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编志书中,《政党编》占有重要的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由经济所决定,但它反作用于经济,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回顾新中国成立40多年的历程,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成绩与失误,无一不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关。《政党编》是一部志书政治观点、政治倾向集中表现的篇章,它涉及范围广,包含内容多,记述难度大。《政党编》内容是否丰富,记述得好不好,对整部志书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加强《政党编》的记述,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作…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战时被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解散了的许多政党的领导人,又纷纷为建立组织而活跃起来。到一九四六年九月,陆续成立和恢复的主要政党有日本社会党,日本进步党、日本共产党(重建)、日本自由党、日本协同党以及国民党等等。这些政党都分别继承了战前不同政党的传统,在战后日本政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他们的政治态度大体上可有维护旧体制与改变和变革旧体制之别,在国会活动  相似文献   

3.
论文将当代加拿大华人精英的参政情况概括为五种模型:选举型和委任型、全国型和地方型、象征型和实在型、主流政党型和华人政党型及华人选票型和非华人选票型,并运用这五种参政模型对当代加拿大华人精英的参政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认为华人精英无论采取何种模型参与加拿大政治,只要能成功进入主流社会,对改善华人在加拿大社会的公共政治形象,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都十分有益,对华裔新生代未来参与政治的热情也是一个激励。  相似文献   

4.
在“五五年体制”下、日本社会党一直作为最大的在野党而存在,同时作为革新势力的主要代表,对执政的自民党的右倾行为起到很大的牵制作用,为日本民主政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社会党在38年中始终未能掌握政权,其力量也不断受到削弱。到1996年初,“改造”后的社会党不仅没有起色,而且已经退变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政党。日本社会党变化如此之大,不能不令人深思。 一、社会堂长期在野及其衰落的主观原因 1.政策纲领左右摇摆 在社会党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其政策纲领基本背离了客观现实,并且时左时右,始终没能把全党思想…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河南省内出现了一个组织政党的热潮,全国性政党的分支和地区性的团体达50多个.尽管普遍存在政纲不明、作用不清等缺陷,但他们积极抒发政见,议论时局,干预社会,在政治风气向为闭塞的河南是非常罕见的."组党热"反映了河南人民参预政治的要求,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潮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政党开启于孙中山及其时代,其萌生和创建与孙中山政党思想的起源历史地形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组织近代化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近代社会变革中,中国社会政治组织的构建顺乎政治民主化趋势,初具近代形态,民主革命者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为表达其利益,在无议会可循的情况下开始组织创新;与之相应,政党首创于欧美诸国,西方政党观念输入中国并传播开来,为中国近代政党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和知识准备,以及由维新立宪者与民主革命者共享的政党思想资料,但民主革命者不仅有条件而且事实上先于维新立宪者在中国首先建党;在政党作业中,中国近代政党一方面从区域性、松散性团体逐步统一为全国性、紧密性的新兴政治参与主体,另一方面,革命政党、立宪政党相继创设,进而中国近代政党创建的基本格局初步呈现出来;从学科建设言之,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历史实际为政党政治学提供了除西方政党政治类型之外的另一种分析实证  相似文献   

7.
胡秀洁 《黑龙江史志》2011,(3):43-44,49
一个国家的政党关系是否和谐,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没有稳定和谐的政党关系,就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关系.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架构蕴涵了和谐的政党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政党关系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系,是影响政治资源配置和制约其他政治社会关系取向的政治要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无名画会"是第一个在野的艺术团体,比星星画会更早,存在时间也最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与"文革"艺术背道而驰,反对将艺术作为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倡导"为艺术而艺术"。  相似文献   

9.
齐春雷 《攀登》2010,29(2):53-58
当代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诉求引发的政治参与膨胀,对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执政党党内民主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民主以及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则是充分发挥中国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的横排纵写与其编纂的指导思想王庄编者按:作者反映,他们的县志稿送审时,因为把不同性质的政党排在一起、把旧社会放在新社会之前记述,而受到了责难。当然,责难者也是出于好心,是要避免“犯政治错误”。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本届修志最初出版的一些县志,不就...  相似文献   

