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从事地方志工作已经六年了。六年来,我和地方志从相识到相知、相依,我们之间,还真有一些浪漫、有趣的故事。当初,是我主动追求她2007年,我从处室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当我们的"一把手"张显丰局长找我谈话时,我主动提出做地税史志、年鉴工作。可能是我的要求出乎张局长的意料吧,他楞了一下,但很快就爽快地同意了——我想,他一定认为我做史志、年鉴工作挺适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有位老同事在家整理旧物,发现我的一张旧照片,我得悉后告诉他,该照片是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电台)建台15周年出专辑时,从我身边取走后就不知去向。我虽曾三次录音采访过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但这是唯一的合影照。今天失而复得,我很快取回,由此也引发了我对袁晓园先生的怀念。照片正中,袁晓园先生虽然满头银发,但面色红  相似文献   

3.
我曾因一张极其普通的照片招惹了一场祸端。30年过去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却依然历历在目,使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采访秦晓先生是在招商局的一个会所,隔壁房间里放着一张不大的李鸿章照片。照片里秦晓的领带是黄色的,在很多场合,我都见到他佩戴这条领带。他烟不离手,如果谈到围棋兴致极高。孔丹是他多年朋友,中学时代他们因组织“西纠”而闻名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近期在网上浏览时,发现一张战国错银青铜壶的照片,其表面错银纹饰异常精美,学界称其为"勾连云纹"或"几何纹"。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这是一件出土于我国,而今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中的战国青铜器,如图1所示。这个信息引起我极大关注的原因是:我的一位朋友,多年前就收藏一件错铜鎏金玉簋,其表面纹饰与图1中  相似文献   

6.
我从省政府参事刘铁轮学长那里得见一张“贵州留日学生时敏同志会”的照片,摄于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照中15人,有着西装的,有着中山服的,还有一位女士,据老一辈的人说这是约来的秋道女侠,个个神采奕奕,照片保存90年之久、犹见这些黔人先辈眉宇间的英飒之气。铁轮学长说,这15入中只识得有李公复、雷长卿、张协陆、陈幼苏和二排左起第四人铁轮的父亲刘应炫先生。这张照片应当是一件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历经90年后,能见到前辈在海外读书和从事推翻满清封建王朝活动时的飒爽英姿,真可以教育和鼓舞今人的奋发上进之情。应煌先辈…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原籍武汉的旅英华人范榕先生给我发来一张晚清时期大智门火车站近景照,据称,这张照片由对武汉很熟悉的意大利建筑师马方济提供。范榕先生同时还提供了一本晚清时期京汉铁路全线开通的照片册,其中有张火车开进大智门车站的远景照,与这张近景照为同一场景。近景照主体部分为一层西洋式小型站房建筑,坡屋顶前出,由斜衬支撑形成风雨廊,门窗及房顶缀有欧陆配饰,大门前放有称重地磅。照片中点处站有两位洋人和一位外国传教士打扮的人,其身后站牌下方为中文"汉口  相似文献   

8.
去年9月,我在采访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李鉴时,偶然发现了一张照片,这是李鉴的夫人李培瑞1943年在太行山的留影,照片已经残旧,但照片上那位八路军女战士的英姿却依然动人心扉。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张照片记载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100多位八路军总部的工作人员,在日军的刺刀前,宁死不屈跳下了万仞绝壁。这是我们知道的狼牙山五壮士、抗联八位女战士舍身取义的壮举之后,又一件可歌可泣的故事。这100多位八路军战士,是八路军总部后勤所属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名字大都已不可考,他们可能是鲁艺的艺术家,新华日报的新闻工作者,可  相似文献   

9.
孙锦章及其后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张旧得泛黄、经历了近70年辗转珍藏的照片,摆在我的面前。这是孙锦章先生的家庭照。照片中的8个人有4个在抗战前参加过国民党组织,另4个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先后加入了共产党。 山河兴废共搔首,风雨纵横  相似文献   

10.
在芥川龙之介1921年旅行中国期间所拍摄的影集中,有两枚摄于西湖楼外楼菜馆的珍贵照片。现今这两张照片作为楼外楼最早的历史旧影被迎回拍摄原地,日本作家与西湖百年名号的“再发现”,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增添了一段佳话。本文将对两枚照片的史料价值进行考证,并结合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从一个侧面再现作家当年的西湖之行,同时也对消隐在这段历史背后的人与事进行钩沉。  相似文献   

