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评章学诚的史学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 ,“史学史”的概念和学科体系的创建是 2 0世纪初由梁启超明确提出的。但是 ,中国史家的史学史观念却由来已久 ,而且随着史学的不断发展 ,史学史观念的内涵也逐步丰富与深刻。本文初步考察了 1 8世纪中国史家章学诚的史学史观念 ,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中国史学史之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来说,世纪末史学反思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史学反思的目的,从史学本身的发展角度来说,是为要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而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史学,刻意去创立什么“新史学”。雷戈先生的历史观在本质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其所谓“哲学主义的历史”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现的否定基础之上的;其带有神定论色彩的衰退史观,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殖民主义时代,受民族主义史观和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西方的史学作品将太平洋岛屿描绘为“落后的”地区,“幼稚的”人们。20世纪60年代,J.W.戴维森提出“岛屿中心”史观,力图改变帝国史观下的岛屿史学撰写模式。布里吉·拉尔即是从殖民主义史学到岛屿史学转轨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斐济本土史学家。拉尔主要关注太平洋岛屿史,尤其是斐济史。拉尔的史学实践与贡献集中在三个方面:聚焦斐济契约移民研究,运用口述史学和定量研究方法,拓展了印度契约移民史研究的新领域;开创斐济当代史撰写,对斐济四次政变的历史根源与斐济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行反思;推动太平洋史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从事太平洋史研究的学者。拉尔是太平洋岛国本土历史学家的代表,他对戴维森学派史学主张守正创新,客观处理政治与史学的关系,体现出他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史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大众民主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热潮,一批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辟了社会生活史、劳工史、黑人史等下层人民史研究的新领域,在工人阶级史、奴隶制史和黑人史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倡导总体史观、坚持“自下向上看”的研究视角、重视文化研究以及地区和地方社区的研究,他们充分利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自己的史学研究实践发展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5.
汪高鑫 《史学理论研究》2022,(3):66-80+158-159
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史,必须要有大历史视角。这种大历史视角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政治史视角,具体考察王朝更替与以史为鉴、王朝建立与神意史观、政治危机与以史资政、国家统一与大一统观之间的关联,揭示史学与王朝政治的联动关系;二是四部学视角,虽然中国古代学术存在着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但四部之间是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经子集在史学思想、历史编纂以及史料采撰等方面都对古代中国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考察经子集与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是多民族视角,古代中国的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古代中国的史学是多民族的史学,古代中国的史学史也应该是多民族的史学史,构建“完整”的中国史学史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四是中西比较视角,主要从学术地位、编纂特点、记述范围、求真理念、功用认识和学科特点诸方面,具体考察古代中西史学存在的差异,进而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史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6.
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史,必须要有大历史视角。这种大历史视角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政治史视角,具体考察王朝更替与以史为鉴、王朝建立与神意史观、政治危机与以史资政、国家统一与大一统观之间的关联,揭示史学与王朝政治的联动关系;二是四部学视角,虽然中国古代学术存在着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但四部之间是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经子集在史学思想、历史编纂以及史料采撰等方面都对古代中国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考察经子集与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是多民族视角,古代中国的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古代中国的史学是多民族的史学,古代中国的史学史也应该是多民族的史学史,构建“完整”的中国史学史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四是中西比较视角,主要从学术地位、编纂特点、记述范围、求真理念、功用认识和学科特点诸方面,具体考察古代中西史学存在的差异,进而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史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新左派史学界内部,学者们普遍关注爱德华·汤普森阶级经验叙事方式,将阶级研究中的文化与结构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汤普森阶级史观在文化转向和新左派史学转向中的学术价值与政治意义。国际新文化史学界重点分析汤普森阶级话语运作机制、阶级经验方式及其主体性关联表征,强调在大众政治行动中的阶级经验形式与阶级意识差异,揭示政治、地域、性别以及不同社群文化对英国工人阶级形成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从批判阶级话语分析学派出发,坚持对汤普森阶级史观进行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在国际史学回归“宏大问题”叙事的当下情境中,全球劳工史学界亦参与到对汤普森阶级史观的阐释之中,学者们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史研究,彰显英国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全球史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史学观念的更新,中国史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首先表现在研究领域的拓展上,即从传统的政治史转向文化史和社会史。此外,在总体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上,出现了从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后现代范式到全球史范式的演变。而在世界史研究领域,对于世界史的整体研究或世界史体系问题的探讨也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大致有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交往史观和全球史观四种对世界史体系的理论探讨。本文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上述特点和趋向进行了考察,力图从总体上勾勒出其线索和概貌。  相似文献   

