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蔣金式(號弱六)的杜詩之論,是楊倫《杜詩鏡銓》重要的參考。通過文獻稽核、梳理,釐清蔣氏之生平、著述,以及他對楊倫杜詩學術研究上的影響,可知其批注以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爲底本,其研究性情、詩法並重,尤其注重結合自我人生閲歷和感悟去深化詩歌文本研究,此特色在楊倫《杜詩鏡銓》中得到延續。  相似文献   

2.
古代科学发明水力冶铁鼓风机“水排”及其复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排"是我国古代发明的,用于冶金(主要是冶铁)的水力鼓风机械,早在后汉的时候,它就为伟大的中国人民所創造出来了。这可以见后汉書"杜詩传"的記載: "杜詩,……七年(魏武)迁南阳太守,……善于計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鑄为农器,用力少而見功多,百姓便之。" 唐李賢注云: "冶鑄者为排吹炭,令激水以鼓也。" 从文献的記載来看,我国使用"水排"冶金,一直沿用到唐代。到北宋的时候,"水排"就已經不存  相似文献   

3.
一宋人對杜甫詩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除了杜詩的注家外,一般的學人也經常熱烈地討論杜詩,試看二例:“吴門下喜論杜子美詩,每對客,未嘗不言。紹聖間為户部尚書,葉濤致遠爲中書舍人。待漏院每從官晨集,多未厭於睡,往往即坐倚壁假寐,不復交談。惟吴至,則强與論杜詩不已,人以爲苦,致遠輒遷坐於門外簷次。  相似文献   

4.
李飛躍  韓婭非 《中华文史论丛》2023,(2):315-356+409-410
基於唐詩生成的兩種近體詩律模型,爲律絶創作、詩體研究和文獻校勘提供了基本準則。通過對《全唐詩》全部五七言四八句詩歌的格律統計發現,林庚和啓功先生所提格律模型呈現率相對較高,但整體上完全符合標準模型的詩作比例較小,只是隨着拗變量的增加而覆蓋面益廣。鑑於中土文獻有關標準詩型的記載出現較晚,本文基於現有詩例,從句、聯、篇等層面分類分期考察了詩律模型的生成與演變。前人受限於文本形態和技術手段,難以實現全樣本、精確化的聲律統計。將《全唐詩》、《全宋詩》甚至近體詩歌作爲一個文本集來統計,可以超越抽樣分析而把握近體詩律的要素特徵與歷史演變,避免將標準模型作爲字音研判、異文辨析、體式分别的先驗標準。唐宋詩歌的標引計量與實證分析,有望將相關研究命題交叉驗證、關聯共現,從更多維度刻畫和揭示古典詩歌的聲律特徵。  相似文献   

5.
張天騏 《中华文史论丛》2021,(2):187-208+401
蘇軾佚詩《陳大觀園中竹》曾以墨迹詩卷形式流入東瀛,其内容見於日本江户時代文人伊藤東涯筆記《盍簪録》,前此罕見言及。此詩今人所編《全宋詩》《蘇軾全集校注》等皆未收,乃蘇軾佚作。《陳大觀園中竹》詩卷未被中國學界注意,但放眼東亞,該詩被日本和朝鮮文人視作真迹,加以欣賞,催生數首次韻詩作。此一現象有助於認識東坡詩與墨迹及詩歌創作機制的關係。此外,自詩卷的流傳過程,還可管窺日本的蘇軾墨迹收藏傳統及蘇軾崇拜現象。  相似文献   

6.
陶淵明詩歌以自然超妙爲宗,但古今詩人、學者卻不乏陶詩極富力量的各種議論。只是陶詩的力量究竟何在,其存現方式有哪些,卻一直缺少專門論述。其實陶詩同時具有承載包容和超拔絶俗這兩種力量,這源於其人格上曠達深静、疏淡樸拙與憂憤沉鬱、耿介峻潔二者的融合。表現在詩歌上,可以從三個方面觀察其力量的存現:其一是從風格上的"左思風力"來審視;其二是從"介"與"拙"的自我認同與自我描繪來看;最後則可以從較隱秘的字法、句法、章法上發現這種深厚廣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杜集宋本從編次上可分爲分體本(按體裁)、編年本(按時間)與分類本(按内容)三種系統。今存杜集的祖本王洙本是分體本,但王洙本的源頭是大致按時間順序編纂的唐代"舊蜀本"。此後宋代杜集編纂一方面以王洙分體本爲祖本,另一方面又順應杜詩"詩史"性質,將分體本重新編纂爲編年形態,這就形成了"唐人‘以時爲序’之本——宋人分體本——宋人編年本"的否定與否定之否定。這種編次矛盾達到一定程度後形成調和,出現以分體本爲框架、又對每首詩加以"題下繫年"的《黄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體例甚奇"的"海内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詩集》實際上正是以《黄氏補千家集注杜工部詩史》爲底本,既保留每詩"題下繫年",又進一步以"體下再分體"方式編纂而成,成爲宋代杜集分體、編年調和的最終、也是最典型的文本形態。研究杜集,相對於宏觀的"卷帙分合"與微觀的"異文校勘"兩個層次,中觀層次的"篇目編次"研究具有合法性、合目的性與便於操作三點優勢。這對唐人别集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論意義。  相似文献   

