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参作为孔子之后的儒学代表人物,全面继承了孔子"学为君子"、"为人孝弟"、"反省内求"等教育思想,阐释了君子人格、孝道、"慎独"等观念,明确了"孝"在儒学理论体系中的实践标准,从道德伦理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教育思想的内容,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传承者。  相似文献   

2.
张晖 《神州》2014,(9):43-43
在孔子思想中,“直”作为儒家君子人格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提倡的是人的真性情,是具有真诚性情感的人格,体现着孔子对人的真性情的强调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李林  周玉萍 《沧桑》2009,(2):135-136
本文从探讨孔子的理想君子人格的道德源泉入手,把握君子和圣人的关系,阐述君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内容和德育功效,从而正确看待君子人格和社会主义新理想人格的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尹逊慧  周玉萍 《沧桑》2009,(2):139-140
孔子对于“仁”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同时广泛地实施了仁爱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仁”的思想变成人人皆知的道理,仁爱成为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孔子实施“仁教”的方法很多,主要是因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树立君子人格、批评不仁行为等。孔子提倡“仁”并努力实施“仁教”,这不论在当时还是在现代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注重个人道德主体意识,强调道德自律、人格独立和自我完善,把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作为人的根本,追求“君子”的理想人格,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把个人、社会、国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优良的道德教育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取扬弃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儒家道德教育思想,这对于当前加强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儒家关于德育的思想探源儒家的德育思想是孔子开创的,面对春秋末叶宗法贵族统治瓦解和王权政治兴起…  相似文献   

6.
黄文丽 《沧桑》2013,(2):13-15
"正名"作为《论语》中孔子提出的政治理论之一,多被认为是孔子政治理论的核心。近些年的"儒学热"中,不少学者大力提倡孔子"正名"思想,并把其作以现代的阐释。本文认为,这不足以使我们认清孔子的"正名"思想。还容易使人对孔子"正名"思想产生误解。本文通过对孔子"正名"思想的基本内容的梳理,从而说明当时的政治环境与孔子"正名"思想的不适应,"正名"思想不但不足以为孔子挽救春秋乱世,亦不能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观或政治观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史记·孔子世家》作为司马迁总揽式历史评价的篇章,不仅概括了理想政治人格的主要特质,更描述了乱世之中政治德性和君子所遭遇的压制和暴力.在《史记》的其他篇章中,司马迁试图通过隐微的笔法来进行现实批判,但是在《孔子世家》中却颇为直白地表达了历史书写的政治职责和道德担当.时至今日,该篇章对于身处现代性漩涡的政治和历史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孔颜 《文物天地》2020,(5):4-11
《学记》有言:"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历来重视教育事业,有着悠久而光辉的教育发展史。孔子是一位躬身实践的教育家,他的成就为后世所景仰,被誉为"至圣先师",他的教育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经两千五百多年而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博物馆(图一至图三)是为纪念孔子、保护儒家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是孔子故里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刘瑞兰 《丝绸之路》2014,(14):44-45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意识形态,其中"仁"的理念处于核心地位。其政治思想体现出强烈的伦理色彩和个体人格色彩,注重人际关系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隐逸观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孔子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本文试作探讨。一孔子隐逸观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孔子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是双重的,即政治标准和伦理道德标准,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并非相互分离。政治标准即为士而不仕。在儒家看来,读书是为了做官。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说:“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则说:“三年学,不至谷,不易得也”。(《泰伯》)因此,“学而优则仕”(《子张》),“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便是儒家指点给文人的一条虽非唯一但极重要的出  相似文献   

11.
“君子”最早是作为各级贵族的通称而出现的,后经儒家的极力推崇和宣扬,逐步由统治阶级的专称演变为“有才德的人”,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奉的道德人格的化身。上博简(二)《民之父母》中的“五至”与“三无”是孔子提倡的完美人生理论,充分表征了儒家的“君子”人格。儒家通过具体艺术对身心的培育与修养,最终形成的君子人格实际是内在完满的道德与外在形容举止相互统一的善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朱宇聪 《神州》2013,(11):225
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形成了一种"君子"的人格模式。梨花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曲艺艺术,在整个社会"君子人格"的模式影响下,其艺术中也渲染着"君子"之气。同时,它也是乐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艺术性质决定了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渲染社会伦理意识、促成个人的道德完善和整个社会的大治大化。本文便从"君子人格"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角度切入,展现梨花大鼓在艺术内容方面具有的明显倾向性。  相似文献   

13.
正梁启超1920年欧游回国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评价。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伦理和政治关系的研究,是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一、孔子学说以人格养成为目标梁启超对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以很高的评价。说:"中国文明实可谓以孔子为代表",如无孔子,"则吾史殆黯然无色。"认为中国人两千年来能凝为一体,"维持其不敝,实赖孔子为无形之枢轴"。[1]梁启超认为,孔子之伟大乃在其人格。他以孔子与世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不仅有前人所提到的那些贡献,而且孔子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四层次"的学习方法。即从苗圃之学,六艺之学,六经之学到学道这四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的学习过程中还在德行上有着相应的表现。即从苗圃之学的小人到学习六艺的士、君子,再到学习六经的贤人,最后到学道为道的圣人这样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内涵十分丰富,但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难免有被歪曲和误解之处。李迎新认为,儒家思想不但是一种理想信仰,更是一门践履之学;不但是一种理性精神,更是一门智慧哲学。学习和掌握儒家精神实质,对于建立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大有裨益。特别是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将儒家思想"知行合一""君子人格"塑造等理念与共产主义理想进行比较研究,进而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君子是儒家比较重要的概念,是儒生们追求的理想人格。《大学》作为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从君子之意、君子之性、君子之径构建了一套有体系的君子观,即君子意为"慎独者","明明德"是君子之性,"格物致知"君子之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郑淼文 《神州》2011,(9):78-80
自古至今,人们对于君子这一定义的理解各有不同,到底如何理解君子的概念,何为真正的君子呢?《论语》在这里讲到了君子。"君子"在最初既非"道德之称",而是贵族在位者的专称。"君子"之逐渐从身份地位的概念取得道德品质的内涵自然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在孔子以前早已开始,但却完成在孔子的手里。子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这句话就是说把实际的行动摆在言论的前面,不要光吹牛而不做。先做,用不着你说,做完了,大家都会  相似文献   

18.
吴强 《黑龙江史志》2008,(18):13-14
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对当代也具有重要启迪作用。他的"仁者爱人"的和为贵思想、"君子以义为上"的义利观、"修身正己"的道德思想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家庭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历来对"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句话的传统解释是"君子偶有不仁,小人绝不会仁",而被杨伯峻等人因不甚圆通而质疑。杨伯峻提出此处"君子"、"小人"或以社会地位而言,牛泽群则以君子有广义、狭义之分而论证"君子中有不仁的人"。纵观论语全文,孔子对道德君子的定义其实是很明确的,反而"仁"却不止有一种解释。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明晰这句话的应有之意,进而对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孔子伦理思想的认识并发挥其当代价值,起到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是孔子学说中的一部分,孔子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论述也较为浅显、简单,对实际政治制度很少涉及,实际上是以道德力量统摄政治领域的许多事情。在现代社会各种关系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孔子政治思想的局限性明显暴露出来,因此现代人需要以发展的思维取代古代社会中单纯的学说,在众多关系中条分缕析,适应客观规律的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