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文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澜结合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研究中国历史的体会,从史学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如何坚持马列主义,如何运用马列主义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运用阶级观点和历史主义原则具体分析中国历史等重大问题。范澜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对范澜在特定政治运动中的一些不当言辞应具体分析,不可简单地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2.
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体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观点,由二者派生出的历史主义方法与阶级分析方法,又构成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体系的两个基本范畴。但是,这两种理论观点及其所派生的两种史学方法论思想的关系如何,在具体历史研究实践中二者应如何结合运用,二者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中的地位等问题,人们历来看法不一。60年代,我国史学界曾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过一场规模宏大的学术论战,但由于时代的原因,论战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政治色彩,没能按科学方式对这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后来随着“文革”的发生,那场本来就不是纯学术性的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种真正的思想体系,总离不开独具特色的学术话语和方法论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宏伟的理论大厦中,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具有支撑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是体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质、性质和特色的重要内容。列宁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划分为阶级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确立了立宪君主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场革命也成为包括克里斯托弗·希尔在内的一些英国著名史学家关注的焦点。克里斯托弗·希尔是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权威之一。与英国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一样,希尔倡导"自下而上的"史学研究,关注社会底层,强调大众的经验。他在英国革命研究中运用了阶级分析方法,强调这场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他主张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多个层面看待这场革命,避免简单的分析和粗俗的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解释模式。希尔对英国革命的解释,影响了我国史学界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刘大年先生是继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后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师,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理解其史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不仅在史学研究与史学思想上卓有建树,在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中也贡献良多,先后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在京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史学理论研究中心理事长朱佳木在成立大会上指出,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史学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史学走向全面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不断加强,并有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中外史学的发展历史证明,有影响的史学家无一不是对史学理论有独特贡献的人,史学理论历来为史学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相似文献   

7.
张舜徽先生早年治学,循着清人"由小学入经学"的学术路径,从经史考证出发,以经世致用为归宿。接触马克思主义之后,在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他实事求是,在以阶级分析学说研究古文字、考证劳动人民史事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其经世致用思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史学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无疑是中美史学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剖析他们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中美史学是如何互动交流的,而且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身的建设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在我国史学界正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当下。基于此,笔者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尹达先生占有重要的一页。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里,他追随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定信念和在历史科学理论研究方面的许多真知灼见,如对唯物史观作出的具有鲜明针对性的阐述,对历史研究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怎样改变了中国史学面貌的阐述,以及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与历史科学的理论创造之关系的阐述,在今天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罗德尼·希尔顿的中世纪:历史主题的探讨》两本著作,从多个领域和角度回顾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及现状,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立足新形势、新角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与目的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欧洲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关系等问题,显示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对这些新动向我们进行了介绍,尽管在一些理论问题上,我们的认识与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发展——访林甘泉研究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建国以来50年的发展。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过去史学的发展。要科学地看待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价值,它是唯物史观的基石。不同学术思想的学者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百家争鸣;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史学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大师级的史学家一定会在21世纪出现。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大众民主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热潮,一批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辟了社会生活史、劳工史、黑人史等下层人民史研究的新领域,在工人阶级史、奴隶制史和黑人史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倡导总体史观、坚持“自下向上看”的研究视角、重视文化研究以及地区和地方社区的研究,他们充分利用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自己的史学研究实践发展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关于《水浒》的重要指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研究历史遗产的光辉典范。它犹如光芒四射的灯塔,照亮了我们继续革命的方向。在这里,我们试以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保存的清代中叶白莲教起义中投降派王三槐的《供单》(图一、二、三、四)作为标本,分析研究白莲教起义中革命和投降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剖析王三槐卑劣无耻的叛徒嘴脸,这对于深刻领会毛主席关于"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的伟大教导,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般来说,俄罗斯史学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段:1917年前为俄国时期,1917—1991年为苏联时期,1991年后称为俄罗斯联邦时期。苏联史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史学发展中的崭新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发展和巩固为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苏联史学中唯一的正统流派"。1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以阶级分析方法为主,关注政治史的研究,强调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功绩,否定俄国时期和西方的史学成就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20,(2):61-73,158
郭沫若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走向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1949年后任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和中国史学会主席,提出史学发展六个方面的转向,规划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前景。他创办并主持的《历史研究》杂志提倡历史研究应史料与理论并重。郭沫若礼待陈寅恪,邀请其出任《历史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郭沫若重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研究一系列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热潮。在郭沫若和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下,新中国史学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以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为阵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英国历史,力图恢复英国人民激进的政治传统,为英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服务,为赢得"思想领域内控制权的斗争"而不懈努力。在争夺思想控制权的斗争中,历史研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46年初创到1956年重组的十年间,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所进行的历史研究,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育了一批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郭沫若是毫无疑义的开山式人物和人格化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辉煌成就与不足,在他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中,都有典型的体现。第一,郭沫若是第一位主动、自觉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学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者。一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都是从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讲起。如果说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在中国史坛率先高扬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那么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则是运用马  相似文献   

18.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家,也是中国方志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傅振伦早在青年时期就通过阅读李大钊《史学要论》一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自觉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运用到方志学的研究之中。傅振伦积极提倡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方志学的研究以及在修志工作中贯彻唯物史观。傅振伦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9.
张越 《史学集刊》2006,(2):73-77
20世纪30年代,经过中国社会史论战而迅速扩大影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存在着明显的教条化和公式化、轻视史料与考证的缺失。4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纠正,而且还从理论上论述了史料及考证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理论观点与材料方法间的辩证关系,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和学术研究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史学与现实的关系是史学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如英国史学家卡尔所言,史学“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我们从那些史学名著和有持续影响的史学流派中总能感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当年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工人苦难的深切关注。同样,今天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满足新的社会需要。为此,编辑部特邀几位史学工作者笔谈,意在促使史学界同仁更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史学的社会责任,因为这实在是史学专业能否真正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