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收藏的《闽县陈氏澂秋馆汇集吉金文字拓本》是陈宝琛为其父陈承裘旧藏器物及清末民初诸多收藏名家收藏器物所做之拓片合集,其中附有罗振玉所撰题跋46则。这些题跋或考证古器物,或考释铭文,间有史实纠谬、真伪考辨等内容,尤其部分题跋尚未见于著录,对辨明罗振玉学术源流、认识其学术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献》2021,(4)
晚清金石学家李宗岱精于青铜器鉴藏与铭文考释,与同时代的陈介祺、吴大澂、王懿荣等人多有学术交流往来。李氏所藏青铜器既多且精,清末金石家多辑抄李氏藏器目,现有数种传世。山东省图书馆古籍普查新发现的《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稿本,是李宗岱对所藏青铜器进行考释的著作,未见前人著录。李宗岱在《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中对藏器逐一著录、考释,多有创见,是晚清吉金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藏器的分类和选择标准上,《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也独具特色,较有学术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车大夫长画"戈曾为潍县陈介祺收藏,解放后陈氏后裔将所藏文物包括此戈捐献潍坊市博物馆,现由该馆孙敬明同志予以介绍、考释。此戈虽早见于《奇觚》《周金》《小校》《三代》各书著录,但戈铭第一字未拓出,第二字亦模糊不清,旧未识出,故铭意不明。孙同志现将原戈铭文重拓完全,  相似文献   

4.
文字考释是甲骨文研究的基础工作,是甲骨学前进的基础条件。自甲骨文发现以来,文字考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有较多资料可资佐证的文字的被解读,剩余文字的破译越来越难,甲骨文字考释面临很大的困难。据粗略统计,甲骨文共有单字约四千多个,得到考释的约两千个,得到学界公认的约一千余个。还有大约一半文字没有得到考释,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即是因为这些文字只见甲骨文,后来不再被使用,缺乏传承和沿革的历史脉络,缺乏足够的材料推考其字义。对这部分文字的考释,只能依靠甲骨文本身,这就要求在考释方法上加以创新。高嶋谦一《古文字诠释的一种新方法——以■(■)字为例》一文另辟蹊径,提出一种新的文字方法。作者认为■和■、■非一字,■字没有形成自己的历史演变脉络,无法从传承关系上确定其读音和意义,而只能从■的用法和上下文语境中探求其含义。作者通过考察卜辞发现■和■在用法上是对立的。■用于被动句,为"被视为宾客招待",■前的成分为受事主语,受事主语是地位较低的神灵。由此推论■意为"被使就座",其前的成分也是受事主语,而受事主语是地位较高的神灵。古文字考释方法已经十分成熟,孙诒让、罗振玉、唐兰、于省吾等前辈都做过精彩的总结。将文字置于文中推求其义的文字考释方法,许多先生已经提出并用于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原来只是作为音、形、义三要素中字义一项的扩充,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而面对那些无前承和后继关系的文字,用传统的音、形、义推考的方法,无法找到演变规律,很难考释。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这部分甲骨文字本身所带有的信息,就成为文字考释必须解决的问题。高嶋谦一提出利用文字语境考释,不仅考虑了本字的上下文关系,而且利用不同字之间的横向对比,由相类的资料推勘一字的字义,扩大了文字考释的视野。甲骨文字考释面临方法上的瓶颈,加强方法创新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是文字考释新方法的探索,对于日后的文字考释很有意义。但适用范围和具体操作程序还需要学者们在考释文字实践中验证。  相似文献   

5.
国家图书馆藏甲骨共有35600多片,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其中8770片甲骨的拓片为<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所收录[1],但由于<合集>所收的拓片大多没有核对过原骨,其中背拓有字而缺漏者,拓片模糊,脱落字或字的笔画的情况多有存在,从而导致释文中缺漏字、误释字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广东著名藏书家南海孔广陶岳雪楼抄本颇负盛名,故海内外中文图书馆均把岳雪偻抄本列入善本行列加以收藏:据笔者前期的研究,南海孔氏岳雪楼抄本有412种皮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善本室中,另有46种抄本分藏于国内(含台湾)的9家图书馆中。近年来笔者于广  相似文献   

