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康永超 《攀登》2008,27(3):84-86
当代社会正在演化为时尚化社会。时尚社会有着时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时尚价值看作最高的价值,是对只考虑主体的需要、不考虑客体的利益的传统价值观的极度张扬。由于时尚价值在时尚社会里被过度追逐,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必须转换传统的价值观,确立一种既考虑主体的需要又考虑客体的利益的和谐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克服旁征博引教书不教人的教学态度:过去备课时只顾到钻研教材,集中全力考虑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及教学目的,但是忽略了另一面,就是没有考虑教学对象,只打算如何把问题说清,沒想到怎样把学生教懂。在组织教材时旁证博引力求富,至于学生能否接受,那就很少考虑。如讲世界近代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建设」(上册第十章第二节)课文本来很简要,我怕不能说明问  相似文献   

3.
下面我想就公路环保、如何关心养路工人的生活、在空中航运量日益加大、地面实现铁路运输后西藏公路的作用问题以及全国人民都一直关注的西藏墨脱公路建设谈一点个人想法。一.公路环保问题:以前在修路、养路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留下了很多的隐患。比如说选线不当,不够科学;修路时炸下的弃料胡乱丢放;公路排水只考虑公路本身,不考虑环境因素,导致冲毁山林;修路时大挖大填,使得山体裸露;养路时随便取料,引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权利问题是农村法律的基本问题,实现农民的权利是实现农村社会法制现代化的关健。当前我国农民权利保障是不完整的。正视这一现状,从法律角度考虑,研究对策,为农民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保障,这既是解决农民权利问题的基本法律途径,也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制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朱方雷 《神州》2013,(9):255-255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飞速进步,各个国家的人口都出现了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不断降低和人均寿命逐渐延长并存的老龄化现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显著的问题便是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最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却也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快速的步入老龄化的时代。再加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成熟和其他诸多问题,解决好未来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的晚年生活保障问题,可以说是值得将之放在国家战略层面考虑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们在处理这个危机事件时,只考虑国家利益和主权,而一笔带过两国交往中都必须尊重的价值观,特别是对人权的尊重,我有理由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吞下苦果的仍然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7.
刘国柱 《史学月刊》2005,2(8):71-74
肯尼迪政府组建和平队,以志愿者的形式,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所谓“中等人力资源”,进行技术援助,实际上是对战后美国对外援助工作反思的结果,同时也为美国对外援助注入了新的内容。它所涉及的更为深层的考虑,则是广大不发达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问题,即这些国家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现代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还是以苏联或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肯尼迪政府希望,通过和平队的工作,向第三世界国家展示美国的现代化经验和技术,诱导第三世界国家走美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婕 《神州》2013,(27):207-208
影视艺术是人类文明传承与纳新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艺术也有了空前的发展,这与国家对影视文化事业的有效管理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是目前出现的只关注两者之间的不和谐因素甚至有意激化这些不和谐因素而忽视对影视艺术本身的欣赏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值得我们注意。因此,本文试图引入"深入化表达"这一概念来分析这一问题并作出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学+乡村”已经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也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国家与地方政策的支持下,乡村研学教育类的旅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教育与经济效应。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仍存在“只学不旅”“只旅不学”等突出问题。本文试图通过SWOT态势分析法总结福建省武夷山市后源村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促进研学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牧惠 《文史天地》2002,(5):43-43
从大道理来说,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不是为主考官取门生结党营私制造机会。据纪晓岚介绍,因为有了这层考虑,于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分送到各房考官录取的名额有定量,各考官评选试卷优劣的标准又很不一样,能否真的做到择优录取有一定的局限。于是加以改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1999,(10)
1949年9月,“序属三秋”的时节。先后到达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已有四五百人,堪称“盛友如云”。7日这天下午,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副主任周恩来来到政协代表下榻的北京饭店,向代表们报告筹备工作情况。在讲到国家制度时,他设问:我们的国家是不是搞“多民族联邦制”?接着分析说,我们主张民族自治,但一定要防止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挑拨离间中国的统一,所以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他就此请代表们考虑。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战乱纷争的时期,战争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献俘""归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体现了春秋时期"礼制"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春秋时期诸侯向周天子献"四夷"之俘并且"诸侯间不相遗俘";诸侯献俘于宗庙。而返还战俘的原因即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战俘个人的品德及当时礼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档案工作与资料工作从广义上讲同属一个范畴,他们的工作客体都是通常所说的信息。随着工作的开展,资料的查找利用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从资料室在档案馆工作中的地位、结构及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大家认识到一个档案馆不能只考虑档案工作,同时必须考虑作为孪生兄弟的资料工作。  相似文献   

