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艳 《神州》2012,(27):57-5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用水不断增加,使本来就相当贫乏的淡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为节约淡水资源,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农业灌溉过程中,努力推广节水灌溉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方法。文章首先从干部群众节水灌溉意识淡薄、节水灌溉投入机制不完善、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落实困难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田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为节水灌溉技术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白大勇 《神州》2012,(21):228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农业水利灌溉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制定完整节水体系;二是合理规划;三是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四是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2015,(1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农业建设工作,才能为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经济水平提供充分的保障。而在农业建设工作中,水利灌溉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利灌溉技术也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主要对当前国内田间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可跃奇  刘秋红 《神州》2012,(26):241-241
随着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扎,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用水效率已经成为节水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节水农业发展背景下如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水资源总量贫乏而又集中于夏季,冬春干旱而正值冬小麦生长旺季。诸多因素使西北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利用方志总结历史上水资源再分配的经验。对今日西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有益的。元朝陕西泾渠渠系内五县之地本皆斥卤,得泾渠灌溉。遂为沃野。重要原因是国家设立专门机构河渠司管理泾渠事务,泾渠河渠司制定并执行了“分水”、“用水则例”。对渠系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分配和使用,体现了国家在调节分配农业用水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和奇 《四川文物》2021,(2):61-73
以考古发现及既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可对战国秦汉时期滇池区域石寨山文化农业面貌进行讨论。石寨山文化有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该文化居民有一套完整的以锄、铲、镰、斧等为代表生产工具体,且工具种类的使用具有倾向性,牛耕还尚未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稻、麦、粟复种的作物结构已形成,掌握一定的灌溉以及粮食储存技术,并且还可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仪式。  相似文献   

7.
彭珂珊 《攀登》2000,(3):22-26
依据朱镕基总理1999年8月产日讲话精神,以及旱作农业的技术体系,章阐述了培肥地力、轮作倒茬、化学技术、选育品种、节水、立体种植、地膜覆盖、水土保持耕作法这八种技术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其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资源而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着重强调旱作技术在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显地位,供同类地区的决策和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以色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色列农业是在困难的生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农业,它具有外向型结构,以灌溉和生物技术为中心的先进技术,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以色列农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其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对世界农业,特别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条件均不理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上述内容及以色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并指出了以色列农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飞 《风景名胜》2021,(1):0039-0039
给水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生活、消防、生产等方面的给水设计。在给排水设计中,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地采用节水节能技术。节约用水在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基础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推广应用节水节能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高秀红 《风景名胜》2020,(3):0346-0346
在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利用丰富的地面水资源进行的灌溉建设是田间施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这种农业灌溉的方法在我国具有较广泛的经济应用。由于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缺乏,所以为了有效的控制和减少农业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快速蒸发和水资源的损耗,则我们就需要针对性地建设农业的水利工程,使农业在灌溉的过程中能够及时达到有效的节水,使灌溉的水资源也能够及时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而且在农业灌溉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于地表水和灌溉的地下水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强化对于灌溉的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认识以及科学技术研究,从而更好的对于农民生产经营管理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随着科技兴农事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节水灌溉措施的推广与发展,对于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将简要分析,节水灌溉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的促进节水灌溉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利工程是稳定居民生活与用水的一项重要设施,主要担任着农田水利灌溉与工业用水任务。所以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是保证民生的一项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宋乃平 《人文地理》2000,15(5):47-50,42
扶贫移民是宁夏实施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经验是:采取了"吊庄"移民的方式并辅之以相应政策,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社区组织方式,多元化的开发模式。但也存在着规划方面的一些失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不确定、文化类型单一层次低等问题,限制扶贫移民的成效。为此,要通过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创建节水社会、调整农业结构建立现代市场农业、走多元化开发的道路、创建文明有序的移民社区等措施促使扶贫移民吊庄走出停滞,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亚洲季风地区,根据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年间可进行一到三次的稻作生产。水田可利用的水量因洪水的频度或降水量的多少而异。老挝南部占巴塞省常因湄公河水的泛滥而被洪水侵袭,1975年老挝独立后,该地区为了提高稻作产量、推进农业近代化,在干旱季节建设了灌溉用水坝,但最终忽视了地方知识的农业近代化灌溉技术而以失败告终。这提醒我们,在地域开发中,传统和近代并非是完全二元对立的,我们有必要对地域居民所持有的灵活生活策略、民俗知识等多加注意和研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史志》2009,(3):66-66
甘南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右岸,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半农半牧县份。全县幅员面积4792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甘南县盛产以“甘葵二号”为主导品种的优质葵花,2000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向日葵之乡”,是国家级绿色葵花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  相似文献   

16.
近代欧洲早期农业革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华 《史学集刊》2006,3(2):60-66
在17、18世纪之际的“农业革命”发生之前,欧洲农业生产就已出现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进步,可把16、17世纪的这种进步称为“早期农业革命”,而14、15世纪则可视为早期农业革命的准备阶段。通过对中世纪欧洲农业的低技术起点,14、15世纪的农业技术进步,16、17世纪的早期农业革命等三方面的考察,我们发现欧洲农业技术进步中的连续性特点远超过其突变性。  相似文献   

17.
节约用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用水作为水资源消耗的主要方式,应加大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为了节约水资源、保护水循环生态系统,文章扼要分析了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节能、环保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节约用水、降低能耗和保护水环境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俊鹏 《沧桑》2008,(4):88-89
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农业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农业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选择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选择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必须以自身的资源赋予条件为依据,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成熟的适用技术。农业技术结构要因地而异,不能搞"一刀切",重视农业技术的配套组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生态资源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毕小波 《区域治理》2021,(3):167-168
在当代农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农业所发挥的引导作用不容小觑.以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作为目标,应当将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切实运用于实践当中.本文以对于生态农业的认知作为切入点,对农业环保技术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从土壤改进技术、电子杀虫技术、种子磁化处理技术等方面对于生态农业发展下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山西经常发生旱灾、涝灾、风灾、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山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的救灾方针政策,将提高农业技术与合作化运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进耕作方式、改良作物品种、兴修农田水利、提高防治病虫害技术等措施,山西成功实现了生产救灾,同时增强了各地农村的抗灾能力,为农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