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涛 《神州》2012,(12):115
私营企业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案只有一个:法律。只有依靠法律,运用法律武器,按照法律规范的手段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真正获得国家对私营企业的法律保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国家政策法律不断调整放宽的  相似文献   

2.
晚清国内新式外交和法律人才严重缺乏,张之洞积极倡导与推行近代法律教育,在新式学堂中开设西方法律课程与专业,派遣人员出国学习西方法律,创办与发行报刊介绍西方法律知识。虽然其深厚的儒家文化制约着他不能学习西方法律的民主精神,但其倡导近代法律教育的积极主张与各种实践却促进了晚清法律教育的发展与观念的转变,培养了一批新式外交和法律人才,推动着中国传统法律教育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启了法官职业化、检察官职业化、律师职业化的历史进程,21世纪中国将全面实现法律职业化。在法律职业化的建设中,法律职业道德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这种背景和趋势下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既有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又有法律职业的特殊要求。本文试从法律职业化、法律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递进式阐述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法律语言也概莫能外。通过对一脉相承的中国法律文化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只有充分认识中国的法律文化,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法律语言;"以人为本"是法律语言和法律文化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5.
借鉴美国法律文化,可以从美国法律电影开始。通过法律电影这一学习和获得知识的视域,不仅能帮助我们比较直观地了解美国法律文化的独特性,了解美国法律职业和普通大众的关于法律文化的话语层面和价值取向,而且也能大大丰富我们中国人对法律的理解和想象。  相似文献   

6.
许超 《丝绸之路》2011,(8):65-67
既要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又要依法对国家法律变通实施,这是我国民族地区实施国家法律的基本特点。法律变通不仅是法律实施中解决国家法律与民族特点冲突的有效方法,而且具有可靠的理论根据和客观根据支持。法律变通权是法律赋予民族地区的特有权力,是自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地区的法律变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研究中国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封建礼教是中国法律思想健康发展的桎梏,德主刑辅是中国法律思想的主旋律,从而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郭云丽 《沧桑》2010,(5):46-47
法律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它有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之分。目前,在我国的法学研究中,法律的积极作用备受重视,这无疑会有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培育民众的法律信仰,但不能因此而忽略法律的消极作用。如果社会和民众对法律的消极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必然会导致他们对实行法治的代价缺乏理性的估计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本文旨在从法学以及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法律消极作用的表现,并从法律的创制、执行和实现的动态过程中指出法律消极作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徐峰 《神州》2013,(3):168-169
法律的模拟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演化与发展,现实是法律模拟的基础与前提。而法律模拟与现实的这种紧密相连性与他们之间的相互脱离性相对应,即法律模拟对现实的脱离和现实对法律模拟的脱离两种相对应的现象。如何把法律模拟与现实两者之间的相互脱离进行结合是法律模拟的关键所在。而要解决此问题重点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质真实的推定及其判断认定,以此对事实进行先行评判,进而反馈于法律模拟,使其得到完善与提升,实现法律模拟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陈兆肆 《安徽史学》2008,1(4):28-35
以衙役运作班房为观察视角,清代法律实践与法律表达之间呈现出颇为复杂而有趣的关联。针对这一具体问题,我们可以断言:清代法律实践与法律表达并非凿枘相投,但似乎还不能遽下非此即彼的简单定论,认为清代法律实践与表达是完全二元对立的关系。衙役群体在消解法律对他们运作班房的刚性约束时,在突破法律对他们地位和身份的强制规定时,并非完全漠视法律,与之公然分庭抗礼。实际上,他们擅于利用官方所认可的资源,暗用卑伎,“玩转”权力;娴于钻营法律漏洞,高下其手,缘法为奸。因此,以班房为据点,清朝的准司法群体——衙役群体的实践行为虽然超越但并非完全否定了清朝的相关法律,其间体现出既在实践结果上背离法律表达而又在实践过程中依赖于法律表达的复杂关联。  相似文献   

11.
董伟华 《沧桑》2009,(2):71-71,96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传统概念,由于对诉讼主体的界定失之过宽,由此导致了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研究的困境。笔者从法律关系这一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上位概念入手,借鉴民事法律关系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新概念,以期有助于走出目前研究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郭瑞昌 《沧桑》2011,(2):200-201
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经历了久远的历史积淀,其个性鲜明,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总结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而探究其之于现代法律思维的优劣,试图发掘传统法律思维之于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实现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界对帝制中国法律的认识受到"现代主义"价值的影响,"现代主义"的中国法律史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关于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的认识,认为帝制中国法律的社会基础是"东方社会",将帝制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对立,并注重批判帝制中国法律的"专制主义";二是关于帝制中国法律的制度功能认识,认为帝制中国法律的主要功能是社会秩序控制,同样将帝制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对立。"现代主义"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洞见与偏见并存。西方学界内部对"现代主义"中国法律史研究进行深刻反思。其反思对于国内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有诸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暴政是不能持久的。而所有施行暴政的独裁者们,也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历史上总有些法律让人啼笑皆非。而这些荒唐法律总是和暴政联系在一起的,荒唐法律为暴政服务,暴政又为荒唐法律的出台提供了可能。荒唐法律可以说是暴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吴涛 《神州》2014,(9):126-126
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法律思维与法律知识储备的法律通才,为法治社会提供基本才人保障。司法考试制度的目标则是通过法律职业准入考试选拔高素质法律人才。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即有互相促进的一面,又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法律从业者素质,保障司法公正,促进我国法治进程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楠 《沧桑》2009,(1):89-90
法律逻辑理论研究已成为当今国内外法律研究的热门问题。然而,随着法律论证理论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逻辑已经不能为法律论证提供合理恰当的逻辑基础,因此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出路。西方逻辑学界在20世纪后半叶所兴起的非形式逻辑思想对法律逻辑从另一个侧面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新兴的非形式逻辑来为法律论证寻找新的逻辑基础,提供新的逻辑辩护,因而,法律逻辑研究面临着新的课题。本文就法律逻辑研究的非形式转向作了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章丽鸿 《神州》2014,(2):240-240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一种,是社会公民生活的公共准则,我国作为法治社会,严格遵循法的精神,维护人民权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约束不法行为,避免社会危害。法律可以用来调节社会关系,具有明示社会公约、矫正不法行为、预防违法行径的作用,因此法律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法律的制定和颁布对社会各界影响深远。我国自"文化大革命"以后不断完善法律,新世纪以来更是朝着民主法治的方向稳步前进。然而完善法律的脚步不能停滞,本文暂不论我国法律的进步之处,而是从现行法律有待完善的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法律篇》中,雅典外邦人与对话者一同为虚构城邦马格奈西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其中部分是与农业生产生活和土地相关的法律.结合其他史料,这些法律有助于理解希腊城邦的属性.本篇译文系据伯奈特校勘本《法律篇》迻译.  相似文献   

19.
孟子寻  李雪 《沧桑》2014,(4):48-50
中华民国建立后,工商业界掀起了振兴实业的浪潮,对法律制定的需要也日渐高涨。有鉴于此,北洋政府积极修订近代经济的专门法律,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中华民国矿业条例》,它的制定奠定了中国现代矿业法律制度的基础。民国初年的矿业立法,既继承了晚清相关法律的框架,又吸取了西方法律的物权理念,是中国矿业法律体系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来君 《攀登》2009,28(1):103-10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法律信用。法律信用是指法律严格遵守其所明示的、确定的规则和内容。以它对公平和正义的理性追求和坚定实践所赢得的社会主体对它的信任。法律信用是法律作为制度规范整体所具有的信用,法律既有信用又能够被信仰,是法治的美好前景与和谐社会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