,作为国民党内部重要派别的地方实力派,向抗日和联共的转变,对促使蒋介石向抗日和联共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34年,正当日本加快侵略步伐全面进逼华北之际,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抗日浪潮和军政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于11月21日至22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防空大演习。参加演习的人员之多、组织协调之复杂都是新中国成立前绝无仅有的。在“一·二八”和长城抗战中,日军凭借优势装备尤其是强大的空中力量,使中国军民遭受惨重损失,包括蒋介石嫡系中央军在内的许多成建制部队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伤亡殆尽,牺牲极大。此时的蒋介石正集中精力忙于剿共,无暇顾及国土防空。到长城抗战结束时,中国的各型飞机不足300架,而日本仅作战飞机就有2700架。日军…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不仅各派军阀拥兵自重,就是国民党的中央军内部也派系林立,难以统一。如何统帅这样一支松散且庞大的军队,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者关心的问题。设置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军委会),便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受蒋介石军事独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军委会从创建至抗日战争爆发,发展曲折,不时受到冲击,甚至曾一度被裁撤,未能很好地起到最高军事统帅部的作用。抗战爆发后,军委会在民族危亡的压力下,第一次切实实现了军令的统一,并经过及时调整,迅速完成了向战时领导体制的转变,阶段性地适应了战争的需…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以后,为什么连年混战,闹得民不聊生,其主要原因是军事派系多,各系军阀为了争权夺利,连年混战,即使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直至逃离大陆止,派系斗争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2.
派系问题是国民政府无法摆脱的痼疾,党、政、军系统普遍存在这一现象,海军内部派系尤为严重.全面抗战前,蒋介石一方面通过派系分治策略,以粤系、东北系制衡闽系海军,另一方面在镇江建立了电雷学校,培植嫡系.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抗战全局,蒋介石将电雷系归并于闽系控制的海军总司令部,统一了长江流域的海军指挥权,但蒋介石同时通过改组海军机构和派遣官兵赴英美训练等办法稀释闽系力量.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借重建海军的机遇,完成了对海军机构、人事的改组与整合,但未能根本解决海军派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何成溶(湖北省随县人)在历史上的历次军阀反蒋内战中,多为蒋介石奔走,分化收买对方的军队,每每使蒋转危为安,战胜对方。由于何有一套拉拢非蒋杂牌军队的手段,每自誉为“杂牌军的领袖”。何在这方面确实为蒋介石立功不小。但在当时,国民党上层统治集团中,总是勾心斗角互为防范的。  相似文献   

14.
既有关于军事编遣的研究较多关注高层政治,如蒋对冯、阎、李等杂牌军的处置,对各大杂牌军下各部之生存状态则关注较少,且缺乏蒋与他们之间的互动研究,更缺乏对某一支军队在军事编遣期间的来龙去脉研究.本文以蒋介石对新编第五师的整编为中心,力求解释军事编遣的复杂性.缕析这一过程,新五师的整编与蒋介石处置西北军有着重要联系.从蒋介石赋予新五师甲种师编制,到新五师叛蒋,再到蒋介石与陈诚围绕整编发生分歧,以及最后将新五师进行鄂陕分治,我们不难发现,蒋在整编过程中一直徘徊于“急进”和“缓图”的方策之间,这也导致其整编效果难言成功,且蒋欲以其黄埔毕业生为主体的政工系统对杂牌军进行“组织”上和“思想”上的改造策略亦告失败.  相似文献   

15.
1938年3、4月间,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部队在台儿庄地区歼灭日军矶谷和坂垣两个精锐师团1万余人,这是我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最为精彩最为壮烈的一幕,打破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野心,意义十分重大。但是这样一个大胜仗,竟主要是由国民党杂牌军打出来的。在当时日军步步紧逼、气焰嚣张,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李宗仁能指挥“杂牌”部队打一个大胜仗,实属不易。战后蒋介石曾惊讶地对李宗仁说:“你居然能指挥杂牌部队!”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李宗仁巧妙运用他的用人艺术,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6.
东征之役是红军与晋绥军的头一次正面交锋。最初,关于战争的预期,双方都缺乏足够的估计。阎锡山自始便怀疑红军的到来为张学良促成,故拒绝张部增援,而引入中央军。红军与中央军相继入晋,两者都是日本的华北自治政策所不允许的,日方多次向阎施压,要求山西保持“门罗态度”。为避免山西遭受重大的战争破坏,阎锡山没有全力执行蒋介石的在山西围歼红军的部署,企图采取追击方式,以期尽快将红军逐出山西。为此,阎与部属之间产生了围与追的争论。中央军大批开入及其筑碉战术的广泛推行,改变了战场条件,红军退回陕北。阎锡山力倡在陕北围歼红军,但张学良不甚积极。最终,因两广事变的发生,入陕追剿的计划被搁置下来。  相似文献   

17.
李文平 《史学月刊》2008,12(4):73-78
以丁惟汾为首的"丁家党"在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建立过程中,曾发挥过十分特殊的作用,一度形成了"蒋家天下丁家党"的格局.一方面,它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支持,改变了国民党中派系力量的对比,削弱了反蒋势力,为CC派的迅速崛起和"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权力分配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与活动,使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加剧了南京政府的动荡和内部斗争.  相似文献   

18.
蔡振伟 《神州》2013,(13):170-170
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的初衷是改变国民党组织的涣散和派系斗争的状况,但特务组织不仅未能实现以上目标,反而破坏了国民党的阶级基础,增加和激起了更多的派系斗争,对国民党组织本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加速了国民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张家康 《文史精华》2007,(11):11-18
蒋介石和李宗仁,曾几何时,信誓旦旦,义结兄弟,可是,好景不长,便反目成仇,结生死冤家。蒋介石经历了众多的派系纷争,而李宗仁所领导的桂系,则是与之角逐时间最长、打击最大的地方实力派。蒋介石是李宗仁的政治克星,而李宗仁更被其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相似文献   

20.
说起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监狱,人们自然会想到重庆的渣滓洞白公馆,这主要归功于广为流传的小说《红岩》,至于中央军人监狱,人们却知之甚少。读者可能不曾想到,中央军人监狱是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最大的一座监狱,是关押共产党政治犯的集中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共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因此破裂。“清党”初期,国民政府当局对于捕获的“共党分子”,是“格杀勿论”、“就地枪决”。但血腥屠杀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也不能消灭革命者,只能激起人民更强烈的反抗。于是国民党当局逐步改变了政策,从单纯的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