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斯藤:我们再来看记录。在最后的指责中,李立三说,在我们的决议中区分了机会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他说。我们不懂在中国托洛茨基主义同取消派机会主义是一回事。当然,托洛茨基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都反对党;当然,两者都反对共产国际,并经常一起行动。但如果把托洛茨基分子和机会主义分子归为一类,那我们就会犯两个错误,即思想上的错误和策略上的错误。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反对他们,利用一些论据反对托洛茨基分子,利用另一些论据反对机会主义分子。  相似文献   

2.
托洛茨基在俄国革命运动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自1897年起就开始从事俄国社会主义运动。虽然他后来因从事派别活动和坚持托洛茨基主义而被开除出联共(布),但我们对他在列宁逝世前的政治活动,不能完全加以否定。当然,对于他早年宣扬的托洛茨基主义,那是应该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至今已有21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当中,面对当时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苏联曾经在国际事务中也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却在1991遭遇了解体的命运。回顾与总结苏联发展道路中的教训,再结合中国自己的特色,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17,(4)
正赴苏联莫斯科的专列驶过第一站奥特堡尔后,已到了吃饭的时间。"好啊,我们要吃洋饭了。"毛泽东风趣地问李家骥:"家骥,你喜欢吃西餐吗?"李家骥说:"喜欢,不过西餐不如中国菜好吃。主席如果不习惯西餐,我们可以让我们自己的厨师搞一点。""不,不能吃我们的,还是吃他们的饭,这也是个礼节嘛!刚坐上人家的车,就用我们的大师傅自己做,不大好。"一会儿,苏联厨师就  相似文献   

5.
试析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珍愚 《安徽史学》2004,(3):101-103
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分歧;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大力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出现偏差并日趋"左"倾.中苏关系的这一段曲折历史为世界各国正确处理国际事务提供了前车之鉴,国际关系只有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拥有和平有序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列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在苏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期间,一直负责军事工作,历任军事人民委员(即国防部长)、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相当于军委主席)。对于托洛茨基在苏维埃国家这一极为重要领导岗位上的表现和作用,国外学者长期褒贬不一。西方苏俄史专家和苏联军事史专家普遍认为托洛茨基是红军的“缔造  相似文献   

7.
<正>1950年代和60年代留学苏联的中国学生作为"新中国"的显赫代表,与"苏联社会主义"中的普通人、各级机构与环境格局进行着直接互动。就字面意义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掌握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发展至关重要的苏联技术。但是,他们也起到同样重要的象征作用:他们的工作是在个人层面造就中苏"友谊"。尽管1950年代中苏关系还在黄金时代,但这也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8.
陈祖涛 《百年潮》2006,(1):15-21
和周恩来同机去苏联 1938年,在八路军驻武汉和驻西安办事处的安排下,我和叔叔陈俊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当时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终于和阔别多年的父亲陈昌浩生活在一起了.在延安,我们和刘少奇家是邻居,我和他的儿子刘允斌、女儿刘爱琴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但1939年的夏天,突然一连几天他们都不见了踪影,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两人去苏联了.这件事对我刺激很大,情绪波动也很大.没过多久,大概是七八月份的一天晚上,父亲对我说:"明天蒋介石派一架飞机来,送周恩来同志去苏联治病.我的胃病犯了,和他一起去苏联治病.要是小飞机,我就一人走,要是大飞机,我就把你也带走,到了苏联,你就又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们在一块了."  相似文献   

9.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受到共产国际的指责,作为错误路线的领导人,几乎承担了全部责任。对此,他陷入困惑、迷茫之中而不能自拔。当他获悉托洛茨基的政见竟与其一致时,便有意引为知音,开始进行党内反对派的活动。然而,当托洛茨基提出以苏联为轴心、保卫苏联、损及中华民族利益的政治口号时,他便又质疑问难,与之格格不入了。发展到后来,他与托洛茨基分道扬镳,成为一个左冲右突、天马行空的独行客。  相似文献   

10.
李运昌 《神州》2008,(3):48-51
1925年秋天,我17岁,刚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乐亭县党组织就派我和另一个人到苏联去学习。党的负责人把一封介绍信交到我手里,说:"到北京去,找李大钊同志!"听说要去找李大钊同志,我心里非常高兴。他的家大黑坨村离我的家只有8里地。他在我们那一带相当有名,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许多有关他的故事。他少年时就才思敏捷,能文善诗;他出洋留过学,是个大学者,大教授。我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后,又知道他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  相似文献   

11.
吴广权 《百年潮》2000,(4):72-76
1937年6月11日,从苏联内务部阴森的地下单身囚禁室里传出一声沉闷的枪响,一位苏联元帅倒在血泊中。翌日,塔斯社播发一则惊人的消息:“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反苏托洛茨基军事集团成员犯有违  相似文献   

