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阅读《红楼梦》,对八十回后曹雪芹原稿的情节,根据前面的伏线,略有领悟。兹以本书八十回原文为证,写出浅见,以就正于中外红学专家。 一 《红楼梦》全书只有一百回 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我们可以看出著者原来计划只写一百回,我们这种看法的根据是: (一)、脂本二十五回书眉批说:“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跺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又也。壬午,孟夏雨窗。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的诸种脂本中,甲戌十六回残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可谓独树一格,即它的卷端有五条与众不同的“凡例”。这篇“凡例”历来为研究者所珍视,不少红学大家都发表过专论,但其结论却众说纷纭。本文拟对“凡例”重新进行审视,并通过它考察一下脂本产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从左绵痴道人眉批字迹鉴定看甲戌本的真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砚斋这类“孤本秘笈”,其功能一向被特别地夸大了:它既可提供有关曹雪芹家世生平的珍秘材料,又可揭示《红楼梦》的素材来源和成书过程,因而成了《红楼梦》最权威的文献史料。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似乎脂砚斋应当属于史料学的范畴。但是,脂砚斋从来就不是独立的存在,它是附着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抄本之上的。惟此之故,推究脂本的来历,鉴定脂本的真伪和年代,运用版本研究的程序来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拟运用字迹辨别的方法,对突然于1927年出现、使得胡适红学体系的全部立论获得…  相似文献   

4.
正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最后近十年亲自修订的《红楼梦》手稿,都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曹雪芹为何在书名中着重强调"脂砚斋"?"脂砚斋"又是谁?首先要说的是,脂砚斋是一个人。翻阅脂砚斋评阅的《红楼梦》,在其手稿的字里行间,写下了许多朱砂批语。脂砚斋的  相似文献   

5.
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成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抄阅再评”与“十年辛苦”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关于“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语,我既不同意系“丁亥后整理新定本时加上去的”;也不赞成以此作为甲戌本底本年代的标志。而此语的本意我认为是:记录着脂砚斋于某年将“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从其至亲好友之中收集起来,抄编整理,阅评修定,改编为八十回《重评石头记》公开传抄行世的。并非某年某种传世本底本单独形  相似文献   

6.
伟大作家曹雪芹的不朽杰作《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但是,这座高峰不是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是经过曹雪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艰苦劳动创作出来的。《江苏省志·广播电视志》(以下简称“广电志”)的编纂,当然不能和《红楼梦》的写作相比,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它们都是经过多年的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写作成功的。现仿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戍本)凡例的题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以“字字看来皆是汗,十年辛苦不寻常”来抒发我们的慨叹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作者生前即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传抄行世。至乾隆末年程高本出版后,坊间竞相翻刻,迄于民国,各种版本达数十种,传抄本竟逐渐湮没了。五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累计印数达二百五十万部,流布益广。但是这些本子,多以程乙本为底本,而程乙本的文字多有改易,距原著面貌甚远,早为人所非议。一九八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新本《红楼梦》。新本系以庚辰本为底本,以甲戌、己卯、梦稿、戚序、王府、甲辰、舒序诸脂本为参校本,故较接近原著面貌,颇受读者欢迎。五年之间,已印行近三百万部,超过了旧本近三  相似文献   

8.
《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千百年来,人们把伯牙和子期誉为知音的典范。到了清代的康乾时期,于无声处涌现出“一芹一脂”。一位是古代社会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一位是通过《红楼梦》点评,提出高超艺术见解的文学理论家脂砚斋。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里有诗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伯牙的琴声,只有子期最能听懂;曹雪芹的血泪文章,也只有脂砚斋最解其中味,也…  相似文献   

9.
乾隆帝的堂兄弟、永忠的堂叔瑶华,曾对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有批语说:“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见,恐其中有碍语也。”碍语,在封建社会自然是指“关碍”政治的话语,特别是语涉朝廷。所以脂批《石头记》(甲戍本)在开篇就郑重指出:“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廷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唐突朝廷之上,又不得谓其不备。”“唐突朝廷之上”在封建社会就是“碍语”。开篇这段话反而提醒读者去注意那“唐突”之举,结果把雍正生母德妃事迹“不经心”地写入《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有幸先后搜集到解放初期出版的俞平伯著《红楼梦研究》、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和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后,再来阅读这几部红学著作,不禁感慨系之。作为《红楼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影响了其后的红学发展,而且对广大读者也有重要的帮助。由于这套丛书是王耳先生(即文怀沙先生)主编的,且文先生先后为这三部著作,写有跋、代序和出版者说明,这就不能不重视文怀沙对《红楼梦》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艺术形象,历来为人们注目并多有争议。对林薛二人的理解程度如何应该说和对《红楼梦》的评价如何是分不开的。“读其书则同,解其书则异”(古月老人《〈荡寇志〉引言》),这种现象是带有普遍性的。脂砚斋曾认为钗黛二人不分轩轾,所谓“一如姣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者”。新红学家也有说二者“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好者莫能上下”,甚至提出作者采取“二美合一”的创作观念。但在读者心目中对二人却并非等量齐观,也并不认为二者都是美的。尽管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文化教养,道德  相似文献   

