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好书伴我行     
《南京史志》2010,(12):34-34
南京城名的故事 南京在中国历史上,载浮载沉,或为一国之都,或为州治,或为府治,或为县治,名称变化极为频繁。而在今天南京市域范围内,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冶城、越城、金陵、秣陵、江宁、建业、建康、白下、归化、异州、集庆、应天等60多个各具特色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当代金陵藏书家轶事DANGDAIJINLINGCHANGSHUJIAYISHI■文/管日辉图/龚文新作为96年南京市首届读书节的压轴戏,由秦淮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局、状元楼酒店和南京有线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秦淮区图书馆承办的“96南京‘状元杯’个人藏...  相似文献   

3.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南京的历史文明都与此河息息相关,因此,她便成了南京的“母亲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可与南京齐名。就是这样一条河流,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六朝定都,竟使她流淌出一条十里文化长廊。沿河两岸,先后出现了许多人文景观和名胜,这些景观和名胜,如镶嵌在秦淮河上的一串明珠,从而使这条河流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氛。只要提到“十里秦淮”,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联想到六朝文化余韵。可见秦淮河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影响是如此深远。正因如此,作为秦淮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积累的深厚,编修《秦淮区志》,理所当…  相似文献   

4.
最后的南京老城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文化名城,陵、袜陵、城、金城、天、天京、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历史简称“宁”,先后有金丹阳、建业、建康、石江宁、白下、集庆、应南京等四十多个别称。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方志》2011,(6):6-15
一部秦淮的历史,已成为南京古代文化的缩影。秦淮区地志办以挖掘、研究与利用秦淮文化为职责,实现了从记载历史到规划地区景点建设、参与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转变,在本世纪以来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2010年秦淮区区政府特发嘉奖令予以表彰。现将他们的工作情况与秦淮文化,一并推荐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6.
愚园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是清末南京最大的私家花园。因宅园主人姓胡,民间称之为胡家花园。愚园本古凤凰台之地,明中叶半入徐达后裔魏国公徐俌别业,称魏公西园。白下愚园前后计有七十景。愚园的创建者胡恩燮建成三十六处胜景。民国四年(1915)胡恩燮的嗣子胡光国增设三十四景。上图为光绪二十年(1894)《白下愚园集》里的愚园全图。  相似文献   

7.
书讯     
《江苏地方志》2004,(4):61-61
《秦淮区志》首发该志首发式于6月24日举行。这是秦淮区第一部覆盖区境的志书,全书180余万字,从自然到社会,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秦淮的历史和现状。该志编纂历时5年,搜集文字资料约2500万字,全面展现了自战国初越王勾践筑城长干起,迄今2400多年间的秦淮历史的沧桑变迁,是一部通贯古今的大型资料文献。充分凸现秦淮地方特色是《秦淮区志》的最大特点。书中辟出专门章节,详尽介绍秦淮风光带。秦淮方言是南京话的母语,南京白局、南京白话悉数入选书中,使得方言部分成为南京话历史的活化石。书中收录秦淮的街坊巷弄350条,分录了老地名、新地名、消…  相似文献   

8.
《南京通志》编纂工作,采用先编简志,再编丛书(专业志),最后编纂通志办法,被称为“三步成书法”。镇江市编志工作,在实践中曾经提出“一步成书法”。在市一级志书编写中,“一步成书法”已发挥了作用,形成了修志速度较快的模式。那么,在区(县)志编写中能否较好地发挥作用呢?《秦淮区志》在编纂了一番后,获得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一《秦淮区志》编写工作,最初启动在1984年,中途因故停止,再次启动是在1998年4月。除白下区外,早于南京市各个区。但是,《秦淮区志》采用先写部门志,然后再编区志的方法。即由各个部门先写出部门志,然后在部门志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我是喝秦淮水长大的,出生于斯,就读于斯,成长于斯,少年工作于斯,是土生土长的秦淮人,而且是乡味最浓的门西人,所谓老南京是也。后来,秦淮区又把我推向南京市、江苏省,从事地方志工作,才迁居区外。但是,口音还是门西老南京话,眼光还是注目秦淮,乡情难舍难割也。因而,新编《秦淮区志》(以下皆省作区志)面世之际,不禁欣喜万分,感慨万千。思索良久,竟然难以成文,遂围绕地方特色这一主题而漫议之。之所以要议区志的地方特色,一是因为秦淮区乃是人们公认的确实具有很大特色的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二是因为近年来为了加速发展的需要,对其特色颇多议论,…  相似文献   

