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至今 ,云南省的考古事业健康发展 ,成绩显著。特别是在民族文物考古方面 ,更是独具特色 ,自成体系。本文根据考古发现 ,对大量的出土资料进行了梳理 ,介绍了云南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唐宋 (南诏大理国 )时期文物考古、元明时期文物考古的主要成就和收获。  相似文献   

2.
孟宪微 《黑龙江史志》2013,(11):127-127
考古勘探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工作,随着近几年的发展考古已经成为一门大的学说,并且科技考古、人文考古等参与到传统的考古勘探工作中。为进一步增强考古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科学性,本文就围绕文物考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考古纪录片是本文提出的一种新兴纪录片种类,它既是考古传媒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可以充实完善已有纪录片结构体系。本文对什么是考古纪录片做了界定,比较了考古纪录片与以往历史纪录片的关系,划分了考古纪录片的类别,并就考古纪录片的特性进行了归纳和解读。  相似文献   

4.
我国考古事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很大发展,水下考古也得以实现与提升。文章就水下考古德化窑瓷器进行研究,介绍了水下考古及德化窑瓷器水下考古遇到的困境,并对德化窑瓷器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第九届全国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上所报告和收到的103篇论文的内容,对我国科技考古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内容涉及生物考古和农业考古、年代测定、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玉器及玻璃器的产地和结构分析以及环境考古、遥感考古和文物保护等.这些论文的内容充分展示了近些年来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全面反映了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考古的发展,大量现代勘探手段被应用到考古领域中。在晋阳古城城墙考古勘探过程中,结合传统的考古技术手段,同时引入了地球物理方法中高密度电阻率法,研究其在考古工作中的可行性,并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开展公众考古教育,宣传考古文博事业,对于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促进考古文博工作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微博的兴起,开展微博公众考古教育,已成为推进公众考古教育的必要选择。文章以考古文博单位的新浪官微为考察对象,对近年较有影响力的官方微博进行了梳理,认为这些官微在进行公众考古教育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考古文博知识的科普、考古文博工作的展示、考古文博专题的讨论和线下活动的宣传。推动微博公众考古教育的继续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更新传播理念与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近十年来,良渚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中国史前大遗址考古研究关注的焦点。这些成果的取得,科技考古和多学科研究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回顾良渚考古走过的80多年的历程,可以发现科技考古的介入深度和广度,是随着考古发现和考古理念的变化不断加深的。从1936年施昕更对良渚的第一次调查发掘开始,到建国后恢复考古工作,直到1985年,都可算是良渚考古的初创时期。这一阶段考古工作着眼于  相似文献   

9.
韦正 《东南文化》2016,(4):6-10
政治史取向和类型学方法在保证汉唐考古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制约了汉唐考古的研究范围、理论建设,并影响到汉唐考古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新出土资料的减少迫使汉唐考古改变"能源型"发展模式,其他人文学科的发展则为汉唐考古向"技术型"转变带来机遇。汉唐考古研究者的主要工作从归纳总结考古资料,转变为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借鉴其他人文学科的方法论,对汉唐考古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解释,是汉唐考古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自1928年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殷墟开始的科学考古发掘伊始,就开始注重动物遗存的收集与研究,迄今已经有90年。殷墟动物考古的开始就是中国动物考古的序幕,因此殷墟动物考古的历程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动物考古的缩影。本文回顾与反思殷墟遗址动物考古90年发展的历程,对殷墟动物考古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殷墟动物考古是整个中国考古学强调科学方法和多学科研究的"殷墟传统"的一部分,并对殷墟动物考古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秦始皇帝陵地区考古地层的三维空间关系,并为后期考古工作中空间数据挖掘做准备,借鉴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提出了考古地层三维建模方法。基于探孔数据构建了考古地层三维模型。该模型清楚地展示了秦始皇帝陵地区考古地层的三维空间关系,为田野考古数字化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遗产》2008,(2):111-111
世界考古 爱琴海史前研究 古希腊青铜时代考古最新趋势 本文研究了爱琴海史前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分——古希腊青铜时代末期的考古作品。很明显,有关爱琴海史前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非常广泛。因此,作者着重介绍了除爱琴海研究人员外普通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年代学、地区研究、古国的兴起和组织、宗教和仪式及考古科学。古希腊青铜时代考古很少在比较考古文献中出现;相应地,本文研究在世界考古大框架内.主张重新考虑爱琴海考古,以提供启发性的比较材料。  相似文献   

