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人家中都备有喝茶的茶盅(俗称把盅),其造型优美,质地精良,一个样式一个花色,细细观赏每一个茶盅皆是以山水花草为釉彩的。回族的熬茶制作很别致,不像通常的饮茶那样用沸水冲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除了旅游,就是品茶,走到哪儿,都不用担心口渴,都有人倒茶给你喝。小茶盅一斜,一口茶水入喉下肚,也就是润润嗓子,再倒再一口,喝出点苦涩味儿,再喝,喝出点苦涩中的清香味儿,再喝,让人上了瘾的苦涩清香味,不知不觉就茶是毒了似的放不下,离不开。  相似文献   

3.
杨乃运  雷发林 《旅游》2005,(9):34-39
武夷山除了旅游,就是品茶,走到哪儿,都不用担心口渴,却有人倒茶给你喝。小茶盅一斜,一口茶水入喉下肚,也就是润润噪子,再倒再一口,喝出点苦涩味儿,再喝,喝出点苦涩中的清香味儿,再喝,让人上了瘾的苦涩清香味,不知不觉就茶中毒了似的放不下,离不开。  相似文献   

4.
简话中国茶与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语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甘肃民间也流行一句禅语:“茶味禅味是一味。”那么,为什么会有“茶禅一味”之说呢? 茶,属山茶科,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原产我国。茶在古代有很多不同名称,如:茗、茶、茶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古书中还未出现过,自唐代始见,是唐人把古“蔡茶”的“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  相似文献   

5.
奉茶之道     
项明 《福建旅游》2004,(9):36-36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  相似文献   

6.
张丽 《收藏家》2003,(10):41-43
所谓“三清茶”碗,就是以乾隆皇帝赞咏“三清茶”的诗文作装饰,又专门用来饮用“三清茶”的碗。它既是宫廷所创,又为宫内专用;既是实用之器,更是精美的工艺品,同时它还记录了一段君臣茶宴作诗联句的历史典故。“三清茶”诗文碗由乾隆皇帝一人促成,是他的得意之作,因而曾命御用作坊反复制造。就目前所见的传世品有瓷器、玉器、漆器三大类。其中瓷器有青花、红彩之分,漆器有雕漆、描漆之分,加起来应该有五个工艺品种。“三清茶”碗无论什  相似文献   

7.
唐代以前,“茶”字还没出现,那时,茶的名称五花八门。《诗经》里有“荼”字,《尔雅》称茶为“槚”,《方言》称“蔎”,《晏子春秋》称“茗”,《凡将匾》称“荈”,《尚书·顾命篇》称“诧”。陆羽《茶经》总汇诸称:“茶,南方之嘉禾也……,其名一日荼、二日槚、三日蔎、四日茗、五日荈。”另外.还有一些别称,如水厄、酷奴等等。可惜没有一个字其原本含义是指茶的。  相似文献   

8.
刘黎 《文史博览》2015,(4):15-18
本文先从筛茶、红枣桂圆鸡蛋茶、合合茶、交杯茶、抬茶、回门茶等六个方面,对茶在湖湘农村婚庆中的存在与文化寓意作了简单梳理。之后从“茶的物质特性暗合了文化主体对美满婚姻的渴求与祝愿”;“认知伦理,以茶为媒,重塑湖湘农村和谐人际关系”;“充分利用与合理重组湖湘农村婚庆茶俗,纯化湖湘民俗、民风”三个方面重点写茶在湖湘农村婚礼中存在的文化价值发掘策略。  相似文献   

9.
建瓯茶事,历史悠久。在漫长的茶史上,留下了令人惊奇的熠熠光芒。历史上,象福建省建瓯市这样熔茶品(“北苑”龙凤团茶)、茶具(建安“建窑”所烧制的“建盏”)、茶艺(建安“斗茶”习俗)、茶神(凤山茶神张廷晖)、茶业(前丁后蔡詹金圃)以及荟萃众多名家的颂茶诗文和研茶专著于一炉的茶文化发祥地,可谓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0.
胡燕  陈奕翰  杨平 《江苏地方志》2023,(3):18-21+90
<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南京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六朝时期,都城建康由此成为当时的茶文化中心。[1]有学者认为,从茶产业、茶文化代表人物、标志性茶事、茶文化经典集中之地来衡量,南京堪称东晋、南北朝之“茶都”。[2]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以茶为赐、以茶为礼、以茶祭祀都源起于六朝的南京;南唐建立了“北苑茶”体系;“茶圣”陆羽踏足栖霞山留下试茶亭;朱元璋“废团茶而兴散茶”,开启“茶为国饮”新风尚;  相似文献   

