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隔河看见子一团花,走到门前满面麻,若要隔河听渠做点私情事,世间那得更个长鸡巴.”(《山歌》)这是一首明代江南的民歌,冯梦龙用原汁原味的吴语方言,将这首作品做了完整的记录. 这首明代江南民歌,具有五个特征,一是四句头山歌;二是一、二、三句押韵;三是艳歌;四是用“隔××××××”起兴.这种起兴在现在的江南民歌中依然丰富.如苏州民歌“隔河看见美娇娘,头浪青丝亮澄澄,面熟陌生口难开,唱支山歌姐思量”、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县民歌“隔河看见白牡丹,我远详要倷几化难;我荷叶盘打水滴溜溜心里转,雨笃知了口难开”、上海市崇明县民歌“隔河看见姐情深,唱支山歌姐听听;半真半假思量你,落雨芝麻口难开”、南京江浦县民歌“隔河看见牡丹开,牡丹开花红艾艾,左手摘个头上戴,右手摘个怀里端.  相似文献   

2.
杨红 《收藏家》2005,(5):43-48
苏式彩画,简称苏画或苏作,采自江南苏杭一带民间建筑彩画传统做法。江浙自古盛产丝织,图案花锦丰富、多彩。宋《营造法式》画作多采锦纹为饰,后世艳称:“宋锦”、“宋龙”。明清在江南设织造署统理苏松五府织造工业,专为帝王舆服服务。永乐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苏松五府工匠,江南的民间艺术因此流传于北京。  相似文献   

3.
苏式彩画,简称苏画或苏作,采自江南苏杭一带民间建筑彩画传统做法。江浙自古盛产丝织,图案花锦丰富、多彩。宋《营造法式》画作多采锦纹为饰,后世艳称:“宋锦”、“宋龙”。明清在江南设织造署统理苏松五府织造工业,专为帝王舆服服务。永乐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苏松五府工匠,江南的民间艺术因此流传于北京。随着一些艺术工匠进入京城,把苏州式样的彩画带入了皇家建筑宫殿并与北  相似文献   

4.
<正>1983年,安徽望江县文物管理所在同心村文物普查时征集到一面铜镜,镜呈八瓣葵花形,直径21.5厘米,镜面微鼓,镜背半球形钮,钮外周饰八卦纹。八卦纹外饰三周篆体铭文。内圈铭文“建元元年五月五日广陵泰守河南侯造”,中圈铭文“花开鹤舞,月满鸿骞,龙门动色,人玉与言”,外圈铭文“洗持以照,华容散影,时开凤盘,花不籍龙,扬光淮”。  相似文献   

5.
“山”字纹铜镜在湖南楚墓中所出土的铜镜中,其比重占整个铜镜总数的90%以上,镜面纹饰以“山”形作为主图形,底部衬以羽状、网纹连叶状等纹饰,钮座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钮座处饰五出或六出叶状纹。个别“山”字纹镜主纹“山”字之间饰以浅  相似文献   

6.
1989年2月,江南翼龙化石的首次发现者——徐成法的哥哥徐成连,以及徐成富、徐雨良、徐雨福、王永燕等五人,在开岩时又发现了一具  相似文献   

7.
野蛮的骄傲     
《南方人物周刊》2012,(16):100-100
“出草”指的是台湾某些少数民族猎人头的习俗,这些民族尚处于原始阶段,猎人头行为在其社会生活中被赋予了深远的人类学意义——譬如《赛德克·巴莱》里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男子,“出草”后才有资格纹面,才被认可为真正的成年男性。  相似文献   

8.
一、南明五个政权概述当清兵入关扼杀了李自成义军建立的“大顺”政权以来,朱明江南诸王曾先后建立了五个政权,以图恢复,但都相继被清兵消灭。公元一六四五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宏光”政权,不到一年即被清兵摧毁,福  相似文献   

9.
汉代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舞蹈艺术精彩纷呈。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出土的文物中,多次出现“徘优”的形象。下面仅就“俳优”的起源、发展及其有关问题作一大致的分析。1965年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中出土了一件陶俑,其头流圆髻,上身赤裸,大腹便便.下身着长裤,身矮体胖,头硕大,面貌奇五,身体屈曲作态,表情滑稽可笑(图一)①。这就是典型的“排优”形象。《说文解字》载:“徘,戏也。”段王裁注:“以其戏言也,谓之徘;以其乐言之,谓之倡,亦谓之优,其实一物也。”《汉书·霍光传》曰:“击鼓歌吹,作排倡也。”颜师古注…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代著名作家柔石代表作《二月》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日前拍竣,荧屏上再现了40多年前影片《早春二月》中的肖涧秋、陶岚等经典人物形象和江南美轮美奂的水乡风貌.不由引出对命运多舛的影片《早春二月》的追忆。  相似文献   

11.
积雨云——喇叭吹响蘑菇丛生 “这个野花叫‘Biu·Biu’,小时候经常玩,”藏族小伙尕玛对我说,“你看,把它揪下来可以当喇叭吹。”话音未落,那朵野花已经被尕玛叼在嘴里,用力吹响——名副其实的“Biu·Biu”,那声音不像喇叭一般嘹亮,而是沉闷干涩的响动。一朵路边的野花,先端如盘,末尾细长似管子——以植物学的视角看来,那是一种名叫“管花马先蒿”的植物,青藏高原常见的野花——不嘹亮的喇叭声吹响之后.藏族小伙抬起头望向天边,目光茫远。“小时候的玩具?”我问尕玛道,“就当喇叭吹吗?”“我阿爸不许我吹,我就偷偷吹,”尕玛回忆起往昔,脸上带着略显得意的神色,“这个,吹完以后会下雨的。阿爸说这个喇叭能把雨叫过来。”  相似文献   

