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史料失载,清前期多数太监的事迹至今淹没无闻。本文利用新史料和满、汉文档案史籍,对清朝首任敬事房总管太监顾问行、哈哈珠子太监梁九功、哈哈珠子太监魏珠等人的身世经历予以发掘析述,揭示了宦官作为被压迫者和被奴役者,同时又作为清帝指令的传达者和执行者在清朝宫廷政治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总管内务府大臣在清宫太监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宦官擅权。本文着重阐述内务府大臣在太监的选用、日常管理及犯罪处罚中的作用,指出特殊的身份地位、最高统治者对太监的极力贬抑和对内务府大臣权威的肯定以及高度集中的权力是内务府大臣能够有效管理清宫太监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南京图书馆藏抄本《钦定宫中现行则例》,由清代内务府敬事房辑,乾隆帝钦定,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前后,是目前所见清代最早的《宫中现行则例》,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该书上下册,计19门,内容除详细规定后宫待遇、赏赐、日用、礼仪等外,还用大量篇幅涉及对太监的品级、职责、处分等规定。一些规定不见于嘉庆以后各代的《宫中现行则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朝皇室很盛行使用地毯,所用地毯通常来自我国盛产羊毛的新疆、西藏、内蒙、甘肃、宁夏等地。这些地区均有专为宫廷织造地毯的手工作坊,或自行设计纹样织毯呈进,或承接皇宫如意馆的画稿遵旨制作。清宫档案中有各地每年向朝廷进贡地毯和壁毯的记载。这些地毯或交内务府敬事房,或奉旨分发宫内各殿及圆明园、颐和园、热河行宫等处使用。在清宫廷所用地毯中,以新疆地区所产  相似文献   

5.
太监在历史上又称寺人、宦官、阉宦、宦者、内官、内监等,是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秦、汉时的太监属少府;隋、唐、宋各朝管理太监的机构皆是内侍省;明朝设立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均由太监提领。清朝鉴于明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弊端,结合满族社会刚从奴隶制转为封建制的历史特征,对太监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符合本朝特点的太监制度。  相似文献   

6.
路透社十六日北京电,近今清宫火灾,众皆以为必系有人纵火以掩盖盗窃宝物所致。昨日察觉失窃之宝物,为数甚多。溥仪大怒,命惩办某某太监两人。但此两太监受光绪与同治妃嫔之庇护,不能置之于法。溥仪愤率其  相似文献   

7.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商朝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宦官“悉用庵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相似文献   

8.
时下热播的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谅他一个小小太监有何能为,自古宦官无成事”之类的台词,将宦官与太监混为一谈。很多人误认为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其实,宦官与太监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正>清朝定鼎北京后,宫中沿用明朝之例,设置汉经厂、番经厂、道经厂,由太监充任僧人、喇嘛和道士。~(1)《钦定宫中现行则例》的处分规定中,有关于"太监内如和尚、道士、喇嘛等"犯事如何惩处的规定。~(2)另,太监信修明(1878-1959)也说:"清初,宫中各庙有太监和尚、太监老道、太监喇嘛。"宫中钦安殿、天穹殿、斗姥殿、英华殿等都是道庙,都有"太监老道"。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文史博览》2010,(3):66-66
<正>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  相似文献   

11.
清宫之中,除广储司、造办处、圆明园库房外,养心殿还设立有专门服务于皇帝的养心殿内殿库。由于档案的缺失,养心殿内殿库长期不为人知。养心殿内殿库的管理人员主要是宫中太监,库中存储物品是御用之物,都是经过皇帝御览、挑选的珍稀、贵重物品。为了保证内殿库藏,其物品来源具有多样性。内殿物品在皇帝的统筹下,主要是御用、赏赐、制作礼器等。养心殿内殿是宫中极为特殊的存在,它因皇帝而设,在皇帝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所有理发的人中,清朝皇帝的头是最难剃的。清朝皇帝剃头有一定的日期,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就是皇帝剃头的日子,遇有大的庆典,另有加差。剃头时的讲究也特别多,例如剃头的时间要选在太阳升到东南角时,意为:如日之升。清宫还特别给为皇帝剃头的人定了几条硬性戒律:剃头师每次当差,进宫时必须经过检查,脱掉自己的衣服,换上皇家特制的服装,然后被太监领到皇帝面前叩头,请刀子。  相似文献   

13.
太监专权,毁国灭家,自古惨烈。秦汉唐大帝国开国建业何等雄伟,却纷纷毁于嘴上无毛的“公公”之手!不能说朝朝代代都有太监专政,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太监现象。“近习畏宰相则为盛世,宰相畏近习则为衰世”(《鹤林玉露》)。近习就是帝王身边最亲近的人,受信任的太监即近习,近习不都是太监。近习与太监虽不相等,为祸之深之重却难分伯仲。到宰相也要看近习的眼色行事,近习可以对文臣武将颐指气使生杀予夺之时,天下就芨芨可危了!知几之士世世有,防微警钟代代敲,太监近习现象却难消。意志总是敌不过环境。环境就是生产方式和体制。…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湖南文史》2010,(3):66-66
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 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正四品官员每年俸禄约合白银144两,而太监由于不用养家荫子,所得俸禄按规定不及正四品官员的1/10。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说,宦官们的俸银还是比较少的。  相似文献   

15.
华强 《文史天地》2005,(3):45-48
是些什么人去当太监,太监如何净身?他们也有婚恋吗?走进历史,去认识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的人们。  相似文献   

16.
《文史天地》2008,(9):69-69
据清宫资料,制作一件朝袍须要依礼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题由内务府画师绘制重彩工笔小样,交总管太监呈皇帝御览,或经内务府大臣直接审阅后连同批准件送发江宁(南京)、苏州、杭州三处织造司分织。江宁织造负责的御用彩织锦缎,苏州织造的绫、绸、锦缎、纱、罗、缂丝、刺绣及杭州织造处织造的御用袍服、丝绫、杭绸等,制作过程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太监史上,有一个颇有趣味的现象,即宫中太监曾几度匮乏,转而向王公大臣门下挑取太监。这种大小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奴仆再分配现象,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8.
明朝的太监权利过大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清朝入住中原后,吸取明朝教训,从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到嘉庆、道光帝几乎各个皇帝当政时都对宫中太监严格管理,并制定了详尽的太监管理制度.清末,安德海和李莲英虽然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但是也没能过多干涉朝政.总的来说,清朝与其他朝代相比,太监较少有为非作乱者.  相似文献   

19.
江海 《文史春秋》2002,(7):17-20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4月18日,紫禁城永和宫太监李苌材,耐不住深宫大院的寂寞,约了储秀宫太监张受山、钟粹宫太监阎葆维,便服偷偷溜出紫禁城去潇洒走一回。他们几个来到棋盘街,正巧遇上了储秀宫太监范连沅,他说今天庆和戏园有名角杨小楼主演的《三叉口》,精彩极了,何不去看看。李苌材他们都喜欢看杨小楼演的戏,自然一拍即合,便大摇大摆,直奔大栅栏内的庆和戏园。  相似文献   

20.
<正>永乐十八年(1420)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明代统治者视南京为祖宗根本之地,留下一套完整的中央政府机构,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南京守备官员,包括由内臣担任内守备,勋臣担任的外守备,文臣担任的参赞机务,共同负责南京的安全。内守备通常称为守备太监。《仁宗实录》记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命太监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