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祁建 《文史月刊》2010,(9):22-22
<正>北京市东堂子胡同51号的沈从文故居将永远地消失了。1953年至1980年,沈从文住在这里。东堂子胡同有着近800年历史,是北京城中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曾经是保存最完好的胡同之一。东堂子胡同49号,曾经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75号和77号曾经是蔡元培故居,吴阶平、林巧稚、丁西林等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也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成家 《钟山风雨》2010,(4):40-43
沈从文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他的一生起伏跌宕,写满善良真诚、自信倔强、柔情傲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平淡朴素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秋水 《文史月刊》2009,(5):46-47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我为香港电台电视部主持过一档读书节目,其中一个环节,是走访不同领域名人,看他们书柜里放的是什么书,分享读书心得。第一集嘉宾是当时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我和摄制组到他居住办公的香港礼宾府,看到一个很大的书柜。吸引我的,不是大路货的政治经济书籍,而是美国军事谍报小说家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何慧云名诹,我和他的结交,有一段忘不了的笑话在内。1910年我在北京读书时,某星期日,到大栅栏青云阁吃茶,久待同学不至。忽来了一个穿纺绸长衫的斯文人,年约30岁左右,坐在我的对面,打开一本线装书,看得津津有味。忽然一阵风过,将他的长衫吹起,露出两腿白肉如雪,我省悟到他是没有穿上袜子的,好奇心动,向他请问姓名。他清清楚楚答曰:“姓何名诹,字慧云,广西兴业人,刚从上海来此,现住广西三馆”。我才知道,他是《碎琴楼》小说的作者,不觉肃然起敬。因为那年《东方杂志》刊印了《碎琴楼》连载长篇,销数多达几万。从此,我每星期必到广西三馆找慧…  相似文献   

6.
符实 《羊城今古》2000,(3):42-43
黄伯耀(1863—1940年前后),清番禺县茭塘司崇文二十四乡大桥(今广州市芳村区东澈镇西塑村大桥)人。他少年时期在佛山读书,十三、四岁时就帮助父亲所管理的纸店记帐。成年后回家乡麦村学堂教书,郁郁不得志。1891年(一说1894)与其弟黄世仲前往吉隆坡谋生。当时,尤烈创设中和堂于英属南洋各埠,工界从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根     
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追根溯源,有助于知茂叶,晓长流。湖南省的西部“边城”凤凰与贵州省的“东大门”铜仁,不仅山水相连,而且人文有缘。凤凰县出了一位“世界级”的大作家沈从文,当我们沿着他的家史向上追溯的时候,发现沈老先生的祖籍在铜仁。沈氏家族的世系源流,兴衰变迁、家族文化,以及湘黔二省交界之地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氛围、风上人情,对沈从文先生的文艺观、艺术风格、审美情趣的形成,不能说没有密切的联系,现将对沈从文先生祖籍、家世考查、考证的有关材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九世祖官铜仁明宣德丙午年(公…  相似文献   

8.
悲喜沈从文     
卢惠龙 《文史天地》2014,(11):30-34
正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是一个孤独的背影,因为他怀有另一种梦。1923年,受新文学运动余波影响的沈从文只身来到北京。在北京的底层漂泊,观察,寻找他的出路和归宿。从1925年至1929年5年间,沈从文发表作品200余篇,出版集子20多个,有长篇小说《旧梦》与《阿丽思中国游记》一、二卷问世。他因而赢得了"多产作家"、"短篇小说之  相似文献   

9.
闯祸以后     
1977年,我还是个12岁的孩子,时常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惹出事端,让父母、老师操了不少心。可是,或许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盖过了其他同学,体育比赛也总能为学校争光吧,学校竟然让我做了少先队大队长。那可是三道杠啊!但我那时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这份荣誉。  相似文献   

