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远的盐渎     
盐渎,一个有些陌生又仿佛久远的名字,然而它恰恰是盐城的乳名。渎,谓之沟河。盐渎,顾名思义即为盐河。沿着这条跨越时空的河流溯水缓缓而行,那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2200多年前的一场“鸿门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就是项伯。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项伯乃拔剑助舞,以掩护刘邦,终使刘邦摆脱了这场危机。以后刘邦坐了天下,未忘项伯救驾之功,赐其为刘姓,并封为射阳侯。其领地即为古射阳县境。数十年后,射阳东部地区划出单独建县,这便是盐渎县,时间为西汉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盐渎是一个依托大海而生存的县,当时海洋…  相似文献   

2.
正康熙初年至中叶,扬州府里下河安宜古邑与昭阳古邑,迎来了齐鲁大地两位大名鼎鼎的文人,这就是康熙九年(1670)九月应聘至宝应入同邑知交百里侯孙蕙幕的蒲松龄;一为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以钦使身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到淮(阴)扬(州)办理疏浚海口、督理七邑——山阳(楚州)、盐城、兴化、高邮、宝应、江都、泰州七州县的里下河地区水患的孔尚任。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淄博)人,然屡试不第,岁月  相似文献   

3.
水乡芦苇荡     
正"芦苇青,芦花白,花絮满天飞,它与荡里人家情绵绵。盖房、做席、编柴泊,一生相伴紧相随……"这是一首流传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盐城西部水乡的一首歌谣。芦苇作为一种野生植物,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水乡儿女。水乡忆,最忆芦苇荡。盐城西乡,地处盐城西部秦南以西,大纵湖、义丰、北龙港、楼王一带。这里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有名的锅底洼,曾有过一望无垠的芦苇荡。她与兴化、宝应、建湖等地的芦苇荡衔接,将荡水联为一体,形成荡中有水、水中有荡、水荡相融、水天相接的特有景观,成为里下河地区的一个招牌,一道特殊的风  相似文献   

4.
徐良文 《铁军》2020,(2):23-27
1941年1月,血雨腥风。新四军9000将士面对10倍于己之敌,血染皖南大地。蒋介石阴谋得逞,悍然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延安,毛泽东针锋相对,迅即着令由陈毅、刘少奇重建新四军军部。盐城泰山庙,军号震天,一杆抗日的铁军大旗再度扬起。日伪军惊恐,欲趁苏北新四军立足未稳,妄图一举歼灭这支重建之军。当年7月18日,日伪军出动1.7万人马,从东台、兴化、射阳、陈家洋以四路成包抄之势直扑盐城,对苏北根据地实施第一次大扫荡。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与江苏关系密切。兴化,是他出生和住家的地方;扬州,是他寓居卖画的地方;仪征毛家桥、镇江焦山等处,是他曾经读书的地方;盐城沙沟等处,是他曾经授徒的地方;南通等处,是他旅游访友的地方;南京呢?一般人只认为是他应试的地方,其实,他多次到南京,不仅应试...  相似文献   

6.
闲话茶馆     
正著名作家老舍曾写过话剧《茶馆》,通过对裕泰茶馆的兴衰和众多茶客的描绘,三教九流千姿百态,真善美丑毕现其中,反映了北京社会的变迁。古邑兴化清时隶扬州府,府"领二州(高邮、泰州)六县(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张舜徽《清代扬州笔记》),兴邑为"扬八属"中佼佼者。若问佼在何处?君不见"扬州学派"中有兴化任大椿、顾九苞,"扬州八怪"中有兴化李复堂、郑板桥,皆为其中砥柱中流的人物。兴化受扬州先进文化的影响,两地文人相得益  相似文献   

7.
夜走运河堤     
以前从高邮到邵伯的这段公路,是利用运河堤修筑而成。公路下面的大运河,虽不能用“九曲十八弯”来形容,但弯子确实够多的。既然是依堤筑路,河有多少弯,路也就有多少弯。而且由于受堤身宽度的制约,路面也相当狭窄。尽管如此,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间,这段道路一直是苏北的宝应、高邮、兴化、盐城等市县去南京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8.
刘维荣 《铁军》2022,(8):33-35
<正>黄桥战役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纠集余部2万多人退守宝应、曹甸、车桥、兴化一线。兴化是当时韩德勤指挥部,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所在地。曹甸是苏北宝应县东北水网地带一个集镇,是控制通过运河同皖东联系的战略要地。  相似文献   

9.
《文物》1978,(1)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栽培荔支树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福建沿海的福、兴、泉、漳四郡,是我国荔支的主要产地之一。莆田县古属兴化,因盛产荔支,所以有"荔城"之称。"荔城无处不荔支",在一片片的荔支园间,存活着一棵大约在公元八世纪时种植的古荔支树——"宋家香"母树。在世界植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清时期以《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古典小说最为著名。这四部古典小说,都与盐城有密切联系,不仅作者在盐城生活过,而且一些内容也反映了盐城的风土人情,这是盐城人引以为荣的。施耐庵在白驹场写《水浒》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二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带领大军,包围了张士诚所占的平江(今苏州),阊门和葑门一带成了战场。隐居在家写书的施耐庵,为了避过战乱,想起了先后做过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这时顾逖已辞官回兴化老家,因兴化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施耐庵给顾逖送去一封信,信中还附诗一首:年荒世乱走天涯,寻得阳山(兴化别名)好住家。愿辟草莱多种树,莫教李子结如瓜。(当时民谣:“李生黄瓜,民皆无家”)顾逖见信后,马上给施耐庵回信,欢迎他来兴化避难,信中说:君自江南来问津,相逢一笑旧同寅。此间不是桃园境?何处桃园好避秦!施耐庵接信后,把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着续娶的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学生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来到兴化。先在兴化城暂住,后由顾逖帮忙,在兴化以东近靠黄海的白驹场(今大丰县白驹镇)买了房屋和田产,一家人便...  相似文献   