12.
可谓无微不至的红学研究似乎一向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中为什么会塑造甄宝玉这样一个人物。《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甄宝玉其人只在第五十六回贾宝玉的梦中霹过一面,曾有细心的学者意识到曹雪芹安排的这一梦境的不同寻常之处,代表性的看法便是视此回为全书之结构关捩,如清代陈其泰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回评中认为:“宝玉一梦,真玉假玉,是一是二,迷离恍惚,令人回味无穷。是作者对面着想,醒读者耳目处。书中全部线索,只在此数段也。”王希廉也曾谓本回“下半段颇有关系不便标题,另有一片深心,不可不知”。那么曹氏的惨淡经营究竟意在何处?显然这个梦关乎的不仅仅是一个贾宝玉潜意识心理的问题,梦境的处理过程,透露出曹氏对自己以心血铸就的《红楼梦》这座幻象之楼的自我认可程度,更进一步地讲,这个梦暗含着作者得对人生、存在的基本态度倾向,引导我们蹈入这种容易不可自拔的深奥之所的线索是曹氏煞费苦心经营的叙述程序与结构,在此,我想直接了当地指出:在第十六回,曹雪芹事实上把他带有浓厚佛道色彩的对存在真假的相对论理解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巧妙地转换为一种语言或叙述技巧,通过理董作家的叙述脉线,我们可以解读藏于作品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3.
<正>《红楼梦》是中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书籍之一,常州人对于《红楼梦》怀有一种特殊情怀。《红楼梦》第120回写贾宝玉在“毗陵驿”的运河船头拜别父亲贾政,消失在常州郊外白茫茫雪原的一座土坡后面。笔者曾撰有《红楼遗梦在常州——〈红楼梦〉故事终结地考》[1]与《〈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密不可分之微观探析——力证结束于常州运河畔毗陵驿的全书是曹雪芹原著》[2]两文,力证常州为“红楼圆结地”。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 《收藏家》2022,(12):2-5
<正>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图1),是本书一回写得鲜明深刻的有名文章,下笔既生动活泼、又蕴藉含蓄。描写叙述虽若完全写实,却又实中有虚。正如一个山水画卷,有大青绿设色的壮丽华美,也有白描淡着色的清秀明朗。更重要是两部分的巧妙结合形成一种节奏感,给人印象不易忘记。但内中有许多属于十八世纪中上层社会流行好尚起居服用东西,现代人读它时不易明自,必然还要查查注解。因此新的注解在本书中也具有一定重要性。懂得透,注得对,能帮助读者深一层领会原作的好处,注得草率,或和原意相反,便给读者带来一种错误印象,把原文也糟蹋了。  相似文献   

15.
《文史天地》2014,(2):93-9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清朝中期,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了《红楼梦》一书别名很多,如“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等,这些书名都明明白白写在小说第一回。  相似文献   

16.
蒋金星 《清史研究》2003,(4):111-114
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顶峰的《红楼梦》 ,是我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又名《金玉缘》 ,共一百二十回 ,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撰 ,续补后四十回者一般被认为是高鹗。长期困扰红学研究学者们的难题之一———高鹗的籍贯在今天的沈阳还是铁岭 ,学术界存有较大的分歧。 1 999年第 4期《清史研究》上《新发现高鹗会试履历中的籍贯与生年》 (以下简称《新》)一文认为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今天沈阳北陵公园之北的三台子地方 ,即为高鹗的祖居地。”① 其根据是《清代朱卷集成》中的高鹗…  相似文献   

17.
新书微讯     
正《红楼梦》(注解本)(全二册)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一百二十回完整故事本"程甲本"为底本,审慎准确,不随意改动底本文字,使得这一版本成为研究《红楼梦》的宝贵资料;为了让读者能完整地阅读文本,本书采用回后注的方式,注释约有3600条,详尽丰富,避免繁琐的考证。另外,本书还包括《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事迹表,勾勒人物性格,把握情节主线;《红楼梦》诗词曲赋索引;《红楼梦》研究主要著述一览表,列举"红学"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宽政六年末(1795年初)传入日本的,而最早的日译诞生在将近100年后的1892年。这一年4月,森槐南在《城南评论》上发表了《红楼梦》第一回楔子部分的译文,题为《红楼梦序词》,署名“槐梦南柯”。这篇译文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在清朝首届驻日公使馆员们向日本文人学者大力推介《红楼梦》的背景下诞生的,同时也与坪内逍遥否定劝善惩恶的小说写作传统,提倡写实主义的日本近代文坛的变革遥相呼应。本文重点考察这篇译文的翻译背景、徒用底太、翻译风格、翻译目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纳兰诗词与《红楼梦》张一民“一梦红楼感纳兰”。曹雪芹小说《红楼梦》问世不久,就有人为之索隐抉微,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先河。索隐派最早提出的是“纳兰”说:即《红楼梦》乃写康熙朝大学士明珠家事,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就是贾宝玉的原型。始作俑者当为乾隆皇帝...  相似文献   

20.
水浒故事在南宋时已经流传,《水浒传》中不少人物和故事大都是以《宣和遗事》为蓝本。《水浒传》成书大约在十四世纪,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金圣叹截取前七十回(金将第一回改为楔子,其实是七十一回)本的《水浒传》,流行最广,至今已三百多年。从水浒话本之勃兴,到水浒戏剧和小说之盛演及流传,已历七个世纪。金圣叹腰斩《水浒》,是《水浒传》出版史上最大的一桩公案,至今有毁有誉。所谓腰斩,是指他伪称得到古本,其实是把百回本中招安以后的二十多回拦腰砍去,又加以修改评点,即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