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物》1963,(2)
《文物》1962年11期罗继祖同志所作《关于辽尚(日韦)墓志的几点考证》一文,其中有两点可以补充:(一)原作谓:"志文第八行‘勾充枢密院令史’,《辽史·百官志》北南枢密院属有掾史,无令史,惟中书省属有令史,此作令史,不作掾史,疑《辽史》有误。"按《辽史》卷三十二《营卫志》中:"皇帝四时巡守,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并应役次入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百司皆从。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唯摘宰相一员,枢密院都副丞旨二员,令史十人,中  相似文献   

2.
据前辈学者研究,《辽史》之"杨皙"即"杨绩",乃是一人两传。本文重点讨论《辽史.杨皙传》和《辽史.杨绩传》记载的歧异之处,如杨皙(绩)的籍贯问题,以及此人任山西路转运使、知兴中府、知涿州事和清宁以后所任诸职事的时间。最后综合上述考证结果,系统地梳理杨皙(绩)的履历。  相似文献   

3.
李碧瑶 《北方文物》2018,(3):100-105
前贤在论及辽代军事监察制度时,依据的史料多是《续通典》卷33《职官十一》,由于其史源为《辽史·百官志》,又《百官志》的记载存在各种问题,从而误导了对辽代军事监察制度的认识。辽朝建立了一套完整周密的军事监察制度,至少有行军监军、招讨司监军、驻军中的监军三种类型。监军的职责主要为监督地方官、管理驻军,有时亦亲自带兵执行作战任务。辽代方面性军事机构,如统军司、招讨司等,因带有军管性质,故其监军有时亦负责民政事务;根据辽代凡有军队之处,无论是行军还是驻军,皆设有监军这一特点,对《辽史·百官志》中关于"监军"、"都监"的记载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4.
“横帐”一词在《辽史》一书中出现多达 40余次 ,它既是辽代的一个特殊词汇 ,也是辽史研究中的关键词汇之一。但元人修《辽史》时已不能对这一词汇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解释 ,后世学者亦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这就为深入认识辽代的皇族以及辽代政治史带来诸多不便 ,甚至误解。因此 ,对这一词汇进行考证是十分必要的。一 《辽史》对“横帐”一词的解释与后世学者的诸种解释《辽史》一书不但频频使用“横帐”一词 ,而且还有多处对这一词汇的解释 :1 《辽史》卷 45《百官志一》 :“玄祖伯子麻鲁无后 ,次子岩木之后曰孟父房 ;叔子释鲁曰仲父房 ;季…  相似文献   

5.
《辽史》中多见复出之文,如《杨皙传》和《杨绩传》早已被前人认定为一人两传,然而问题却远未得到彻底解决。本文通过在辽代石刻中发现的关键证据,以及明清方志和宋代文献所提供的重要线索,考定此人本名"杨皙",并从史源的角度对《辽史》为何会出现杨皙、杨绩一人两传的情况做出了分析。关于"杨皙"之名何以会歧作"杨绩"的原因,本文则提出了音近致歧说和避讳说两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书局新修订版《辽史·圣宗纪》中有一处点校似乎还可商榷,其内容如下:(统和八年)六月,阿萨兰回鹘于越、达剌干各遣使来贡。~((1))上述文字还见于同书卷七〇《属国表》中,完全相同。新修订版《辽史》对这段文字的点校,是承袭前一版中华书局点校本《辽史》。依据此种点校,"阿萨兰回鹘"为部族名,~((2))"于越"~((3))、"达剌干"~((4))是该部族的两个官号,其文意为:统和八年(990),阿萨兰回鹘的于越、  相似文献   

7.
苗润博 《文献》2020,(3):83-97
元修《辽史·兵卫志》开首所记"兵制"一门,是现存文献有关辽朝军制最为集中、系统的记载,历来被看作相关研究的基石。然夷考其实可知,这篇重要文献并非如前人所论全为旧史原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乃元末史官根据宋朝国史《契丹传》及《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宋会要·蕃夷·辽》所增纂。在撰作文本的过程中,元人对南北两个不同文献系统进行了拼接、杂糅,使得本属南朝异邦有关一时一地的记载,被混同、拔高为有辽一代之常制,对今天的研究者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和误导。这一典型案例或可深化学界有关《兵卫志》乃至整部《辽史》文本来源与生成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辽史》校勘是冯家昇史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30年代,冯家昇在洪业、顾颉刚等老师的指引下走上了校勘《辽史》的道路,并拟定了详校《辽史》的计划。可惜他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详校目标,只完成了对《辽史》的初校。然而,这并不影响他在整个《辽史》校勘史上的地位。大体而言,冯家昇校订了《辽史》在文字、史实和编排等方面存在的错误,其校勘呈现出讲求方法、注重考史、强调史源、客观存疑、善于总结等特点。冯家昇的校勘实践是20世纪《辽史》校勘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对《辽史·礼志》中所见"擔床"一名,《辽史·国语解》及明人陈士元皆作出了令人感到蹊跷的错误解释。据作者考察,擔床是一种带有长竿的抬舁工具,在各种礼仪场合中用来抬舁物品。其名始见于五代,在宋、辽、金时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传世文献及图像资料,可以较为具体直观地了解其基本形制。元明以后,擔床逐渐消亡,被功能相似的"案"与"亭"取代。  相似文献   