12.
黄眉鹀     
褚玉鹏 《旅游纵览》2010,(11):74-75
<正>LINK黄眉鹀为雀形目、燕雀科、鹀属,俗名金眉子、黄三道、五道眉儿、大眉子描述体型略小(15厘米)的鹀。头具条纹。似白眉鹀但眉纹前半部黄色,纹,翼斑也更白,腰更显斑驳且尾色较重。黄眉鹀的黑色下颊纹比白眉鹀融入胸部纵纹中。与冬季灰头鹀的区别在腰棕色,头部多条纹且反差明显  相似文献   

13.
荷,也称莲。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释草》中解释说:“其花菌萏,其实莲,其根藕。”把荷花称作菡萏,如今已显得很生冷,通俗些还是叫荷花、莲花,有时也涵盖了荷叶、莲叶,以及莲蓬、莲子、莲藕。古乐府《江南》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当然,头一个“莲”在这里是古意,专指“试烦春笋手, 聊为剥莲蓬”的莲,而不是孟浩然诗中的“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相似文献   

14.
6 “兵”字中间的一横 ,纸币实物的较粗 ,且左低右高 ,钞版的细而较平。7 “银”字 ,纸币实物的“金”旁较宽 ,其下面的两点成两短竖 ,并将第二横与第三横相连 ,“艮”的右上角较方 ;钞版的“金”旁较窄 ,其下面的两点未与第二横相连 ,“艮”的右上角较圆。8 “行”字 ,纸币实物的笔划粗细变化明显 ,钞版的则缺少变化 ,显得呆板。9 “壹”字 ,纸币实物的“士”头一竖较长 ,中间“秃宝盖”的左点紧靠左边的连续弧线纹 ;钞版的“士”头一竖较短 ,中间“秃宝盖”的左点离左边的连续弧线纹较远。1 0 “文”字一横 ,纸币实物的左端较尖细 ,钞版…  相似文献   

15.
《神州民俗》2010,(5):60-64
端午漫话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午节、端阳节等,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传统三大节日。端,开始的意思,“五”与“午”音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就是午月,所以初五也叫“端午”。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也就是“端五”了。因为在农历中,五月的别名称“午月”,  相似文献   

16.
椰风海韵伴天涯○汪小芸张开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这“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早春,让我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那一片蔚蓝的大海,注视那一片拥有着椰风海韵的旖旎风情和金子般明媚热带阳光的海岛,作一次忘情的热岛风情游。首站一般是海口,既可乘飞机也可乘火车。...  相似文献   

17.
河姆渡文化“五叶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一件五叶纹刻画陶片,颇为有趣.这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不但以流畅的曲线美表现河姆渡原始艺术的风格,而且也以特殊的构图证明,六七千年前已经出现盆景艺术,并且可能已形成一种社会风尚.笔者在《论河姆渡原始艺术的美学特征,兼论中国绘画南北差异之起源》(《东南文化》1991年5期)一文中,对此已作过论述.这里仅就“五叶纹”本身的内涵作补充研究.一、“五叶纹”的形态特征研究首先需要说明,、河姆渡原始刻画是对自然物的感性认识的模仿与抽象,不是对自然物的摹写和照相.因此,对“五叶纹”形态特征研究,不可能用生物科学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定名.而只能采用近似的模糊的方法,并借助一点概率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这里是江南     
这里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江南,“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江南,“路长梦短无寻处”的江南,“采莲南塘秋”的江南,“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江南……诗的江南。雨丝丝,路绵绵,风轻轻,水柔柔。绿绿的波,旧旧的船,短短的桥,窄窄的街,老老的屋,美美的味,串成了长长的历史,又缩成了小小的镇子,被安放在江南暗暗的天空下,镇子叫周庄。踏着栗色窄小的石板路,嗅着水气清弥的味道,望着木制的回廊,镂花的格窗,白壁上挂着水渍,白壁下粘着青苔,青苔上附着露水,露水里映着灰瓦,灰瓦排成了马头墙,马头墙里是“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庭院。庭院里有  相似文献   

19.
时代:商代晚期出土时间:1976年春出土地点: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约lop$处妇好墓中尺寸:通高45.9厘米,0长16.4厘米,盖高13.4厘米重量:16.7公斤“妇好”尊,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共出土两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惟大小略有区别。尊形体呈猫头鹰()状,宽嘴突眼,高冠小耳,两足粗壮,四爪着地,宽尾下垂,昂首挺胸,作站立状。头后有半圆形孔,可以置盖。背后有牛头。胸前有扉棱。嘴饰饕餮纹,冠饰鸟纹。胸中部饰蝉纹,蝉纹两侧饰夔纹。颈饰鹿纹。翅膀前端饰有三角形头的长蛇一条,蛇身紧盘,上饰对角雷纹,蛇尾与翅并行。…  相似文献   

20.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一部神秘的影片作为“四人帮”反党的证据,在全国各大电影院连映多日。当其时,虽然名曰“控制放映”,但其放映范围之广,观众之多,报刊舆论引导力度之大、之“及时”,只有“文化大革命”前夕对于《早春二月》、《北国江南》的大批判可以相媲美。从这部影片中,广大观众还学到了一个新的政治名词———阴谋电影。它,就是“四人帮”精心策划,用以炮轰周恩来、邓小平的“哑炮”———《反击》!张春桥下令:要写与走资派斗争的作品1976年初,张春桥的心情是“喜怒相伴”。周恩来去世,邓小平又受到批判,他的劲敌已然散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