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的父亲黄宛(1918—2010)是心内科医生,1950—1958年在协和医院、1958—1966年在阜外医院、1966年之后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他直接参加过周恩来晚年的治疗工作,并且留下了相关笔记。在父亲的笔记中,第一次出现"总理"是在1967年6月。总理陪同一位来访的总统去上海,  相似文献   

2.
韩寒为网络版权给李彦宏的公开信里有一段话,我单独把它拎出来:“一本25元的书,一般作者的版税是百分之八,可以赚两块钱,其中还要交三毛钱左右的税,也就是可以赚一块七。一本书如果卖两万本,已经算是畅销,一个作家两年能写一本,一本可以赚三万四,一年赚一万七,如果他光写书,他得不吃不喝写一百年才够在大城市的城郊买套像样的两居室。”  相似文献   

3.
张绛 《百年潮》2007,(1):73-76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6年6月3日,工作组进驻一些大中学校。6月21日,王光美作为工作组顾问进入清华大学。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不指名地批评刘少奇。  相似文献   

4.
时间如江水奔流,转眼之间,南下来武汉已半个世纪了。翻开我的一本本工作笔记,那微微发黄的纸页上.用各色墨水写的工作记录,虽然有些字迹已经变得模糊了,但历历往事如在眼前。记忆的绸带极其清晰地将自己带到那铁马金戈、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到那中国革命取胜的重要转折关头——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以后.我东北野战军大举入关.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写过一部有名的笔记,叫《水窗春呓》,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曾国藩的史事。在“一生三变”这条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关于曾国藩的“挺经”,曾国藩的孙婿吴永,在所著笔记《庚于西狩丛谈》卷四中也曾谈及,他记李鸿章曾对他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决。”(下引此书时皆见卷四)李鸿章所说的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否确曾著过《挺经》呢?从这里举出的两条笔记看,似有两种可能:一是著过;一是仅仅有腹稿。若是著过…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11)
今年12月29日,是聂荣臻同志诞生一百周年。多年来我一直怀念聂老总,他的容貌、他的声音经常会在我的脑海中出现。1997年4月9日我就写了这篇文章,在抽屉里放了两年。现在是到了应该拿出来的时候了。我曾直接在聂荣臻领导下工作了十年,从1957到1966年。1956年2月,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先后由李富春、陈毅、聂荣臻任主任。李富春管的时间最短,陈毅管的时间有半年多。那时周总理直接管得不少。而聂  相似文献   

7.
一凡 《文史月刊》2010,(7):27-27
<正>1966年5月7日,正值"文革"前夜,毛泽东看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那一年,我还不到14岁,就站在了天安门前,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狂热浪潮把我推到北京的。1966年,我刚读完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没几天,学校就组织我们下乡劳动,在农村摘了半个月的  相似文献   

9.
1966年,随着《五·一六通知》的下发和8月5日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以及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革命"造反"的狂潮铺天盖地席  相似文献   

10.
翻开50多年前的一本本工作笔记.那已经泛黄的纸页上,用各色墨水写的工作记录,有些字迹已经变得模糊了。然而,脱下军装,从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来到华中重镇武汉.从事公安工作的一段段往事,却记忆犹新,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1998,(5)
田家英(1922—1966)四川成都人。1938年入党,1948—1966年任毛泽东秘书。“文革”开始后即受到迫害,1966年5月悲愤自杀。田家英是我认识社会的引路人1973年国庆节过后,我正式到中国科  相似文献   

12.
边走边想     
《山茶》2014,(6):170-170
作为小说家的冯骥才,近十多年似乎没有小说问世。小说家不写小说还能干什么?手头有一本冯骥才写的《豫北画乡发现记》。是2007年出版的田野调查笔记——小说家冯骥才在抢救、保护各地的木版年画。由此也大略可知他所做工作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孔见  景迅 《百年潮》2013,(4):18-20
一1966年7月8日,时在武汉的毛泽东给江青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一句话,这句话后来公开见于报刊是1977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的《《投一光辉群魔毕现》一文。毛泽东与鲁迅心相通或说心心相印,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他对鲁迅《自嘲》一诗中"千  相似文献   

14.
赖晨 《文史博览》2013,(3):22-23
时下,一本名叫《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专业书籍成了大众畅销书,尤其成了众多政府高层,有识、有忧之士的案头读物。这本书说的是1789年到1793年的法国大革命。其实,在法国大革命之前,还有许多的因素促成了革命的爆发,而被称为密札的制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1966年,随着《五·一六通知》的下发和8月5日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以及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革命“造反”的狂潮铺天盖地席卷中国大地,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已演变到崇神状态,人们试图用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文艺阵地。  相似文献   

16.
我1964年大学毕业时22岁,被分配到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编辑部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家选我当了《尽朝晖》这个组织的头儿。1967年中直机关成立革筹小组,李英儒同志是戏剧口的负责人,他物色了十余位年轻人,成立了戏剧口革筹小组。我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说明 从1958年到1983年,我在河南省教育厅工作了整整25年。离休之后,回过头来看一看走过的道路,想一想经过的里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准备根据自己的日记和笔记把这些年教育工作的经历整理出来,定名为《曲折前进的25年》,副题是《教育工作的回忆》。《1958年的河南教育“大跃进”》是这个总题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1984年11月.格里希受聘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后.上级从技术科抽调了三名专业技术人员跟随格里希,配合工作,协调生产技术上的问题.其中有我一个。1966年,我从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1967年分配到武汉柴油机厂。  相似文献   

19.
(一)1966年春节后不久,我们数学力学系六年级(当时北大力学专业学制6年)的同学提前结束了在河北正定县的"四清",回到位于昌平的200号(即北京大学昌平校区)写毕业论文。那时"文革"前的风暴已在北大刮起,校园里天天都开会,批《海瑞罢官》、批"三家村"、批资产阶级文化路线和教育路线、批  相似文献   

20.
翻开40多年前的一本本工作笔记,那微微有些发黄的纸页上,用各色墨水写的工作记录,有些字迹已经变得模糊了.然而历历往事,记忆犹新,却如在眼前.记忆的纽带极其清晰地将自己带到那铁马金戈、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到那中国革命取胜的重要转折关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