10.
十一、《辽史拾遗》 二十四卷,清人厉鹗辑录。厉氏鉴于《辽史》过于简略,乃多方搜寻,对辽代史事作辑佚和补充的工作,辑成《辽史拾遗》。他采集各种书籍三百余种,对《辽史》的本纪、诸志、列传,分别加以补充;对其记载有错误的,并作分析考证。该书刊刻后,为学者所重视,认为对辽史的研究很有帮助,因而是一部很有名气的史料书。该书的缺点是其所取材料  相似文献   

11.
<正>锤头鲨,顾名思义,这种鲨鱼有着像锤子一样的脑袋,准确地说来,它们的脑袋长得如同一把榔头,而眼睛就长在头的左右两侧,距离非常远,看上去颇有几分怪异,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锤头鲨才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锤头鲨的寿命通常有30~40岁。一般来说,锤头鲨的体长在4米左右,体重230公斤上下,生活在热带及温带海域。在今天,锤头鲨已经成为濒危动物,在加拉帕戈斯,你能够见到这些"水中巨头"的身影,其实还有赖于当地政府的保护,厄瓜多尔政府已经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洋保护区内为濒临灭绝的锤头鲨设立了禁猎区,让这些"水中巨头"可以有一片生存的净土。  相似文献   

12.
“折柳”作为我国特有的送别习俗起源很早,因为“柳”在我国是“祝福”的象征,也是可以“驱鬼避邪”的“鬼怖木”;柳在中国古人心目中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它既可以保护逝去的亲人的灵魂远行,同样保护活着的亲人路途平安。折柳送别的习俗植根于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与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西班牙,这个号称"出产阳光和海滩"的国家,是个享誉全球的旅游大国。截至2018年7月4日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闭幕,西班牙共计拥有47项世界遗产,名列世界第3位。西班牙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热情的舞蹈,就像一个強大的磁场,吸引着世界游客频繁往来。建在云端的龙达小镇吃过早饭,我们从塞维利亚出发,前往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龙达小镇参观。龙达小镇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罗马帝国时代,一批旅人风尘仆仆地爬上这座750公尺的悬崖峭壁,发现这里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河流丰沛,于是安营扎寨,建造出第一座房子。这白  相似文献   

14.
《硕鼠》所展示的庶民理想国近于“极真”而远于“极幻”,这种强烈的现实意味起源于农业社会,而由理想者主体的庶民身份所决定.它产生的深层原因是魏国统治者以横征暴敛取代了周初设计的恩顾庶民政策.经济生态平衡的破坏引发了庶民的不满,于是逃往理想的国度便成为庶民的选择.此外,庶民理想国还缘于魏国的国境狭小.局缩于周、秦、晋等大国之间的魏国人民崇敬和向往大国,是国人产生去国离家而前往理想国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绿色海岸如果要用颜色来形容澳大利亚,在我爱人心中,澳洲是绿色的,而在我的脑海里,澳洲是个黄颜色的大陆,这种印象源于电影《荆棘鸟》对我的影响。其实我们两人都没错,沿海的澳洲就是绿色的,令人心旷神怡的翠绿。前一晚我们在寻找住宿的路上先看到了水库保护区的牌子,而且觉得周围生境也不错,原想在这附近找住处,但没能如愿。尽管如此,我们一早还是赶到了这里。在我们停车的住宅区里的花丛中,垂蜜鸟与澳蜜鸟来回穿梭。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人心底或许都有一片孤独而自由的大海,我们往往在深夜,独自潜入其中,有时又因为潜入得太深,而思念陆地上的灯火。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这两者间穿梭。"——电影《碧海蓝天》2018年,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选出了最佳影片——《水形物语》,影片讲述了人与水中生物的一段奇缘。人类对海洋的向往,从古至今,颇有几分愈演愈烈的趋势。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掌握着海洋的力量,北欧神话中的尼约  相似文献   

17.
18.
<正>拍摄蝴蝶"对称"之美,是蝴蝶摄影中的一种挑战。一是机会可遇不可求,"蜂团蝶阵乱纷纷",当你与群蝶相遇,它们如天女散花般毫无秩序,又似小河流水一样,形成一种动态的"彩流",常常让你望蝶兴叹,不拍则失去良机,而选择拍摄又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影像记录,难以展现蝴蝶的美、张扬和摄影者的艺术表现力;二是瞬间难把握,当你看到两只  相似文献   

19.
许晓东 《收藏家》2011,(7):53-53
"金瓯永固"杯,是故宫珍宝馆最引人瞩目的珍品之一。此杯以黄金铸就,龙耳、象足,杯身图案皆减地浮雕,口沿回纹装饰带以下,通体錾刻缠枝花卉图案。花心起托,镶嵌红、蓝宝石及珍珠。图案间隙之地杖,贴饰点翠,可惜大多已脱落。  相似文献   

20.
清代对太妃太嫔等女性的尊封起于顺治九年,此后经历由择位尊封向普遍尊封,由加封号向晋位次的两个转变,逐步形成的尊封办法与仪制,遵循又丰富了清代后宫尊封制度。按惯例,太妃太嫔随居皇太后宫,然自咸丰朝新辟寿安宫作皇祖辈后宫居所,至同治朝,皇太后等前朝后宫移居同一区域的惯例不复存在。太妃太嫔得到后世皇帝的有序尊封,是清代维护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对后宫女性及其家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