10.
他用电脑写作,也不排斥现代科技,但他害怕电话,不用手机,每年有4个月时间都要躲在科西嘉岛上一个只有25人的小村子里52岁的让-菲利普·图森热爱旅行。他告诉我,他到过很多国家,在阿尔及利亚、柏林和马德里常住过。他每年都有几个月时间呆在日本。在那里,他接触到中国文化,于是也渴望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1.
结婚以后     
1936年,我结婚了.在此前两年,我曾有过一次可贵的初恋.那时我虽然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戏子”,但我却绝不向往金钱的婚姻.说到钱,当时我红极一时,连我的师父也能把金戒指串起来当腰带系.我一点不看重它!我拒绝了那个把我当“干女儿”来监护的老板的供养.回绝了家有万贯资产的留洋阔少的纠缠,而且还无视“干娘”们的多  相似文献   

12.
恐惧就是一具骨骸,当你内心的大门被某种力量打开时,这个骨骸就会得到复活蔡骏的腮帮子一鼓一鼓,他正认真地咀嚼着鸡块。迎面飘来的是一股肉香。闭上眼睛,脊梁骨一阵发冷,头一晚读《肉香》的情景再次浮现,背后似乎盯着无数诡谲的眼睛。睁开眼,对面的蔡骏依然慢条斯理地咀嚼着,T恤上,格瓦拉式的黑胡子微微翘起,竟也有了几分狰狞。  相似文献   

13.
近代北京的满族小说家蔡友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晓彤 《满族研究》2005,(4):108-116
清末民初,个人和时代因素使得满族作家蔡友梅成为第一位京昧小说家,他的作品从主题到语言都具有道地的京昧,并已经开始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体现了北方内陆平民阶层应对中西文化冲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张恨水,现代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可统计出的,将近100部,约3000万言。张恨水原名叫张心远。1895年4月24日生。自幼喜欢读《残唐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儿时上私塾,教书先生不在时,他就偷着看,时间一长,他长了不少文字知识,后来又读《希夷梦》和《西厢记》和一本残缺不堪的《七国演义》,被其中的“孙厐斗智”的故事深深吸引……读小说上了瘾,自己就布置一间小房子,独自上楼后,叫人搬去了梯子,用小铜炉焚好香,安安静静读起《聊斋志异》、《红楼梦》和《野叟曝言》,这些书,都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入的启示。他说,那一…  相似文献   

15.
<正>沈从文是个幸运的"北漂族":有郁达夫的登门看望,有胡适的宽容谅解。今日的"北漂"们,能有这样的大牌来关心吗?1922年为了文学的梦想,沈从文背着包袱从湘西保靖跑到北京来。在表弟的帮助下,住在银闸胡同某公寓的一个房间里。房间由原来的储煤室改造而成,特别狭小,只能容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从清末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即在他的属下,直到他死亡为止。这里,就记忆所及叙述辛亥以后袁世凯的一些事迹。惟以时隔五十年,遗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幸知者补充订正。  相似文献   

17.
尚民杰 《考古与文物》2003,(2):56-59,69
未央宫建于西汉初年 ,汉高祖刘邦晚年已由长乐宫移居未央宫听政 ,其后的西汉诸帝均听政于此 ,因而 ,未央宫可谓西汉王朝最重要的宫殿建筑。西汉以后 ,汉长安城仍被王莽新朝、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王朝作为首都继续使用 ,在此期间 ,未央宫经历了多次兴衰 ,几经劫难 ,它的经历与中国历史风云的变幻、王朝更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了解西汉以后未央宫的兴衰过程 ,对于认识这一段历史不无裨益。一、东汉时期对未央宫的重修未央宫第一次惨遭破坏是在王莽末年 ,据《汉书·王莽传》所记 ,更始元年 (公元 2 3年 )…  相似文献   

18.
1988年5月10日,沈从先生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17年后,中国一份名的报刊《南方周未》通过对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学奖评选委员会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的专访,透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果沈从先生在1988年能活到10月份。那么诺贝尔学奖得主便肯定是他了。读完这篇报导不禁更加让人慨叹唏嘘感怀系之。  相似文献   

19.
20.
每一想起沈从文先生,伴随往事浮上心头的,是他那令人终生难忘的话:“人既必死,就当于生存时知所以生。” 写作课 早在中学时代就读过沈先生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景色以及他传奇般的生活历程,使我心驰神往,思慕不已,而有缘相识,则是我在西南联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那时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