11.
正1940年10月初,黄桥决战胜利后,新四军军威大振,北上的新四军与南下的八路军势如破竹,横扫国民党顽固派的残兵败将,先头部队在白驹、刘庄之间胜利会师,奠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司令韩德勤,搜罗其残部,退到了兴化、宝应的水网地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日军因兵力不足,尚未占领苏北中部的广大地区,共产党新四军则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创根据地。短短几个月,就建立了以盐城为中心的运河以东、黄海以西、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大片根据地,把苏中、苏北的抗日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成廷珪(1289~约1362),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兴化人,元末著名诗人。博学工诗,好学不倦,孝敬母亲,植竹庭院,题匾曰"居竹轩",因自号"居竹"。兴化地方志里称成廷珪为"高士",大约是把他与同时代的倪瓒一样看作那个时代的隐逸群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名人与江苏     
张闻天扬州调查 1962年初,党中央举行了扩大会议,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的错误和过失,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张闻天带队对江苏、上海、浙江、湖南调查,重点是市场和物价问题,历时两个月。4月24日下午,张闻天偕夫人刘英抵扬。扬州地委书记王大林向张闻天介绍了扬州地区概况和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汇报兴化、高邮、宝应三县因"大跃进"、"公社化"、"五风"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地委为扭转这种局面而制定的若干政策和措施。作为一位重视调研,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  相似文献   

14.
走进盐城     
盐城盐城,金盆金盆。 盆里淘金.缺少盘缠…… 这是一首古童谣,昭示人们盐城自古富庶美好,只可惜因行路不便而使盐家商贾经营成本高昂,经七折八扣,有的竟短缺了盘缠。  相似文献   

15.
雒三桂 《收藏家》2022,(1):103-106
<正>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观河南范县令、山东潍县令,有政声。在任前后12年,囹圄空者数次。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愤而乞病归。晚年往来扬州、兴化,卖书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为人疏宕洒脱,工写兰竹,脱尽时俗,秀劲绝伦。书法以别致,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圆润古秀。楷书尤精。复长于诗,风格近于白香山、陆放翁,《吊古》诸篇,激昂慷慨,称于一时。善填词,唯不肯多作,亦不肯作熟语,时有"郑虔三绝"之目。所著有《板桥家书》《板桥诗钞》等,皆手书刊刻行于世。家书数篇,情真意切,悱恻动人。  相似文献   

16.
正盐城东临黄海,古称"淮夷地"。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群在境内繁衍生息。因盛产淮盐而置县,称城,故称"盐城"。市区北郊亭湖区新兴镇更是一座有2000余年的历史重镇。煮盐大镇,寻着历史的声音走进新兴,仿佛置身于尘封已久的年代。沧海桑田,见证了它的神奇与古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翻阅掩藏在岁月深处的故事才知晓,战国时盐城先民汲海水而煮盐。秦汉时,则"煮盐兴利,穿渠通行",可见当时已是盐业  相似文献   

17.
<正>里下河地域是苏中以兴化市为中心的一碟形洼地平原。兴化市约占里下河地域总面积的18%、总人口的15%,是里下河地域的大市(县)。从地形上分析,兴化是里下河地域建湖、兴化、溱潼三大洼地中最低洼的地方,俗称“锅底洼”。但从文化上考量,兴化是里下河地域的文化高地,素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和文化遗产众多而闻名于世。兴化是一座有着6000多年人类生存发展史和2000多年封邑史及文脉传承史的江淮古邑。  相似文献   

18.
正东南古邑兴化,虽僻居淮海一隅,然人文不乏,斐然可观。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不烦覼缕,只要举出雄据一时的明代兴化三阁老(高谷、李春芳、吴甡)、明清兴化文化三杰(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就足以令人气豪而赞不绝口。不宁唯是,自宋迄明清,时见文德双馨者来宰吾邑,若宋代范仲淹、明代胡顺华、欧阳东凤、清代张可立、魏源、梁园棣等,皆召  相似文献   

19.
历史时期射阳湖演变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阳湖历史上曾是江苏境内著名的大湖。历史时期,湖区经历了浅水海湾—古泻湖—淡水湖泊—沼泽性湖泊—平原沼泽的演变模式。春秋以前,本区是里下河浅水海湾的一部分;春秋至唐代,本区由古泻湖逐步演变为淡水湖;南宋以来,1128年黄河夺淮以后,大量泥沙进入本区,湖区淤积迅速,成为沼泽性湖泊,加之人类开发活动的深刻影响,射阳湖逐渐演变为里下河平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淮河入江水道穿腹而过,因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历史上宝应湖西有"津湖"之称,故用其谐音,定名"金湖",象征资源丰富,日出斗金。金湖是典型的苏北水乡,境内沟河纵横,水域宽广,水面占全县版图近半。金湖水田多,广植水稻。淮河水流过广袤的平原,滋润了农田里的庄稼,养育了金湖人民的生命,润甜了金湖姑娘、小伙的歌喉,劳动的号子、解乏的小调,派生出了金湖秧歌,使一首首盈泪难忘、甜蜜心动的秧歌像河水一样叮咚流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