8.
南齊文惠太子蕭長懋詩現僅存的兩首七言詩(殘句),都經歷了從"詩"到"讖"的被建構過程,這種現象在南北朝帝王詩歌中屢見不鮮,梁簡文帝、陳後主、周宣帝、隋文帝、隋煬帝等帝王之詩都有類似境遇。因製詩作讖的目的性與選擇性,這些帝王詩均以詩讖的形態保存於正史《五行志》和部分紀傳之中,且均爲殘篇,個別字句在建構過程中還被有意改動。這種詩歌存録方式,不僅保存了作爲詩和詩讖兩個面貌的帝王詩歌文本,也爲動態地考察每個文本的生成、傳播與接受提供了可能。這對於基本靠1録的先唐詩歌而言,在文學、文獻學方面別有意義。  相似文献   

9.
海濱 《中华文史论丛》2012,(2):167-199,397
岑參西域詩建構了一條唐詩西域之路。詩中大量西域地理語彙是現存唐詩中僅見的。岑參詩歌詳盡記述從長安到安西乃至中亞諸地的行程,完成了唐詩西域之路的地理學建構,客觀上成爲以詩證史和補史的典範。這些西域詩又充滿了真淳深婉的性情和昂揚壯烈的猛志,岑参賦予了這條道路濃厚的人文色彩,完成了唐詩西域之路的文學建構。  相似文献   

10.
傅璇琮 《中华文史论丛》2011,(4):119-125,393,394
董正國爲清初寧波地區的著名學者,其詩集《南墩詩稿》舊藏上海圖書館,有著錄。本文據所見之本加以辨正考析,知此本即上海圖書館藏本,確爲孤本,然實爲抄本重裝本而非稿本,各家著錄細節亦多誤。通過此詩集還可考得董正國之生卒年,亦可見當時寧波、紹興二地的文化交流。詩集所存之評語,可體現當時浙東的務實文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從討論盛、中唐之交的建中、貞元時代與劉宋、南齊時代的思想風氣不同入手,强調韋應物所謂"吏隱"是吏與隱二元關係之外的中道,是須經身心修養所企致之境界,其特别彰顯於詩人或作於郡齋或作於林水的"閑居"之作中。"閑居"開啓了詩人遊乎草木雨雲,霽月光風的生命世界。"閑居"是一種生命存有的姿態,一種"道行"的身體實踐。本文重點討論了其中兩種面向。首先,與刻鏤着歷史創痛的初期回憶詩作相比,"閑居"之作體現了詩人如何自歷史時間中解脱,融入自然時間而任運自在。其次,"閑居"與"吏隱"又令韋詩在空間書寫中忽略和虛化方域。在此,以空間之疏曠體現了詩人性情之疏散,而多重的甚至歧義的視境更直接體現了其神遊於兩重世界的"吏隱"者心迹。  相似文献   