12.
张京文 《黑龙江史志》2013,(5):46-47,49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集中阅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就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思想。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工业化需要一个长期阶段;要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要坚持厉行节约的建设方针等。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它,有利于深化对建国后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探索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专家在华待遇揭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前,曾经有一大批苏联专家活跃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待遇怎样呢?围绕这个问题中苏之间曾出现过怎样的外交风波?笔者从外交部最新解密的文件中发现了很多详细的材料。斯大林提出高额工资要求新中国建立前,苏联对于派遣专家来华的待遇要求是很低的。1949年6月27日,斯大林在莫斯科会见刘少奇时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在最近按照你们的要求,派出第一批专家。但我们应当谈妥关于专家的报酬。我们认为,如果你们是按照粮食价格向你们的专家提供报酬的话,对苏联专家也可照此办理。但是应当按照你们的优秀专家的高…  相似文献   

14.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表现出一种既要给予援助又要进行限制的复杂心态 :中苏军事同盟的存在决定了苏联必须在核武器方面帮助中国 ,提供核保护或者核技术 ;由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共 ,苏联不断地提高对中国核援助的层次和力度 ,而这是中国能在短短十年内制造出原子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赫鲁晓夫在内心深处对毛泽东的不信任 ,特别是中苏在核战略和核政策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分歧不断显露 ,构成了苏联核援助的限度和制约条件 ;中苏关系刚出现一丝分歧的迹象 ,苏联首先关闭的就是核援助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光辉的十年     
如果从苏联革命博物馆的雏形"红色莫斯科"展览会算起,到1932年,整整十年。十年的道路是不平凡的,十年的成绩是光辉的。一从古希腊的博物馆算起,数世纪以来,全世界博物馆事业完全被资产阶级博物馆学统治着。十月革命后,在苏联才建立了与它完全对立的苏联博物馆。苏联的博物馆实践活动成绩之一,就是创建了一种新型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苏联革命博物馆就是其中最典型的。让我们听一听日丹诺夫同志在1924年该馆开幕典礼上的讲话吧。他说:"这样新型的博物馆,对于我们全党,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年青一代是有  相似文献   

16.
中共对托洛茨基评价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当提到托洛茨基或以他为首的“托派”,人们往往是谈虎色变。盖因自上世纪20年代末以来的近80年时间里,在整整几代人心目中,托洛茨基或“托派”都是反动或反革命的代名词。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在中共1929年10月的《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中,就有托洛茨基反对派“积极地在政治上,组织上,各方面来攻击党,破坏党”的定性,在毛泽东的著名文章《论持久战》中,甚至有“汉奸托派”这样的字眼,而《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也是戴着“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罪名在1947年被处决的。1991年2月7日,公安部正式作出《关于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决定说:“在复查中没有查出王实味同志参加托派组织的材料。因此,一九四六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结论予以纠正,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但是,从这一决定中仍可以看到,王实味是平反了,但托洛茨基并未昭雪,因为王实味是个好同志的前提,恰恰是他“没有”“参加托派”,如果参加了,那就是死有应得了!  相似文献   

17.
胡舶 《史学理论研究》2012,(4):85-96,160
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就曾表示"决定使用一切手段来粉碎匈牙利的危机,苏联决不允许阵营的‘阵线被攻破’"。在匈牙利事件过程中,苏联从一开始就想通过"政治干预"来解决匈牙利危机,即用政治手段扶植那些与苏联友好的、忠于苏联的、能稳定大局的匈牙利党和国家领导人上台,以消除政治危机。苏联在尽可能支持拉科西无果的情况下扶持格罗上台,但格罗的优柔寡断已很难挽回日益复杂的局势。此后,苏共又默许纳吉出山主政,其目的是要利用纳吉的影响力来控制日益恶化的局势。最后见纳吉摇摆不定,又启用卡达尔和明尼赫重组新政府,以达到挽救匈牙利社会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希望的季节     
正春天,像是一个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把这整个换了个模样。春雨,滋润着大地,古人常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天开始还是湛蓝湛蓝的,过了一会儿,天忽然下起牛毛细雨,如果你站在外面,准能感受到这春雨的柔软。那春雨悄悄地下着,如果你仔细看,能看到那针一般的春雨;如果不仔细看,那你是根本看不见的!春柳,摇摆着柳条,古人常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相似文献   

19.
学游泳     
正暑假里,我和姐姐去学游泳。第一节课,教练教我们蛙泳腿,又教我们用冲浪板游,还教我们光蹬腿,因为我有点儿胆小所以总是呛水,但我姐姐不一样,她很勇敢,一点儿都没有呛水,教练说:"你胆子再大一点就能游起来了。"教练又跟我姐姐说:"你的动作不太好。"第二节课,我说:"教练,今天教什么?"教练说:"你别管,快做  相似文献   

20.
刘雪 《黑龙江史志》2013,(19):16+18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关于是否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以退出一战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列宁、布哈林、托洛茨基三方各执一词;最后在托洛茨基的支持下,大会通过了列宁的意见,签订了和约。和约的签订虽然使新生政权避免了大规模的军事斗争,但这次大争论却给布尔什维克党内留下了"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