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2.
3.
4.
5.
2012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隆重开幕。在此展览中,元代倪瓒《水竹居图》轴,为国内仅见倪瓒设色之作,堪称绝品;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乃目前所见黄公望最早之作,弥足珍贵;其它如明代文征明、沈周、项圣漠、董其昌,清代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恽寿平及郎世宁等画品,亦为翘楚之作。 相似文献
6.
“美”是一种发现和创造。任何艺术作品都应具有美感,没有美感的作品不是真正的艺术。美感来自于人的情和意,无情无意的作品不是感人的艺术。绘画艺术也是如此,凡没有笔墨语言技巧的中国画作品,就不是好的绘画作品。好的绘画作品是时代、民族和个人精神的融合,也是时代与个人情意的凝聚。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西方美术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我个人认为从根源来说,是由于宗教信仰和统治阶层的区别。也有技法和材料种类的不同,还有画者的立场和阶层的不同等等。中国的主流绘画以国画为主,就是用水墨纸砚与吸水性较好的宣纸进行作画,内容以花鸟,人物,风景为主,因为古代文人多以此为乐,或抒发情感,所以也被成为“文人画”。西方绘画主要有铅笔,油画,和水彩为主,纵观其发展,油画在西方绘画中能够被认为是主流方式。不少世界名作都是油画作品,也因油画颜料的材质和媒介特点,使其易于保存,而且不易变色。 相似文献
8.
9.
清代中期以前,大致在18世纪,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时期。唐宋绘画的气势雄健,元代绘画的淡雅荒疏,明代绘画的文人逸致,到明末清初“四僧”、“四王”的变古与复古,古典中国画至此基本终结。一般认为,近代中国画的起点是19世纪后期的海派,这从时间上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合拍的。但作为海派先导的活动于18世纪的“扬州八怪”,从作品风貌来看也完全可以纳入近代中国画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十八学士”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经典题材。这一题材在唐朝出现,自唐太宗起,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相继延续着这一题材,使得后世不单在绘画作品中多有表现,在民间的工艺作品中也把“十八学士”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题材。这种“模式”的延续,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古代绘画有着一条清晰连贯、线性发展的观念“历史”。前人对于“十八学士图”的论述多集中于阎立本《秦府十八学士图》的研究以及对“十八学士”的细节考证,但对于“十八学士图”这一人物画经典模式的总结与归纳却少有人提及。本文从厘清历代十八学士图的本体情况出发,进而探究这类图像的观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秋,经过精心筹备,辽宁省博物馆策划推出了"妙相庄严——辽宁省博物馆藏佛教造像精品展"。展览共精选了十六国时期至清代的各类佛教造像艺术精品201件(套),整体分为"汉传佛像艺术"和"藏传佛像艺术"两大部分,这是新馆开馆后,辽博首次将馆藏众多珍贵的历代佛造像艺术珍品呈现给观众。 相似文献
12.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1000余幅书画作品来源有三,一是五六十年代原陕西省博物馆征购所得;二是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末故宫博物院的调拨;三是私人的捐赠,其中捐赠数量最多的有两批,一是1959年京剧名家尚小云的捐赠,主要有顾鹤庆《蕉山图》、翁寿如《山水画》等。尚小云(1900—1976年),原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县,生干北京,与梅兰芳、程砚秋、苟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我国画派林立局面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全国许多地区,尤其在长江下游的江、浙、皖地区,出现了不同的绘画流派,成为这一时期蔚为壮观的美术现象。“扬州画派”即是这一时期产生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的绘画流派。 相似文献
14.
竹忆江南—宁波博物馆藏明清竹刻艺术展于今年1月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99件作品,涵盖了明清竹刻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不少是历代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这些美妙绝伦的艺术品用刀错落犀利、刻画细腻传神,通过不同的竹刻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刻竹艺术家们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和精湛高超的雕刻技法。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玉器具有各个历史时期数量不均衡的特点,这是由其减品的来源所决定的。辽博玉器藏品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原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古物馆的藏品;二是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从哈尔滨迁运来的住解放战争中征集的文物;三是解放以后的考古发掘品与征集传世品。考古发掘品以红山文化玉器和辽代玉器为主, 相似文献
16.
玩赏与实用皆宜的文房用玉以优良玉料雕琢的文房用具,既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又可作为雅玩和陈设品,因此自宋代以来,文房用玉就深受社会上层的欢迎,使用量很大,住玉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的义房用玉与其他玉器一样,在数量和质最上都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17.
若描若绘的玉图画玉
图画,是指在玉器上雕琢绘画或书法作品作为图案装饰,这类玉器始见于宋代,盛行于清代,多以浅浮雕技法施于山子(图48)、插屏、笔筒、如意、扳指、鼻烟壶、佩饰、镶嵌饰等面积较大的玉器上。 相似文献
18.
<正>宫廷绘画是宫廷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汉伊始,宫廷绘画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到明清两代已成熟、稳定。在清代,随着内务府和养心殿造办处的设置,清朝统治者创建了清宫廷绘画机构,专办宫廷各项绘画活计。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朝宫廷画家作品数量众多,除乾隆皇帝本人和允禧、弘旿、永!等宗室画家的作品外,还有郎世宁、冷枚、金廷标、蒋廷锡、方琮等多位画家的精心之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博物馆历时3年的扩建工程圃满完成形成具有楚韵文化特色的“一馆二翼”的建筑格局,展厅面积达13420余平方米,共11个展厅,展出文物万余件。新馆借2007年11月8日在湖北举办的第八届全国艺术节之际开馆接纳观众。其中,《馆藏明清书画展》是自建馆50余年来首次公开展出,为搞好这次展览,相关人员经过长期筹备,精心布局,将其具有代表性书画作品拣选出来,展出作品60余件。 相似文献
20.
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展览的策划和筹备历时一年多,经过双方策展人的多次讨论,才形成最终的展览内容。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策展人为此挑选了148件套的精彩展品,为中国观众讲述明清时期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