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余雯晶 《江汉考古》2021,(5):98-114
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种类丰富、纹样多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对江汉地区汉代彩绘陶器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其在器物组合、器形、表面处理方式、彩绘纹样、色彩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规律,并对这些彩绘陶器的地域特征、制作、使用、文化因素及其对汉疆域内其他地区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彩绘陶,顾名思义,是在烧成的陶器陶坯上先涂一层白垩或黄衣作底色,然后再在上面墨勾线条,填色涂绘而成。它制作精美,色彩艳丽,多用作墓葬中的殉葬明器。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费家村南两座东汉墓葬M17和M19出土15件陶器表面彩绘成分及保存现状,通过XRF,XRD,FTIR和SEM-EDS等分析仪器进行检测。经分析检测发现:M17出土6件陶器表面使用铅丹作为颜料,部分铅丹已转化为白色碳酸铅(PbCO_3)。M19出土陶器表面分别使用朱砂和铁红颜料,同时确定在部分器物表面使用了髹漆工艺。在M19出土的3件器物口沿处发现二氧化锡层,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文献研究,确定其应为单质锡氧化而来,且使用锡汞齐方法镀锡,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批器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彩绘陶器以其绚丽多彩的彩色装饰为主要特征,对它们的相关研究将不断丰富古代制陶工艺及颜料加工技术的认识。为此,本研究利用EDXRF、XRD、SEM、热膨胀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和沂源战国墓葬出土彩绘陶器的组成结构及烧制温度进行了深入分析,首次发现了先以滑石粉打底其上再绘朱砂的彩绘陶品种。沂源战国墓葬中出土了表面用锡层作装饰的陶器,这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墓葬中首次发现这种"锡涂陶"。青州香山汉墓出土的陶俑和器物的胎料组成相近,而烧成温度存在明显差异,陶俑的烧成温度要高于器物。这些结果可为研究彩绘陶器的工艺发展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罗敏 《文博》2009,(6):314-317
在长江中游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文物埋藏环境常见这种类型:即文物长年浸泡在封闭严密且水位较为稳定的地下水环境。这种埋藏环境中的文物,出土时保存状况往往相对较好,其中彩绘陶器的彩绘层在出土时大多保存完好、色泽鲜艳。但由于颜料层中的胶接物质却早已失去粘性,即使较轻微的碰触,也很容易使之脱落。不仅如此,出土之后,随着保存环境的突变,伴随着陶器中水分的挥发,颜料层也会随之开始出现一系列病害,如变色、酥粉、脱落。因此,选择适宜加固饱水彩绘陶器的加固材料在出土后尽快对彩绘层进行加固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彩绘陶器颜料的组成、文物埋藏环境、出土后的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水坑环境出土彩绘陶器出现的各种病害的原因,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几点关于水坑环境出土彩绘陶器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河南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病害,采用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对陶器表面颜料、有机底层、金属涂层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陶胎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这批城阳城址彩绘陶器为高硅低铝陶器,为典型北方灰陶类型,吸水率较大,结构比较疏松,烧成温度范围在930℃~1025℃。陶器表面红色颜料主要为朱砂和赤铁矿,黄色颜料为针铁矿; 8号墓部分彩绘陶器彩绘层底含锡; 18号墓彩绘陶器黑褐色有机底层为生漆,为漆衣彩绘陶。这些信息为保护修复方案设计和保护修复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汉帝国是中国封建长河中一座令后人仰止的丰碑。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时尚与文化取向的艺术作品,有许多已达到了至今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而林林总总的彩绘陶器,正是这一艺术水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出土饱水彩绘陶器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徐州地区大量出土的饱水彩绘陶器,出土后颜料、胶料失水收缩产生不平衡应力,导致颜料疏松、粉化、脱落的实际情况,研制一种防止饱水彩绘颜料层在干燥过程中发生风化、疏松、粉化的保护材料。我们选用耐老化、耐氧化性能较好的高分子材料-氟树脂。氟树脂的耐老化性能被文物保护领域认可,但由于氟树脂是表面自由能最低的树脂,因此氟树脂的溶解困难,粘附性差阻碍了它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本项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通过试验提高氟树脂的溶解性;并在保留氟树脂较好性能的同时,与其它材料复配提高它粘附底材的能力,经过各种老化测试,研制材料达到了在不改变彩绘陶器原貌的前提下,有效的与含水率较高的陶体结合,防止饱水彩绘颜料层在风干过程中粉化、龟裂、卷曲、脱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焦作中站区靳德茂墓出土的彩绘陶器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激光拉曼光谱仪(RM)和偏光显微镜(PLM)对彩绘陶器、表面颜料、彩绘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用热膨胀仪对陶器的烧成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这些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两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陶灶分为方形、长方形、梯形、前方后圆形、曲尺形、圆形、半椭圆形等七种不同形制的灶,对每种形制的灶又进行了型式划分,并考察了每种形制灶的分布范围及流行年代。  相似文献   

12.