9.
文化形态史学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形态史学对 1 9世纪的“科学”史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同时也对2 0世纪的史学有开启之功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从显在的欧洲中心史观到隐蔽的欧洲中心史观、从局域主义到整体主义、从“脱魅”到“复魅”、从单线时间观到多元时间观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家中,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本位建立了一套系统和完整的史学思想体系的,钱穆是最重要的史学家。而他的历史观“民族文化生命史观”既是其整个史学思想的基石,又是其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方法论原则。因此,研究钱穆的历史观是研究其史学思想和史学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拟对其历史观何以称为“民族文化生命史观”及其历史本体思想,作一初步的疏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史学界,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外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外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方面,虽然每年都有一些成果问世,但从总体上看却嫌薄弱。近年,随着国家社科基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相关项目的立项,以及最近几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都将“中外马克恩主义史学思想”列为议题之一,使我国的外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明显加强。本期发表的这组文章,反映了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陈其泰 《史学集刊》2023,(2):121-128
治学理念是研究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主观抉择总结出来的,治学理念形成之后,应当在研究工作中得到认真践行,并且与时俱进,予以提升、发展,这对学术工作的创新有重要作用,需要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是从学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史理念,主要是将历代史学名著的成就置于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文化走向之中,考察史家对时代特点的认识;同时又通过史学名著,考察中国文化传统如何得到继承和发扬,展现出怎样的特质和魅力,对推动社会前进和学术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运用这一双向考察的理念与方法,对中国史学演进道路和史学名著进行创造性阐释,发掘其非凡成就、哲理内涵和宝贵价值。在此基础上,考察传统学术的精华何以通向马克思主义,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点”和“传统思想中的闪光点”相贯通的内在逻辑。继而,探索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如何锻造,这也是对“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双向考察”这一理念的进一步践行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1981年,史学史的研究出现了比较兴旺的景象,发表在全国性报刊和高等学校学报上有关史学史的论文有一百来篇。其中有综合性的论述,也有对某一个问题、某一部史著、某一位史家的探讨。讨论比较集中的有: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史书的体裁问题、对司马迁和章学诚两大史家的评价问题。除这四个问题之外,从古到今,上起《春秋》、《左传》,下至近代史家梁启超、王国维都有专文评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史学史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了对“五四”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探讨。这种现象在前几年是比较少见的。对前人的史学遗产如何批判继承,这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白寿彝同志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四篇《谈史学遗产答客问》(载《史学史研究》第一至四期。本文所提及的论文及报刊均以1981年为限,故不标年份),从历史观点、历史文献、史书编撰、历史文学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文章以轻松活泼的“答客问”的形式,谈得比较全面、透彻,对人颇有启  相似文献   

14.
王世贞是明代杰出的史学家 ,本文从治史目的、态度、方法、史学批评以及历史观等方面 ,阐述其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他主张博古通今 ,崇尚直书实录 ,重视史料考辨 ,具有发展史观 ,其务实求真思想影响尤为深远 ,反映了明后期史学思潮的一些特点。他的史学思想既有积极因素 ,也有局限性 ,必须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单陈述“西方中心论”的渊源与流变基础上 ,试图分析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世界史观 ,探讨其史学研究和史学思想的全球视野与全球历史观的内涵和特点。特别指出 ,他的全球历史观无力避免传统西方中心论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 ,其欧洲中心主义情结是一种显在的和隐蔽的西方中心论结合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年度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吴怀祺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多卷本陆续问世。这套丛书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 ,已经刊出宋辽金卷 (吴怀祺著 )、元代卷 (周少川著 )、明代卷 (向燕南著 )和清代卷 (王记录著 )。四卷著作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史学与社会 ,史学与时代 ,史学与学术的关系。如宋代卷中的“宋代社会、学术与文学思想” ,元代卷中“元代理学对史学思想的影响”、“元代史学思想的时代特征” ,明代卷中“明前期政治文化发展特点与史学思想” ,清代卷中“汉学、宋学与清代史学思想”等章节的设立都反映了作者的这种认识所在。本年度…  相似文献   

17.
导读     
正本期刊发专题论文和学术评论13篇,讨论范围涉及史学史和历史理论,以及政治史、法律史、学术史和历史事件等诸多方面。史学史和历史理论方面的论文4篇。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进化论传入中国,中国近现代的"新史学"由此诞生。以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进化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撰述的诞生》考察了进化论的基本观念与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撰述的密切关联,指出马克思主义史学撰述模式在兴起过程中,不仅有着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四、“民史”思想发展的历史和新高潮关于反对“君史”、提倡“民史”的史学思想,中国在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因为维新变法的需要,已经从西方和日本那里学来一点,并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对封建旧史学提出了极其初步的批判。当时这种认识和批判,还是比较零星片断而缺乏系统。到二十世纪初,情况有所不同。随着西方和日本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思想的大量输入,以及中国民族民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我国的外国史学理论研究表现出五个明显的特点:其一,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继续持续发展,出现不少有较大影响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史学理论研究》杂志新辟有“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研究”专栏,为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二,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这表明,史学理论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有所改善,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其三,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史的研究方兴未艾,在理论与实践上也不断得到深化。近年不仅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而且进入高校课堂,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外心理史学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西方和中国心理史学发展的基本状况。狄尔泰和李凯尔特是德国批判历史哲学中新康德主义的杰出代表;从费弗尔、布洛赫到布罗代尔,则代表着法国年鉴学派“精神状态史”研究与“长时段”理论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期间,弗洛伊德是促使心理史学转变的主要人物。二战后,西方心理史学的中心转移到美国。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接受心理史学,朱谦之、何炳松具有译介之功;梁启超最早尝试使用心理史学的方法。六七十年代以后,经殷海光、李泽厚到王富仁、谢天佑等人的不断努力,心理史学真正在中国付诸实践,且渐成气候。至新的世纪之交,心理史学在普及中已形成诸多的研究门类,其中以章开沅提出的“离异与回归”的分析模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