14.
王真 《抗日战争研究》2003,15(2):161-189
抗战时期中苏国家关系中的意识形态问题,主要是指此间两国围绕政治思想方面的问题所展开的矛盾的冲突。意识形态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关系必然产生一定的以至重要的影响。总的来看,两国能够从反法西战争大局考虑,着眼于最主要国家安全利益,把意识形态问题置于次要地位,这是两国在处理相互关系方面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又是客观存在、无法消弭的,并影响到抗战时期两国关系的发展。这方面一个最明显的事实,就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中共问题的影响。从中苏复交到中苏结盟,从中苏结盟到中苏谈判(1945年),中共问题都在程度不同地影响甚至制约着两国关系,以至造成两国关系的曲折。我们反对把意识形态问题抬高到不适当的程度,但也要反对忽视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反映这一期间中苏关系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陈玉寅同志来稿建议各地建立保护文物工作的通讯网。我们认为,今天国家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而农业合作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文物保护工作的任务更加扩大,仅仅依靠少数几个文物机构的文物工作干部来照顾到全面是不可能的,只有发动群众大家一起来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因此希望各地有关方面考虑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暂时的移民潮不说明问题。问题是国家政策能否改进,安全能否提升  相似文献   

17.
张卓锋 《沧桑》2009,(2):74-75,166
发端于美国的辩诉交易与发端于20世纪中叶兴起于西方国家的刑事和解,虽然长期以来就具有争议性,怛其仍然表现出旺盛构生命力,且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实践中得以运用,是有诸多原因的,尽管有许多专家对此表达出不同程度的忧虑,但笔者认为这种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如何借鉴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制度,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客观地加以分析,只看到某一制度的缺陷而拒绝吸纳其中的合理因素并不是科学的态度;但若不考虑一个国家的现状和传统文化、社会公众的观念,盲目推崇另外一个国家的制度也是行不通的。鉴于此,本文通过认真比较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异同,从而为吸收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造,来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社会的宽容、报应和功利相统一的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民族特征之一,在多民族国家里,语言政策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或不尊重民族语言常常成为决定社会安定与否的因素。例如,魁北克因英裔加拿大人用英文招牌而在1988年底引起了一场风波。可见,语言问题,乃是多民族国家政府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俄罗斯化十分严重的苏联,语言是民族存在的重要表现。目前苏联都市化进程、加盟共和国的国语运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城市语言问题,是苏联语言政策失误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1916年冬主掌北大的蔡元培,虽为一校之长,但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他也因此博得了“好人”的称号。但是,他绝不是世俗的“滥好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是绝不让步的。关于这一点,有很多故事流传后世。其中,老北大人津津乐道是这样一个故事:1930年,国民党某省政府改组,一个北大同学请蔡元培向蒋介石推荐人选,并托老同学联名致电蔡先生促成。蔡元培很快回了电,电文只一句话:“我不长朕即国家之焰”。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大问题上的不妥协。其实,最能表现蔡先生学人风范的,还是他在五四运动期间为国家、为学生不屈服的大义举动…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问周恩来:"你为什么不做些理论方面的工作?"周恩来反问:你怎么讲这个话?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那么多具体的事,总要有人去管它,我多管些这类事,就可以让毛主席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一些更大的问题。的确,周恩来是一个辛勤耕耘的人,是一个用埋头苦干而不是高谈阔论实施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