13.
考古博物馆是国际博物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还较薄弱。加强考古博物馆相关研究,推进考古博物馆建设,对于丰富国内的博物馆类型,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考古博物馆早期发展的历史考察,讨论了考古博物馆的起源、定义、特点与分类,分析了考古博物馆在不同历史时期功能与形态的变化,并系统地阐述了遗址博物馆概念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考古教育是公众考古的主要实践形式之一,但相关的研究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目前主要是介绍一些国外的实践方式和理念为主,缺少对中国实践的具体分析和全面总结。本文将中国公众考古教育实践形态归纳为大学通识考古教育、社会考古讲座、考古遗址博物馆教育三类,分别加以分析,并对公众考古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15.
霍东峰  华阳 《文物世界》2006,(5):27-28,48
什么是理想的考古报告,理想的考古报告又是什么?近一段时间以来,已有不少的考古学者纷纷著文,提出了自己心中对于理想考古报告的认识。笔者也想结合自己在考古学习中的体会,谈谈我心中的理想的考古报告。  相似文献   

16.
2017年9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借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之际,梳理了科技考古在复旦的发展轨迹,并对今后的日益壮大予以厚望。与会专家、学者就科技考古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建言献策,分别勾勒了科技考古发展趋势的五个重心:着重强调考古学问题指导下的科技手段运用、不同学科间的合作攻关、科技考古方法论的建设、一专多能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考古学的新时代转型。会议还发布了科技考古的六点"上海倡议"。  相似文献   

17.
张毅  刘香 《东南文化》2016,(4):10-10
正2016年7月12—17日,"探索汉帝国东部的诸侯王陵——南京博物院第三届中学生考古夏令营"顺利举行,来自江苏、江西、河南、上海等地的27名热爱历史、考古的中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为期6天的夏令营活动为年轻的考古爱好者们搭建了零距离接触考古活动的平台,学员们在认真聆听考古专题讲座和博物馆内文物专题导览的同时,在考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亲临考古发掘一线,学习并实践考古勘探与记录、遗迹清理与绘图、发掘土样浮选、文物绘图、器物拓片、人骨鉴定等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18.
GIS考古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鹏  杨瑞霞  田燕 《中原文物》2008,(2):104-108
近十几年来,GIS考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回顾十几年来的研究实践可以发现,GIS考古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古数据获取与处理、考古数据管理、考古学分析与成果可视化四个方面.实践证明,现阶段的GIS考古研究需要将GIS技术更加紧密应用于考古学,需要在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聚落考古等考古学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0月13日上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华夏考古》编辑部在郑州市黄河迎宾馆召开了"静心耕耘砥砺前行—《华夏考古》创刊30周年座谈会"。来自《考古》《考古学报》《考古与文物》《江汉考古》《中原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国文物报》等16家期刊、报纸,以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夏考古》编辑部历任主编等40余位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封二,封三)大会开幕由《华夏考古》主编、河南  相似文献   

20.
张萌 《南方文物》2012,(1):124-131
本文将1987年以来的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称为"现代中国环境考古研究",并将之归纳为"考古地理的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文化历史环境考古研究模式"和"资源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本文对这三种研究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假设出发,指出环境考古学、文化历史考古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继承关系,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的最大问题是核心概念的不匹配。最后,通过考察西方环境考古研究和考古学史,本文提出应该用文化适应,即"考古学中的文化"取代考古学文化而将之作为核心概念进行环境考古研究,让中国环境考古摆脱文化历史考古学概念体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