7.
正唐《杨筹墓志》出土于西安市缪家寨村,原作者对其进行了释读和考证[1]。然而对照墓志拓片,通读墓志释文,发现有少数文字著录的错误以及断句不当的情况,现据拓片予以补释。一文字著录问题墓志第15行,原释文作"寺必机砚",此句图版仅前两字稍磨泐,"砚"前一字作,应为"柷"字。"柷"为一种木质的打击乐器,在唐代较为流行,唐代太乐署,"凡天子宫悬钟磬,凡  相似文献   

8.
《文献》2020,(1)
对照国家图书馆藏8415至9917号甲骨实物,校勘补正《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等著录书及相应释文书,可补缺拓背面、正面8例,校勘拓片不清晰导致的释文错漏109条,校勘手误或技术性错误导致的释文错漏12条,补充《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编》等未著录或稀见字形、辞例、骨形等23例,补正《甲骨文合集》及《补编》"材料来源表"错漏27条,汇总重复著录24组,"材料来源表"漏藏地"北图"及重复著录者多出自《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上)二书。可见甲骨实物校勘的重要意义,以及梳理清楚甲骨的递藏源流及著录脉络,对编纂集成性甲骨著录书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照相关释文成果,可见"汉达文库——甲骨文库"的释文虽稍有疏漏,但较为精审,校勘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9.
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中已编有院藏文物号,并经文物内网系统公布的4740片甲骨,均非考古发掘出土,其来源复杂。这批甲骨在入藏故宫博物院前即已被著录发表过,归藏故宫博物院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甲骨文合集》的契机下,又以故宫博物院藏甲骨的名义再一次被著录。经统计,收录于《甲骨文合集》中的故宫博物院藏甲骨共1440片,为目前甲骨学界认识故宫博物院所藏甲骨的唯一渠道。本文通过分析数位化高科技手段采集的影像,以及对甲骨原片的直接观察,发现旧著录中有释文脱讹与拓印不全的情况,并对这些有出入的内容加以订正勘误。  相似文献   

10.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县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氏家学渊源,专志学术,以收藏宏富名世.其收藏种类繁多,涉及青铜器、印玺、瓦当、陶文、古泉、古砖等方面.陈氏于集古颇具眼光,青铜重器固为收藏之重,兵器杂器也一样网罗.本文集中讨论陈氏所藏之弩机.  相似文献   

11.
试读汉瓦小记王军从现存秦汉古砖文、瓦当文字、图案的著录情况看,但凡有铭文的仅属瓦当之类,而翻毛瓦有铭文的尚未发现。笔者有幸,见一汉代翻毛瓦不但有铭、图案,而且瓦泥加金,真乃罕见之物。(图片一)此瓦由临潭县文化馆于1983年收藏。瓦不但罕见,且以其加金...  相似文献   

12.
《万历起居注》是研究明史的一部重要史籍。最初学术界一般认为它在当代只有收藏于天津图书馆的一种抄于明代的本子。但实际上至少有九种本子现存于世。这九种本子的记事范围、文字错讹数量、主要价值所在等,互有不同。其中天津图书馆所藏明抄本、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旧抄本是内容较多、文字错讹较少的两种好本子,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流传最广。按明代制度,起居注是不可随便阅读的绝密文件,很难抄出外传。但这项规定并未严格执行,加之编写实录时起居注也要被提出作参考,今天《万历起居注》之所以能有抄本流传于世,其原因当即在此。  相似文献   