12.
你刊本年第八期所載魚易同志的"东周考古上的一个问题",涉及了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重要问题之一。現提出一些看法,与魚易同志和大家商榷。該文认为,如把已出土的先秦鉄器都判归战国时代,則与文献記载和社会发展均有矛盾。关于后者,我們只想指出,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是西周晚期以来变革的继續,似不能从有变革这一点就得出鉄器出現的推論。这里,我們想主要談一下文献记载。魚易同志不以"詩""秦風"的"驖"字作証,这种謹慎的态度我們是完全同意的。从文字衍变看,"戜"和"(?)"自应早于"铁"。周康王时代的班簋題銘已有"徒馭戜人",相当于春秋时代齐叔夷钟的"(?)戜徒",是一种服兵役的自由民,"戜"与新出鄂君启节"郢"字相校,确是"戜"字,但这些和"铁"都沒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3.
宗唐復古是近世文學史上的重要思潮,代表了詩文領域重新體認傳統所建立的主流審美理想。本文以嚴羽詩論與楊士弘、高棅唐詩選本對盛唐的標舉,以及由此展開唐詩正變的區分、條理爲樣例,探究元明之際如何在地域文學與館閣文學的互動中,一步一步實現以音律與世次爲中心的唐詩系譜建構之歷程及其内在理路,進而顯現其引領明清詩學基本走向的文學史意義。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近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在馬克思列宁主义理論的指导下,非常珍视古代出土的生产工具,現已发见了不少东周时期的鉄器,其中又有不少的鉄农具。鉄器的出现,对于研究已經消亡的当时社会經济形态,有极重要的意义。因为“鉄的提炼和加工的出现,是冶金史上新阶段的到来,也是技术与一般文化发展史上新的强有力的高漲。从此开始了鉄器时代”。从整个社会經济上看,申青銅时代到达鉄器时代,是深刻的、革命性的变革。这个变革,首先是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随即引起了整个社会經济形态和社会关系的改变。鉄的使用初期是用在作为耕具上”。所以鉄农具的使用,是当  相似文献   

15.
嚴羽詩學雖然借助《詩人玉屑》及元人詩法等的摘錄、轉引而獲得廣泛的傳播,但在宋元至明初較長的時間内都未能成爲詩學的主流,處於被肢解、被誤讀的窘境。明中期,以李東陽《麓堂詩話》的推介爲轉折,其詩學著作方始得以完整、準確的面貌呈現,並被奉爲詩歌理論指導的典範。由此一問題的文獻梳理,我們可以看到文學思想傳播過程中諸要素間所構成的緊張、互動關係以及文學典範之形成對於文學外部條件的依賴。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59,(4)
淀山湖位于江苏省青浦县西北境,东北接昆山,西邻吳江,南傍嘉善,面积約七十里。去年10月附近十多个县的民船,都在湖中打捞"狗屎铁"(当地俗称),作为土法炼鉄的原料,在該湖金澤、西岑、商榻等三角形地区內,从湖底打捞上来的"狗屎铁"堆中,发現了很多各种形状的石器、陶片及  相似文献   

17.
<正>王安石是北宋詩壇大家,對其詩歌作品的整理考訂自古代就開始了,從南宋李壁,清代顧棟高、沈欽韓、蔡上翔,到近現代學者夏敬觀、劉咸炘、劉乃昌、李德身、高克勤、賈三强、湯江浩、壽湧、楊天保、劉成國等,均曾有不少考證發明,為今天的荆公詩研究奠定了基礎。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王安石作品還有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5,(11)
大(土冬)在武威东南約八十多里、古浪西北約三十多里之处,是蘭新鉄路經过的地區之一。蘭新鉄路文物清理組在一九五四年一二月後,鉄路工程未動工前,曾实地勘查过一次,因地表古代遺物甚少,結果未發現什麽情况。七月中,該地施工期間,掘開了兩个同一時代的遺址,当時因联系不够緊密,土方工程的進程又飛速,不及对此兩处遺址作詳細的清理。本文介紹的祇是就断崖观察的現象及出土物的概况,提供一點材料,給研究河西走廊古代文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風人"一辭主要指《詩經》"國風"一脈的詩人,首先包括"國風"詩篇的作者,次被引申爲繼承"國風"抒情傳統的理想詩人的範型。作爲一種批評策略,"風人"的詩學原則與漢儒所奠定的經典解詩傳統呈現出同源而異趣的發展轍迹,其重心逐漸從"聖門"的經典語境過渡向"詩家"語境,被開啓章法、修辭、言意關係等語言情意結構層面的理解和研究維度。此一詩學轉向大致在明代以"辨體"爲理論要素的文章學語境中達到高峯,以許學夷《詩源辯體》爲集大成之標誌,完成對多種資源的綜合。"風人"的完整內涵至此包括諸如風刺、考正、比興、寄贈、微婉、溫厚、言近旨遠、不落言筌等一系列倫理價值或美感特質。  相似文献   

20.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在炼铁炼鋼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許多光輝的篇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炼生铁的国家,远在两千几百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已經創造了冶炼生鉄的技术。这个发明要比欧洲早一千几百年,欧洲是在十二到十四世紀之間才开始能够冶炼生鉄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创造水力鼓风机的国家,远在将近两千年前(公元31年),河南南阳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