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发展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社区文化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全,社区调控机制的完善,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推进有着深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慧 《神州》2013,(3):224-225
村民自治是农民的一大创造,它在推进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功不可没。但在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发展仍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当地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促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1982年通过的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把宪法所确立的村民自治原则具体化。它和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相配套,标志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形成。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办好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4.
白益华 《百年潮》2017,(3):5-15
正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果从1980年2月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组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三岔乡果作村诞生的时间算起,到今年,村民委员会已在我国有37年的历史了。了解村民委员会是如何产生,后来是如何发展并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并且逐步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一系列自治制度,对进一步认  相似文献   

5.
来君 《攀登》2008,27(1):121-124
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范围最广的一项农村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农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有效地延续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本文从法律的视角对村民自治制度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村委会组织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继宗 《攀登》2006,25(5):21-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党的政策逐步落实到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实现党的政策与村民自治制度的高度有效统一,进而促进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但目前村民自治中“两委”关系的不协调状况成为影响村民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消除这种不良因素需要对“两委”关系进行明确界定,划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的具体权力范围,解决两者间的权力冲突问题,以推进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实行近代地方自治的中心课题是地方公选议会的形成。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地方民会的出现和发展,对推动政府转变地方政策,一定程度上承认地方的自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将来的地方议会运营奠定了基础。这也说明近代日本地方自治的形成有着从上和从下的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条件下的民主监督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菊芳 《攀登》2005,24(1):70-75
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制度,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不断提高发展枉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国农村各地在实行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监督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农村整体而言,现行村级民主监督的制度安排尚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本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硕 《风景名胜》2020,(1):0075-0075,0077
村民自治型乡村旅游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内生式发展模式”之实践办法,其在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社区利益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颇为积极的意义,然而其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却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问题。文章以河北省承德市农村地区为例,对各种“村民自治型”乡村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做出相应的探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给同行提供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之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孟云丽 《沧桑》2010,(4):56-57
构建村民自治监督机制是村民自治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可以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而且可以保障村民自治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山西在实行“地方自治”上曾有相当进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此还获得了名闻全国的“自治”美名。那么,山西实行“地方自治”的大体经过和主要内容是些什么?是哪些因素促成了山西“地方自治”的实行,山西的“地方自治”是什么性质的,它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研究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山西乃至全国社会政治演变的历史,认识“地方自治”这一西方资本主义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发展的艰难曲折和变异的深层原因,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丁德昌 《攀登》2014,(3):125-130
村民自治是农村法治社会生长的体制基石,它不仅为农村法治社会的生长提供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利益协调机制,而且有利于培育作为农村法治社会主体的现代公民。同时,法治社会为村民自治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人文环境。它不仅为村民有序参与提供内在保障,也为村民自治精神的发育提供土壤,更为村民自治良性运行提供主体性保障。实现村民自治和农村法治社会的共生与互动,不仅要优化村民自治制度,也要培育农村社区法治文化,更要增强政府推动力,促进村民自治和农村法治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2017,(4)
正村民自治在曲折中前进,新法正式颁布实施1988年6月1日,《村委会组织法(试行)》正式实施以后,各地按照这部法律的规定,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村民自治工作的指导,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是,在试行以后不久,全国村民自治工作遇到了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全国有相当多的村级组织出现了软弱涣散甚至瘫痪或者半瘫痪的状况;二是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如何建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能局限于村民自治的范畴来讨论和设计,恰好相反,对基层社会治理现代转型来说,迫切需要梳理清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重新审视和检讨村民自治的涵义、范畴和功能作用。法理上,村民自治是一个与集体土地产权相关联的行政村"成员身份自治",并且,即便它是一个身份自治组织,也只是基层社会自治结构体系中的自治组织之一。反过来讲,村民自治无法整合或代替基层社会自治组织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把村民自治与基层社会自治做出学理和政策含义上的厘清,不仅具有基层社会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15.
孟红 《史志研究》2001,(3):53-56
村民自治,是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是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体制的重大创新,对它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历史考察,并探讨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立辉 《百年潮》2008,(8):53-56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基层民主获得了长足发展,以村民自治、居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基层群众自治成为当代中国民主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村民自治所倡导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国的农村基层民主活动范围,而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通用法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村广布的大国,对其治理的效果关系到国家整体规划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没有达到和形成预期的效果的局面。引入"社会资本"的研究概念,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为乡村社会的治理提供多元模式与资源,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秦永章 《攀登》2014,(1):146-149
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日趋规范和完善,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限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选举不规范、村民民主意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西北民族地区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目前,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好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理顺"两委"关系,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尽管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但由于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是在政府强有力地推动下展开的,政府对村民自治活动起着引导作用,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应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因此,政府是村委会选举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村委会选举活动中乡镇政府在选举活动中表现出的支持、畏难、担心、无奈心理,揭示乡镇政府对村委会选举乃至村民自治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日两国在实行地方自治前,都存在着一定的“自治传统。”这种传统在日本日村落共同体,在中国日宗族自治、乡绅自治。但是虽然同为“自治”,实际上有着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也可谓是导致两国实行近代地方自治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中日“自治传统”在地方公选议会、地方公共财政的运营和地方公共团体法人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中日“自治传统”具有的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