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仪(?~约公元前310年),战国时期魏国人。传说他与苏秦同为鬼谷子的高足,而"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曾任秦相,封武信君,后来长期为秦国效命,甚至亲自充当间谍,从事游说离间诸侯的活动。他极力倡导连横之事,努力瓦解齐楚同盟,为秦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1《国殇》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追悼楚国陈亡将士而写的一首祭祀诗。大约作于楚怀王十七年即公元前三一二年秦楚两次大战之后。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秦军大败楚军于丹阳,斩甲八万,虏杀楚军大将屈匄和裨将逢候丑等七十余人,侵占了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大发国中之军与秦战于兰田,结果又吃了大败仗。怀王廿八年至三十年间,秦楚之间又进行了好几次大战。但每次都以楚国的损兵折将、失地而告终(如楚怀王二十八年、秦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楚军死者三万,杀楚将军景缺)。诗人屈原为了追悼和慰藉这些为国壮烈牺牲的将士的英灵,颂扬他们勇武刚强,“首身离兮心不惩”的忠烈气节,激励人民的爱国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先生的《奴隶制时代》一书(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版)第263页,在对东周时代的石刻文字进行考证时说:“石刻文中还有秦国的《诅楚文》,是秦惠文王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三二六年)的文物。”按:此处郭沫若对纪年的换算是不正确的。史载秦惠文是在周显王三十二年(公元前337年)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206年(汉元帝),沛公刘邦奉楚怀王之命以十万大军破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战蓝田,进军霸上,秦王子婴出降.接着项羽以四十万大军破函谷,军鸿门,这就发生了鸿门宴.鸿门宴中,范增欲害沛公,刘邦借口入厕,唤出樊哙,密商脱身之计,决定留下全部车骑麻痹对方,刘邦只身单骑,樊哙、纪信等四人握剑持盾步行,立即返回霸上.纵观秦汉史,尤其是汉史,“霸上”这个地名多次出现.其后,公元354年,东晋  相似文献   

5.
王子今 《文博》2013,(6):23-26
武关道是联系秦楚的交通要道。商鞅封地在这条道路上楚怀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商鞅、张仪、周亚夫等都曾行经此道,完成了重要的历史表演。陕西丹凤武关镇出土"武候"瓦当和有"武"字戳印的板瓦,是有助于明确战国秦汉武关位置的重要文物资料。而武关道的走向,也因此得以明朗。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上村岭秦人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门峡地当今豫、晋、陕三省交接处,它南扼黄河,东出崤关,西守函谷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是军家频频用兵之所。早在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秦国就出兵围攻陕城(地在今三门峡市),三十六年之后,秦惠文君便派张仪攻取了陕城。从此,陕城便成为秦人东出函谷,进攻关东六国的重要据点之一。随着秦人不断的军事胜利,陕城又由最纫的攻击性前哨阵地转为扼守秦国东大  相似文献   

7.
《诅楚文》有三石,皆发现于宋代。因不断拓刻,版本亦有多种。今天学者研究多据元至正中吴刊本。对《诅楚文》的考释,自宋以来不断。近人容庚、郭沫若、杨树达、姜亮夫皆其中卓著者。其中以郭沫若考释最为精当。郭沫若对《诅楚文》考释的贡献在于:(1)考证元至正中吴刊本并非原石原拓,说明《诅楚文》版本之多而异;(2)把《诅楚文》年代断定为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3)断定《亚驼文》为伪。以郭沫若之地位和影响,学者多有从之。然而郭说作于1947年,随着学术的进步和考古材料的不断涌现,笔者以为郭说既有误,又有意犹未尽之处,因为之作订补,请诸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作为战国秦汉时期联系秦楚地方的交通要道,武关道在交通格局中有重要的地位。楚怀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商鞅、张仪、周亚夫等都曾经以武关道为舞台,进行了重要的历史表演。武关位置的确定,对于认识武关道走向至关重要。陕西丹凤武关镇曾经出土有"武"字戳印的板瓦和"武候"文字瓦当,有助于推进战国秦汉武关与武关道的研究。地湾出土简文"武关候",可以证实"武候"即负责武关管理守卫的职能设置,从而成为推进交通史研究的重要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再论鄂君启节交通路线复原与地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君启节之舟、车两节分别记载楚怀王允许鄂君启舟、车载货所经过的地点、路线,为研究公元前四世纪楚国境内水、陆交通和要邑提供了第一手地下考古资料。这不仅是我国考古文物所绝无仅有,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稀世之珍,所以一公布后就受到中外重视。国内外都写了不少文章加以探考,其中价值最大,最受人注意和讨论最多的,就是舟、车所经过的地名与水陆交通路线。我曾撰写《鄂君启节交通路线复原问题》,明  相似文献   