13.
一纸珍藏干海宁市图书馆的清代六舟上人《宋“嬲”字砖墨拓》(以下简称“嬲”字砖拓”),让人眼前顿觉一亮。砖古,是一块六舟所藏的晋代古砖,又被主人琢磨为一方砚台;字奇,上边有一个两“男”夹一“女”的“嬲”字;墨拓上题识、钤印部出自一代名家学者之手,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士父钟是西周青铜器中的标准器物之一,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中著录有士父钟(3件)的铭文,并有对铭文的考释,但没有发表图像。清人吴大澂在《愙斋集古录释文賸稿》中说:"右叔氏钟 (即士父钟之二) 旧为汉阳叶氏所藏,今不知所在。"《愙斋集古录》所用拓片旁有"叶氏所藏"的朱文印章可证,但以后便不知此钟下落。近来在湖南省博物馆藏品中发现了士父钟1件,馆藏编号为25047,原号为殷(八)4:1(图版柒:1)。此钟即士父钟之二,是原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6年在株洲  相似文献   

15.
抄本也称写本,即抄写的书本。我国最古的写本尚存者,为西晋元康六年(298)所写佛经残本的卷子本,是清朝时日本人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发掘而出.现仍藏日本。后来习惯上唐代以后都称抄本。唐及唐以前则称写本。宋代以后,雕版虽已盛行。但有些比较专门或不甚著名的著作,还是靠传抄来流播。同时,由于抄本一般多无复本,流传极少,有较高的文物和收藏价值;而古代名人手抄本,不仅具有文物性、学术性,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价值更高些。因此。抄本图书一直为学者所重视。我国在明清两代有两部世界闻名的抄本,即《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前者共22937卷,后者共79337卷,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卷帙之繁,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旧方志有刻本、钤印本、活字印本、抄本、稿本、影印本、油印本等。其中善本书572种,普本书2000多种。善本书中,主要以江苏地方志为主,另有部分全国性总志和其他地区方志。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7,(4)
揭傒斯,字曼硕,元文学家。今国家图书馆藏揭傒斯诗集、文集、诗文合集共有十馀种,且均保留了各家收藏或校勘题跋。如张蓉镜、季锡畴、孙原湘、黄丕烈在跋语中梳理了明天顺五年沈琮广州府学所刻的《揭文安公文粹》在清代的流传和收藏情况,其余诸家识语对于进一步考察揭傒斯集子编撰、刊刻、印刷、收藏等问题,亦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故将未刊的题跋予以整理,并做必要考释。  相似文献   

17.
古陶文明博物馆是座落在首都北京,得到国家文物局指导和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成立的第一批民营博物馆。在任继愈、李学勤、李伯谦、刘庆柱等一批知名学者的关怀帮助下,逐渐形成了有相当质量与数量的瓦当、封泥、彩陶、陶俑、古砖等系列收藏,受到了海内外广泛关注。本期刊发了该馆收藏的重要秦汉瓦当标本,并邀请路东之馆长以诗句形式,阐述有关标本的征集、著录、研究等学术内容。作为一种学术文字的别体,以飨读者,以荣学林。  相似文献   

18.
蔡器铭与楚蔡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发现于安徽寿县的蔡侯墓,出土青铜器近500件,特别是这一铜器群中有四篇较长的铭文,除甬钟铭文因锈蚀严重,多数字迹不清,有待处理辨识外,其余三篇铭文比较完整,笔划基本清楚,可以通识.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早为学术界所共认,先后有不少考释文字的文章发表.在疑难的文字中,争论最大的,也是最关重要的文字是蔡侯的名字 字,各家所释多岐.因而关于蔡侯的年代和哪一代蔡侯也出现多种不同的看法;有平侯、悼侯、昭侯、成侯、声侯、元侯,以及平侯之器昭侯之墓等诸说.近年来,有关蔡侯名字的考释,见解已渐趋一致.裘锡圭、李家浩先生认为 字当  相似文献   

19.
陶文是指在陶制器皿、建筑材料等上面锲刻、戳印、书写的文字,具体包括普通陶器文字(陶器器皿及陶片上的文字)、砖文(砖刻文字)、瓦文(瓦当及一些瓦片上的文字).本文即是对汉代陶文出土、著录、研究等情况所做的综合梳理.  相似文献   

20.
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南宋小字本《刘子》是目前惟一可见的宋板《刘子》,该书经多位名家收藏,研究价值极高。本文考察它的流传过程,比对文字和注释,发现该书问题很多,有后人补配痕迹,并非全宋本。另附录部分考察了清代宫廷所藏宋本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