11.
春天的故事     
正"1997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一座座城……"相信你一定十分熟悉这首歌吧。对!它就是《春天的故事》!邓小平爷爷带领着人们建设了新中国,让中国走向春天,迈向新的时代!那天,我闲来无事便让妈妈把她儿时的照片拿出来给我看看。我翻开相册,一张照片映入眼帘:婆婆抱着妈妈站在一排小平房前,身后有一块大理石碑,上面刻着鼓楼公园几个大字。我疑惑地叫来妈妈,问道:"妈妈,这里是鼓楼公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     
毛主席第一张 标准像的产生 建国初期,一张毛泽东主席的标准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毛泽东这张照片,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合体的中山装更显得姿态端庄,自信而坚毅。从1950年初到1951年,这张照片印制大小不同的规格11种总共2000多万张,在国内外广泛发行。 但是,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0年初,身为中国新闻总署副署长兼新闻摄影局局长的萨空了,偶然看到了美国的《工人日报》同时刊登的毛泽东、斯大林的照片。斯大林的照片是一张身穿大元帅服的新照片,显得威风凛凛。而毛泽东主席的  相似文献   

13.
我父亲宣侠父和黄正清在二十年代相识、结交,成为革命的民族朋友。我们父女两代人和黄正清的深厚友情已在甘肃省尤其在甘南地区广为传说,成为藏汉团结的佳话。 从父亲的一张照片说起 1952年秋天,我在北京留苏预备班学习,一位亲戚寄来一张7月1日的《甘肃日报》,该报为纪念党的生日刊登了若干张照片,其中一幅是我父亲宣侠父的半身照片,并附有简短说明:兰州建党人之一宣侠父同志,1938年在西安被国民党暗杀。随后,当时的甘肃省委书记张德生寄来几张原照的复制品,照片上有父亲的亲笔题跋:“空留一爪志鸿泥,二十八年梦已迷,此影是谁还是我,糊  相似文献   

14.
程薇  柏岩 《旅游》2002,(8):24-2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知道北方有个叫作盘锦的地方,是丹顶鹤的故乡,许是源自一张旅游杂志上风景照片的启发,又可能是那首《一个真实怕故事》得来的灵感,这个名字一直盘恒在我心头。  相似文献   

15.
王定浩 《旅游》2003,(5):22-23
很久以前,朋友从罗泉拍回一张用“抗敌阵亡将士碑”做城皇庙门拄的文物照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后采得知位于四川省资中境内的罗采镇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以盛产井盐而闻名于世,“子来桥”上有巨大的吉祥物石雕:蜿蜒五里的清代建筑长街.形态犹如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新近发现并开发的大型天然溶洞.千姿百态。我决意要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4,(5)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照片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二十五日由山西灵石县张家庄人杨昉为清翰林检讨董文涣所拍小像,是杨昉用塔博特湿板摄影法拍摄的现唯一存世的一张人像作品.122年来,这张照片一直由董文涣嫡孙当今国画大师董寿平先生收藏.今年年内,董寿平先生欲将这张照片赠送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7.
爸爸的期盼     
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家闲着没事,翻起了爸爸的相册来。里面有稚气未消,刚上小学的他;有日渐成熟, 刚上中学的他;有羽翼初满,刚刚工作的他;有振翅高飞, 认真工作的他……但最令我着迷的,是一张他当初在宿舍倚门凝望的照片。他那深邃的目光,好像在等待者什么,又好像在期盼着什么,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在我的央求下,爸爸给我讲述了他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外面刮着凛冽的寒风,下着小雪,这是爸爸来到扬子公司工作后遇到的第一场雪。对他这个刚毕业还不满20岁的中专生来说,离开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离开了生他养他的亲人和故乡,来到了一  相似文献   

18.
旅途开心果     
《旅游纵览》2008,(1):43-43
<正>口香糖的妙用飞机起飞后,一位空中小姐给旅客发口香糖。"你太客气了,这口香糖干什么用?"一位第一次乘飞机的先生问。"为了使您的耳朵不嗡嗡作响。"飞机着陆后,这位先生对空中小姐说:"这口香糖真管事!现在你能帮我把他从耳朵里取出来吗?"  相似文献   

19.
李斐然 《神州》2012,(6):94-96
67岁的唐盛南拍了大半辈子的照片,却耿耿于怀自己少拍了一张。一天,他的朋友老马说,83岁的丈母娘过世时,怎么都找不到好照片,只能拿一张50多岁时的证件照充数,"觉得自己很不孝"。"你为什么不早点跟我讲?"面对自责"不孝"的好友,老唐已经帮不上忙了。为了不让更多人抱有同样的遗憾,这位摄影师下定决心,要给老人拍点照  相似文献   

20.
佳作赏析     
德治 《旅游纵览》2007,(4):61-63
<正>看过许多玛尼堆的图片,很少有可以称得上是摄影佳作的。当看到陈长芬先生拍摄的这幅玛尼堆照片时,我愕然了。凝望良久以后,脱口而出"这才是精品大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