10.
白下城考     
南京有一个别称叫“白下”,这一别称来自于白下城。白下城是一座军事城堡,与石头城、新亭城并称六朝京师三大江防重镇。新亭在南,石头在西,白下在北,处于江岸必争之地,紧系京师安危。六朝亡后,这三座城都在历史的变迁中消失了。宋代就已经需要考证白下城故址,今天更是无从指认。笔在此试作考证,以解开白下城故址之谜。  相似文献   

11.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08,(11):53-54
南京是“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一座名城,自“金陵”始,到秣陵、建业、建康,再从白门、白下、集庆到南京,历史变迁中先后八易其名。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曾在此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全是些短命王朝。长江一条支流旧名淮水,  相似文献   

12.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南京市公安局开始着手消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渣滓,消除污染社会空气的烟、赌、娼妓。 我当时还是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家庭妇女,在南京市妇女联合会的领导下参加了妇女工作。就在1949年秋天,组织上派我到三区(现在的秦淮区)参加妓女改造工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伊始,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越来越迫近之时,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郑和,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郑和研究也越来越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面对这一现实,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与白下区人民政府在第二届南京(白下)郑和节期间,于9月28日举办了以“21世纪初的郑和研究”为主题的专家学座谈会。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南京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学之都"称号。这是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个。当时记者采访我,我说不仅作为现在的南京市民我很激动,我想曾经的那些南京市民,比如说谢安、谢玄、王导、顾恺之,包括李白、王安石,包括曹雪芹、汤显祖,他们可能不是生于南京,却和很多人一样,从远方来到南京,可是在这个城市里,他们生活过,他们高兴、悲伤,他们倾吐心声,他们留下传世之作。那些诗文、那些杰作,他们在这里写就,无论是《牡丹亭》还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名讹变初探文/邓振明南京有不少地名在使用和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异。清朝仿照《白下琐言》中说:"街巷之名,今昔多殊,间有可识者,皆讹舛,如乾鱼巷在斗门桥内,讹为甘雨;弓匠坊在铁作坊西,讹为弓箭;鼓铺廊在御街东,讹为书铺;草鞋街在斗门桥西,讹为彩霞街...  相似文献   

16.
2015年4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了《江苏地方志》杂志2015年第1期刊发的刘宗意先生研究论文《史前"湖熟文化"——那时有个大湖》。长期业余从事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刘宗意先生,依靠熟练的电脑网络技术,借助互联网上的文献资源、地图资源和各种软件,对南京文化的起源进行了新考证,并绘制出论证所需的地图,提出最新见解:史前秦淮河盆地曾经是个大湖,"古秦淮大湖"才是南京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17.
徐伊 《风景名胜》2012,(12):170-172
南京——"十朝都会"。再没有哪个城市如南京般遭受过如此一次次王朝覆灭的深重劫难,当曾经的显赫、繁华褪去,这座古老的城市就像一个沧桑平静的长者。游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如同闲逛进一家古董铺子,一不小心就与时代侵蚀的残痕擦肩而过。六朝兴废、王谢风流、秦淮艳迹……这座城市的历史太过沉重。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1865”(晨光创意产业园)园内,现存7幢清代建筑、11座民国建筑,最早的为始创于同治四年(1865)的江宁制造局遗址。它们形态各异,极具个性,结构及风貌保留完好,属于近代工业遗迹,同时也是极为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南京市秦淮区国民经  相似文献   

19.
修志动态     
修志动态·南京市 《南京通志》,全志98卷、1500万字。志稿已基本完成,2003年完成总纂,并分批付印出版,2004年12册可全部问世。 《南京市志丛书》计划出版80部,目前已出版60多部,2002年出版民情、饮食服务等志,完成人大、规划、城墙、民族等志的审定。 《栖霞区志》、《雨花台区志》已出版,其会区志年内完成编纂出版。 启动白下、江宁、浦口、六合、深水、高淳等区县的续志工作。 年内基本完成《南京通史》初稿。  相似文献   

20.
南京板鸭     
正南京人善制鸭,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众多,风格独特,称得上最有地方特色的还是板鸭。这个"板"字用得很好,颇能形容这种腌制品的质感。南洋劝业会后,人们将南京板鸭与镇江香醋、苏州刺绣并称为"江苏三宝"。历史据《玄武湖志》注引南梁吴均《齐春秋》所载:相传六朝时,南京即能制作板鸭,参照其它史料,至迟在明初,南京板鸭已在市场上出售。明初,南京流传着一首民谣: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时人将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