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乔方悦 《中国地方志》2023,(1):15-23+124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古代方志编纂中并未为修志者所重视。古代方志中的戏曲史料依附于社会民俗活动存在,民国时期开始形成独立篇目,逐渐被修志者所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编纂戏曲志,其目的是为全面、系统地记录与整理各地有价值的戏曲资料。现有的两类当代戏曲志因记述内容侧重不同而在体例上有所区别,在编纂方法上继承传统,体裁完备,同时合理运用图片载体保存戏曲表演影像。当代戏曲志所记内容为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戏曲发展状况提供了途径,拓宽戏曲史的研究界限,对戏曲发展的整体过程建立起更为生动、立体的认识,同时也为专业志的编纂提供体例和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08,(2):52-53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在古典戏曲中,不能不提四大经典爱情戏曲——《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自问世数百年来,它们被改编成各种剧种活跃在戏曲舞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它们的故事发生地,也成了游人争相前往的热门之地。它们以超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3.
王汉民 《文献》2002,(3):141-143
傅惜华的《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清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与庄一拂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对古典戏曲存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整理,给戏曲研究者提供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4.
宋洁 《丝绸之路》2010,(14):55-56
我国古典戏曲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中国风流行音乐中部分歌曲将流行音乐曲风和中国古典戏曲碰撞的艺术火花作为创作的元素,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此类音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古典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经济文献的整理,也作出了不少实绩,但与其他专科文献相比,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准备在概述经济文献整理成就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工作,提出一些设想。 古代经济文献整理已取得的实绩主要表现在:历代食货志和部分专题经济文献得到了较有系统的整理,编纂了一批有份量的经济资料汇编,以下分几类说明。  相似文献   

6.
古典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文化、巩固民族信仰、发扬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气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界对于戏曲中的神话形象、神话原型、鬼魂戏、神话仪式与宗教、神话戏的艺术特征与地位、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和研究,颇有建树。但也存在着只是注重于某一方面的个案研究,而缺乏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等不足之处。系统地对中国古典戏曲的神话元素及传承方面的研究,可以探寻其流变规律、文化传承与播迁状况,以及文化关照下的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傅惜华是20世纪著名的藏书家、古典戏曲文献研究专家,其一生著述甚丰,尤其在戏曲目录学领域贡献突出。本文将视角固定在图书典籍上,略述傅惜华对中国戏曲典籍的收藏保存、著录传播、捐公奉献。  相似文献   

8.
梁帅 《满族研究》2016,(1):98-106
清代宫廷戏剧在中国戏曲史研究中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也是"故宫学"的重要领域,八旗戏曲活动讨论是宫廷戏剧研究的自然延展.因而,对晚清民国八旗戏曲活动的整体考察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提供智力支持.学术界近年来对包括顾太清、子弟书、车王府、八旗子弟观演剧等在内的北京八旗戏曲活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热点集中、盲点较多等客观问题,在论述层次与学术视野上还有待开阔.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4,(4)
<正>《全唐文》1000卷,成书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是一部唐五代文章总集,也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大且最受学界重视的唐五代文献总集之一,堪称唐文之渊海。今距清编《全唐文》编纂成书,时间恰已两百年,将两百年来有关《全唐文》的研究、整理作一回顾,梳理其眉目,综览其得失,似对当前唐代文史研究不无裨益,亦可引起学界对唐文整理与研究的关注与重视。一、前人整理、研究《全唐文》之成绩《全唐文》由于包罗极广,成于众手,缺少统一的筹划,故疏漏乖谬之处在所难免。其成书伊始,即有学者进行考订和辑佚。陶敏对百年来《全唐文》研究  相似文献   