洛阳汉代彩绘陶壶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地区出土的汉代彩绘陶壶数量多,图案精美,题材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从造型、图案和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了彩绘陶壶的装饰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焦作出土汉代陶仓楼系目前保存下来较为完整的中国秦汉建筑的实物例证,其种类多,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根据历年来相关考古报告和研究资料,并在实地考察部分馆藏作品的基础上,逐一对不同形制的陶仓楼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4.
琚丽萍  韩长松 《中原文物》2012,(4):75-77,93
焦作市出土的简式陶仓楼明显地反映了焦作地区出土的陶仓楼从豪华走向简易,从繁荣走向衰退的过程。简式陶仓楼的出土,为研究东汉中晚期的社会经济、建筑结构、丧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焦作马村汉墓和白庄汉墓出土彩绘陶仓楼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为了科学保护修复彩绘陶仓楼,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岩相分析,热膨胀测试等技术手段对这批彩绘陶仓楼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这批陶器为当地取土烧制的加砂陶,陶片结构较密实,器物制作以模为主,部分是模制后粘贴而成,吸水率和表气孔率较高,烧成温度和岩相分析发现陶片有釉化现象。研究成果可为后续保护修复处理彩绘彩绘陶仓楼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玉  刘照建 《东南文化》2002,(11):44-47
徐州地区西汉陶俑可分为兵俑、乐舞俑、仪仗俑、侍俑四个大类。并由俱象写实向形神兼备的方向演变,其乐舞俑生动的形象栩栩如生,成为汉代陶俑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刘尊志 《南方文物》2012,(1):74-79,99
徐州作为两汉重要的诸侯王封国所在地,有较多西汉墓陪葬有陶俑。从总体上看,徐州西汉墓陪葬陶俑经历了萌芽、繁荣和衰落的全面发展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与社会的发展及葬制、葬俗的演进等密切相关。徐州西汉墓陪葬陶俑还与本地区东汉墓葬及周边地区西汉墓葬的陪葬陶俑存在一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综合反映出相关丧葬内容、物质文化等的时代特点及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汉代契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英 《史学月刊》2003,(12):87-94
契约在我国古已有之,至汉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事交往的深入,契约的发展已相当完备。其种类之多、效应之强反映出契约的订立遍及民法债权的各个领域。汉代契约法学一社会学范畴,不仅具有严格的法律意义——体现在成立之时的必备要素、极强的法律效应和各种情况下契约的终止,而且它作为重要的社会现象,还蕴涵着极其深刻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全息性地体现了汉代社会内部各个方面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老河口市柴店岗砖厂汉代窑址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老河口市博物馆配合柴店岗砖厂取土,抢救清理了1座西汉中晚期陶窑。窑为半地穴式建筑,3个烟囱,主要由窑前室、火门、火膛、窑床等构成。窑室东部低洼地堆积有丰富的窑内废弃物,主要有日用陶器、丧葬用陶、生产工具、建筑仞陶等。此窑应为专门烧制日用陶器、丧葬用陶及建筑用陶的民营私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唐三彩最主要的职能是充当冥器,但在现实生活中,唐三彩至少在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用来制作宗教用品,二是用来制作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