11.
黑田清隆首相指出社会上出现政党是“不能避免的”,但彻底否定了政党进入政府内部、甚至组织内阁。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认为如果和特定的党派相结合则会损害国家利益,强调政府为了进行公正且合理的政治需要保持不偏不党性。虽然黑田清隆和伊藤博文在“超然主义”演说中提出政府要超然于政党之外,但均不具备现实性,就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宪法颁布之初对于政党和政党政治的怀疑和不信任。  相似文献   

12.
一、民国初年的一部奇书 《极乐地》是民国初年流行的一部政治幻想小说。它采用小说的形式,但其价值却不在文艺,而在政治思想方面。该书的主旨在于批判当时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宣传“社会主义”的理想。其抨击时弊之大胆,思想之激进,立论之无所顾忌,用语之犀利  相似文献   

13.
1906年9月1日,清廷颁谕宣布“仿行宪政”后,在近代中国各社会集团中引起极强烈的政治反响。革命派抨击清廷是以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在野立宪派则充满希望,曾几次掀起大规模的请愿运动,明确而又具体地提出自己的立宪要求。对此,有关论著已多有论列。但对预备仿行君宪政体的主体──清统治集团在君主立宪问题上,是否存在不同的认识、议论?其原因是什么?其实质与作用如何?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略陈管见。一早在庚辛新政期间,部分清政府官员,如出使日本大臣李盛铎、御史赵炳麟、会办商约大臣盛宣怀、两广总督陶模等,就曾分…  相似文献   

14.
民盟既定计划与梁漱溟赴港重庆上清寺"特园"是著名民主人士鲜英的私家花园别墅,占地面积较大,环境温馨优雅。上世纪30年代,因爱国民主人士经常在此聚会活动,故被郭沫若先生称之为"民主之家",常有"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之景象。1941年3月19日,黄炎培、张君劢、左舜生、梁漱溟、章伯钧、罗隆基等10多位民主人士光顾"特园",一时名流荟萃,气氛热烈。然而,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聚会,由在野名流聚集而形成"第三势力"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由此诞生。这是当时超然于国共之间的一个新的政治团体。但在蒋介石"党外无党"的独裁统治下,想宣布成立一个新的政党组织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民盟的成立是在秘密状态下  相似文献   

15.
蔡锷的政党政治观,是蔡锷政治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政党及职能的看法,军人不入党论、稳健强固之政党组织论、平近渐进的国家主义政党政策观,更能折射出将军思想之异彩。  相似文献   

16.
肯尼亚大选中的地方民族主义因素是由肯尼亚政党的地方民族背景决定的。地方民族主义成为党派利益斗争的工具。政治家或政党往往利用地方民族间的固有矛盾,达到打击对手、获取政治利益的目的。地方民族主义削弱了肯尼亚的政治和社会基础,对肯尼亚未来政治的消极影响将是久远的。  相似文献   

17.
新在野之学(新公共民俗学)是日本当代民俗学者菅丰的代表性理论,是对日本民俗学草创期"在野之学"的回归和再构建。该理论旨在打破长期以来由日本学院派民俗学者主导的封闭的学术体系,消除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隔阂,寻求学院派民俗学者、公共民俗学者、各类社会组织、普通民众等多样化行为体的协同合作。它要求民俗学者重视介入式的日常实践,成为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在实践过程中努力获得文化表现的正当性,谨记民俗传承人的权威性;植根于地方,将文化客体化并给予当地人必要的支持;对自我和他者的实践与研究以自反性、适应性的方式加以把握;不以实践为目的,而以民众的幸福为己任。  相似文献   

18.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生活的要素和主要组织方式,是大众政治参与和精英政治竞争的主要载体,是民主政治中竞选公职的主要渠道。巴西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具有许多突出的内容、特点和风格,但同时又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无密切关联。巴西的政党与政党制度现状如何?巴西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为何会形成这些特点?巴西政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有何启示?本文将就上述问题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党的产生,与西方议会政党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政党不是伴随着议会政治的确立而建立,而是适应中国政治环境需要而产生的。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政党承担了艰巨的任务,在政党形态方面,中国曾经进行过多种实验,最终发展演变为当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展望中国政党的发展趋势,必将从属于过渡阶段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制度,逐步转换到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上来。  相似文献   

20.
赵耀 《攀登》2011,(6):26-31
政党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选人用人是政党的重要功能。选人用人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是政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遥。只有在厘清公共权力、执政党和民众政治参与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才能科学把握政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并遵循这个规律来选人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