11.
墓葬壁画中“备茶图”题材多流行于宋、辽、金时期,唐墓中则较为罕见,分布地域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为主。西安东郊白杨寨晚唐墓M1373发现有“备茶图”题材壁画一幅,为目前所见最早,在西安地区更是首次发现。本文以新发现的“备茶图”壁画为例,通过对其内涵的分析,对墓葬中“备茶图”出现的社会背景、早期发展脉络、后期的变化与影响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都匀毛尖又名“毛尖茶”、“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首,中国十大名茶第二。产于贵州黔南州的布衣族、苗族、水族地区。都匀市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龙(莽)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都匀的团山、哨脚、大槽、  相似文献   

13.
许栩  一格 《文史天地》2001,(6):47-52
鲁迅爱品茶,经常是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客居广州时,对广州茶大加赞赏:“广州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与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的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鲁迅对品茶有独到的见解,曾有一段著名妙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的茶文化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 ,有诸多动人的传说 ,有无数轶闻趣事 ,耐人寻味 ,给人启迪。在朝廷里有献茶得官的先例 ,在文人中有品茗吟诗的场面。而茶联 ,亦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夺目奇葩 ,流传甚广。品啜香茗之时 ,吟来别具情趣。现采撷几则笔者搜集的茶联 ,与读者朋友们共赏。“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茶社的一副茶联 ,趣味盎然。“小团月”为茶名 ,名茶名泉 ,相得益彰。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曰“秀翠堂”的茶室 ,门前一副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此联把龙井所特有的…  相似文献   

15.
“边茶”的概念“边茶”是内地销往藏区的专供茶,其叫法很多,有“西番茶”“乌茶”“马茶”等多种叫法,但在民间最普遍的叫法为“藏茶”。它早期始于唐代,到了元代,松潘、黎州、雅安地区藏族所需的茶叶已单独形成一个种,  相似文献   

16.
回族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文化一奇葩,“熬茶”和“盖碗茶”是回族茶文化的瑰宝,内涵丰富,具有民族特性.回族茶不仅丰富了回族的饮食文化和礼仪文化,而且其药膳功效也是名扬天下.回回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一时一刻也离不开茶.  相似文献   

17.
有天,在网上搜索一些东西,准备作为礼品,送给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在搜到茶类项目时,突然发现从小当作生活必须品的某件东西,已经包装成为很精致的礼品和收藏品。这个东西就是“藏茶”。“藏茶”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都属于紧压、发酵的黑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茶叶的源产地,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一点不为虚谬。在源远流长的茶史中,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遗物:文字记载和实物资料。条最初名之闩“茶”,后来又有茗、苦茶、芳菜等。“茶”在《诗经》中已有记载,凡九见,兹举其三:“准调余劳,其付如养”(《那风’谷风》);“采茶薪掉”(《由风·七月》):“单菜如信”《大雅·隐》。程俊英先生在《诗经译注》中皆释为苫菜。可见当时“茶”未必确指为茶。在稍晚于《诗经》的《尔雅》中即有确指:“磺,苫茶,”晋郭噗注:“个呼…  相似文献   

19.
<正>在紫砂壶的光芒下,宜兴的茶显然寂寥许多。许多人都为“阳羡溪头一丸土”孜孜以求,却忽略了一段茶史里著名的“南方嘉木”。实则每个茶风浓郁的时代,几乎都少不了宜兴茶。从唐代的紫笋,宋代的雪芽,元代的金字末茶,明清的岕片,直至如今宜兴城乡少不了的宜兴红茶,它在宫廷、文人圈兜兜转转千百年,最终入了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20.
智量 《风景名胜》2009,(3):52-5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暖的季节是采茶的季节,花开的时候是品茶的时候。一杯佛茶,独坐在岩石上,看海,看云。在普陀山念佛。品茶,禅定。想佛如何是佛,茶如何是茶,一块块原始的“佛”字“茶”字是何如来面目,是何大乘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