10.
朝鲜的学者主张古朝鲜的建国年代应该在公元前30世纪。一部分韩国学者也极力主张公元前2千年以前,古朝鲜就已经具有了国家形态。目前学界对古朝鲜国家建立的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不等,其差异竟有800年之多,处于混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县人。他一生著述宏富,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不仅对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还对屈原故里秭归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屈原,名平,字灵均。生于公元前340年,是战国时楚国著名诗人,“为楚怀王左徒”。因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盟齐抗秦,强国富民,遭到上层贵族靳尚等人的陷害,被楚王放逐,于公元前278年阴历五月初五,含冤投汨罗江而死。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早期铜器与青铜器的起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早期铜器已在50多个地点发现500多件,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其年代最早为公元前4500年。早期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公元前4500~前2500年尝试冶炼各种原始铜合金的发生期,公元前2500~前2000年以红铜为主的发展期和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以青铜为主的成熟期。中国古代青铜器分别起源于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3.
王震中 《华夏考古》2011,(4):79-88,115
夏商文化分界在二里头文化第三期与第四期之交,其年代为公元前1553年或公元前1572年,由此上推471年,则夏代开始的年代应为公元前2024年或公元前2043年。按照这样的年代,早期夏文化应为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存,中期夏文化应为“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第一期的遗存,晚期夏文化应为二里头文化第二期、第三期的遗存。长期...  相似文献   

14.
万荣秋风楼     
秋风楼是后土祠的压轴之作,因汉武帝的《秋风辞》而得名.它坐落在山西省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北的高崖上。整个秋风楼横跨张仪古道,古道原为车马官道,可并排通过两辆大车,战国时期魏国张仪曾经此道入秦拜相。县志记载,秋风楼最早出现在明代,曾在后土祠以南建过。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阳节。众所周知,端阳节的来历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原曾为楚怀王左徒,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他希望辅佐楚王,使国家富强,进而统一天下,后因楚怀王无能又易听别人谗言而疏远屈原。楚怀王死后其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主要有公元前145年与公元前135年两种说法。公元前135年说(亦称建元六年说)者,学术界一般以郭沫若为代表,其实祖述者为李长之。李氏举证十条以立其说,文章题称《司马迁生年为建元六年辨》(以下行文简称"李文"),最早发表于1944年5月出刊的《中国文学》一卷二期,后收入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李氏专著《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李文发表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到了1955年,郭沫若在《历史研究》第6期发表《"太史公行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3千纪后半叶至前2千纪之初,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分布着龙山时代诸文化,但细较起来,各区域进入龙山新时代和摆脱前龙山旧传统的时间并不一致。就中原和海岱地区来说,鲁东南和临汾盆地最早,约在公元前2500年;其次是鲁西、豫东皖北、河南中部,在公元前2400~前2300年;最后是晋南运城和垣曲盆地、豫西三门峡地区,在公元前2200~前2100年。至于龙山旧传统和二里头新风尚的交替时间,则以洛阳盆地最早,约在公元前1750年,周边地区依次早晚,最晚可能迟至约公元前1600年。  相似文献   

18.
孔子生辰有公元前552年夏历八月二十一日和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六日之说。孰是孰非?本文根据《春秋》:"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谷梁传》和《公羊传》之继"(是年十月)庚子,孔子生"的记载,用古代天文历法之四分术推算,考订:孔子生于公元前552年(即鲁襄公二十一年)夏历八月二十一日庚子。  相似文献   

19.
论葛陵楚简的年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蔡葛陵楚简有九条大事纪年 ,其中两条可考。“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岁”即羌钟入齐长城之役 ,时在公元前404年。“王徙于之岁” ,即墓主平夜君成的卒年 ,则可据其历日推定为公元前377年。这与发掘报告的估计及新出现的平夜君成鼎的形制特点都相符合  相似文献   

20.
二十九年弩机是目前见到铭文最长的弩机.它记载了公元前300年秦国出兵进攻楚国,楚怀王在危难中,将太子横质于齐,同时派遣景鲤和苏厉前往秦国讲和,并割重刃等地以及近万把弓弩和四十万矢镞给秦,秦国才把掠夺的青铜、丝帛、奴隶和城池归还给楚国.该弩机的发现反映了战国晚期秦、楚、齐之间的关系和纵横家活动的史实,同时也纠正了《史记》和《战国策》对于该事件记载中的一些错误,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