10.
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对宋元明清小说、戏曲以及现当代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关于唐传奇的流传、评点及研究,自唐以来代不乏人,然至20世纪才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颇为丰硕.文本的整理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间,对唐传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综观其发展过程,可相对分为20世纪前50年、50-70年代、最后20年及21世纪以来等四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整理研究成果的细致考察,总结梳理百余年间学界对唐传奇文献的整理研究脉络,探讨其主要收获与缺憾,以求鉴往知今,更好地服务于唐传奇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戴云 《文献》1999,(3):237-250
庄一拂先生编著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版,以下简称《汇考》)搜罗资料十分丰富,共著录戏曲剧目4750余种,可说是至今为止著录曲目数量最多的著作.其中,亦不乏罕见之剧目.近几年,笔者翻阅了一批明清戏曲剧本,与庄先生的大作相对照,发现《汇考》中有误记或不全之处.现纠正如下,并为戏曲研究者提供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戏曲在宋金元时期逐渐形成、发展并成熟。戏曲故事的情节、对白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并作为装饰图案呈现在日常器用之上。受此影响,元明时期的龙泉窑大胆引入戏曲元素作装饰题材,用自身擅长的精美印花及刻划花直观地表现戏曲故事,丰富了装饰纹样,为青瓷的生产注入了新鲜活力,从而为龙泉窑在元代的大发展以及明代前期的继续繁荣提供了助力。将戏曲元素融入青瓷装饰,不见于宋代龙泉窑,是元明时期伴随戏曲艺术繁荣在龙泉青瓷装饰中出现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3.
吴书荫 《文献》2004,(1):132-155
明代是我国古典戏曲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演戏观剧不只是城市市民的娱乐活动和乡村社火、祭祀活动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的享乐需要,他们纷纷蓄养家班,并积极参与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  相似文献   

14.
赵丽芳 《神州民俗》2009,(12):30-32
戏曲旦行身段课的设置,对于培养戏曲人才有重要作用。每个戏曲旦行演员一生中不可能学到全部的传统剧目,但她可以通过戏曲身段课的学习,掌握较全面的旦行表演技术技巧,作为整理与改编传统剧目的元素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赵兴勤 《文献》2007,(1):137-143
庄一拂先生编著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①(以下简称<庄目>),因资料搜罗较为完备,常为治曲者称道.然以个人之力寓目曲海,终不免罅隙存焉.笔者在编撰<古代戏曲总目>、<古代戏曲总目提要>、<明代传奇要录>等著作时,曾剔出<庄目>"本事漏考"、"误标作者"、"一目多出"、"本事误注"、"漏收剧目"、"生平失考"六大类疏漏,涉及剧目百馀种,先后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报>、<艺术百家>等报刊上②,为学界同仁所认可.今又有所获,遂笔之于后,对<庄目>再作补正.  相似文献   

16.
曹运福 《神州》2020,(5):57-57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戏曲表演的过程中,要想为观众展示出更加良好的形象,必须要对演出的样式进行巧妙的构思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传统戏曲赋予全新的生命活力。本文通过分析戏曲导演对演出样式的指导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为戏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卜德山 《神州》2020,(4):71-71
在戏曲表演中塑造艺术形象能够突出演员的表演能力、舞台感染力和生活经验,良好的戏曲表演技巧不仅能完整的表达出戏曲人物情感,还能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升华艺术价值,使观众有全新的体验。本文分析了戏曲表演技巧的含义和能力,提出了运用戏曲表演技巧塑造艺术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铜镜铭文作为汉代韵文之一种,尚未引起文学史研究者的充分注意。本文依据前人印拓着录的几种重要的镜铭文献,在论定镜铭原始的创作与传播特点的理由下,采取删重、归并的方法,尝试整理出相对固定的镜铭文本。目的是为了使其能够像传世的其他汉代韵文品种一样,成为可供监赏与研究的文本。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镜铭的主题类型及其背後反映的社会意识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将镜铭纳入汉代韵文的体系中分析其文体功能与特徵,试图对其作出诗学方面的评论与监赏。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将镜铭真正纳入到汉代韵文史的研究、叙述的范畴中来。  相似文献   

19.
卢冀野藏书被东北师大辟专室陈列卢前(1905-1951)字冀野,号小疏,室名小疏斋、饮虹,南京市人。是现代著名作家、戏曲理论家、古典戏曲研究、整理专家,与任二北、唐圭璋并称吴梅门下三杰。一生著述甚丰,校刻、整理词曲古籍甚夥。同时,卢前又是一位"别开生...  相似文献   

20.
文与乐是戏曲研究的重要方面,不同时期文乐关系的变化,引发了戏曲从业者与赏剧者间的大讨论。明代戏曲文乐关系以“沈汤之争”与魏良辅戏曲改革为主线,逐步由“填词入曲”向“依字行腔”变化发展。明代以来对戏曲文乐关系的研究,既有戏曲理论的探讨,也有戏曲表演的实践,在有关研究中,诸多关于戏曲创作、戏曲美学的表述,其核心本质也是关于戏曲文与乐的观点与讨论。受明代戏曲史料、“口传心授”传承方式及记录方式等方面的局限,当下我们无法真正还原明代戏曲,但从作品入手,通过分析文乐关系进而理清当时的戏曲发展脉络,对研究明代戏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