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朝鲜新安沉船及瓷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朝鲜新安海底元代沉船中打捞出大量中国元代瓷器之后,引起了各国学者与考古学家的普遍重视。几年来通过举办展览、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撰写论文与出版瓷器图录等一系列活动,掀起了研究中国古陶瓷的热潮,对新安沉船及瓷器的研究也引向纵深发展。目前,关于新安沉船及瓷器的研究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还存在着分歧,诸如沉船  相似文献   

2.
<正>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已走过了20多个年头。20多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工作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培养了一支专业高效的考古队伍。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福建连江定海白礁一号沉船、西沙华光礁沉船,还有福建平潭碗礁一号沉船、广东南澳一号明代沉船、广东阳江南海一号沉船等都成功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地区开展的一系列水下沉船遗址调查,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12月,浙江省博物馆筹划四年之久的《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文物精华特展》在其杭州的武林馆区隆重开幕。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提供了196件出自新安沉船的展品。新安沉船出水的中国文物是第一次到中国亮相,就这一点而言,"帆影"展可谓意义不凡。筹展期间,浙江省博物馆陶瓷部的策划者手捧三大本新安沉船出水器物图录(韩国文化财厅·国立海洋遗物展示馆,2006年)精挑细选,期望从  相似文献   

4.
正新安海底沉船的发现,距今已经整整四十年,关于沉船的性质以及沉船遗物的研究和讨论,也一直持续到今天,然而仍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相对而言,陶瓷器的研究比较热闹,金属制品的讨论则比较冷清,尤其是若干器物的名称和用途,器物的产地也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中国、高丽、日本,在沉船的时代,生活习俗与生活用器有很多都是相似或相通,因此不妨先来考证器皿在中国的使用情况,以此推论其他,那么产地或可不作为入手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已经过去的人类历史中,航海船舶的建造是最能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科技水平的标尺之一。宋元时期,中国大陆与海外诸国的往来日趋频繁,大量的华人移居海外带去了各种先进的产品、文化;来自异域的奇珍异宝,经济作物等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发展。随着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在我国辽阔的海疆不断发现了历代沉船遗存,揭示出曾经蓬勃兴盛的海上商贸活动。其中近年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有位于广东台山海域的“南海Ⅰ号”沉船和西沙群岛华光礁沉船的水下考古发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哈彻沉船是在新加坡南部海域沉没的中国帆船,20世纪70年代后期被迈克尔·哈彻船长发现,打捞出两万五千多件瓷器。根据哈彻沉船所出"癸未"款的青花盒子判断该沉船的瓷器应该是崇祯时期1643年前后生产的。1关于哈彻沉船的青花瓷的研究,集中于转变期的纹饰研究,比如巴特勒先生认为:"因此这批约烧造于明王朝灭亡前一年的器物告诉我们:转变高峰期风格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结束。此时画工们已在继续前进,表现草地的V字形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当代考古和海洋打捞史上,"黑石号"沉船和"莫塞德斯"沉船都是无法和不可略去的一笔. 一、"黑石号"沉船和文物归属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名为"Batu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此次打捞出水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和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因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8.
《中华遗产》2010,(6):10-10
印尼政府于5月5日在首都雅加达拍卖从爪哇北部港口井里汶沉船打捞上来的一批文物,曾引起过各界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中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的收藏家。这批被拍卖的珍宝超过27万件,船只沉没时间大约在公元10世纪,运载这批文物的沉船应该是从苏门答腊出发前往东爪哇的航行中沉没在爪哇北部港口井里汶附近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段开展的水下考古:在福建平潭发现了装载五代越窑青瓷的沉船遗址;在福建连江、莆田、龙海、平潭、漳浦等海域发现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沉船遗址;对广东"南海Ⅰ号"和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等宋代沉船遗址、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以及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这些水下考古工作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简讯五则     
《收藏家》2005,(10):86-86
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在故宫展出来自瑞典的瑞典藏中国陶瓷展9月26日在北京故宫午门城楼展厅展出。这是中瑞双方首度在故宫博物院合作办展。展览展出瑞典哥德堡市立博物馆、哥德堡海事博物馆、如斯设计与装饰艺术博物馆、东方博物馆、西方古董公司收藏的中国陶瓷及相关文物165件套,由“哥德堡号沉船”、“瑞典收藏的中国瓷器”、“紫禁城内收藏的西洋风格瓷器”,“瑞典人安特生与仰韶文化”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哥德堡号沉船”为250年前一艘满载中国瓷器的瑞典商船在其家乡哥德堡港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帆船的船型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沙船、浙船、福船和广船四种,前三者在考古发掘中已有发现,但是广州做为长期与外国接触的港口,广船反而在考古发现中呈现空白。自1980年代开始,随着东南亚水下考古活动的不断发展,在分析沉船身份时形成了东南亚沉船的定义,其中包括以木钉作为"南中国海传统"船型的判断依据,据此几乎所有的东南亚海域发现的沉船都被定义为东南亚船或阿拉伯/印度船,并认为中国帆船迟至明代以后才在东南亚出现。但是从中国古代文献记录显示,舷外浮材、缝合船板造船法、木钉拼合造船法也为中国南方船型即广船所使用。本论文通过文献梳理,了解广船的形态,指出目前的研究误区,并希望考古工作能够证实广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1976年至1984年之间,在朝鲜半岛西南岸的新安进行了海底考古挖掘工作。几千件文物被发现,还打捞了一艘装运这些文物的沉船。该船被考证是十四世纪的中国船。船体材料经鉴定为中国红松和中国冷杉。根据对部分木材的测定,沉船受到了海底有机体的严重侵蚀。由于船体呈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决定采取两种聚乙二醇(PEG)的修复方案。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修复退化较轻的部位,分子最为4000的聚乙二醇修复退化较重的部位。人们希望这艘在新安打捞出水的沉船,在不久的将来,能在新建的韩国海船博物馆里复原并对外展出。  相似文献   

13.
赵冰 《文物》2020,(11):37-48
<正>近一个世纪以来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充分证实,最晚从9世纪初起,中国陶瓷器便是西行商船上最主要的贸易商品之一。现存文献和考古发现均表明,8~10世纪往返航行于波斯湾与中国港口之间的主要是阿拉伯独桅帆船[1]。船上的阿拉伯或波斯商人将中国瓷器运至东南亚和波斯湾地区,再销往非洲。而目前已发现的该航线的9世纪沉船中,长沙窑瓷器出水数量和占比均很大,如唐宝历二年(826年)前后的黑石号沉船,出水有长沙窑瓷器高达56500余件(图一、二)[2];另一艘在越南海域发现的被称为平珠(Binh Chau)沉船的9世纪沉船中,长沙窑瓷器所占数量也最多(图三)[3]。基于此种背景,本文重新梳理了西亚和非洲地区的岛屿和陆地港口遗址出土的长沙窑瓷片,并对这些瓷片的类别、外销时间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证实了长沙窑瓷器是9~10世纪中期该地区最为典型的跨国贸易商品和昂贵的转手货物。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冬,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广澳深水港码头的港池清淤工程中,发现一艘沉船,清淤用的大型耙吸式抽泥船抽出了沉船的船板和部分沉船遗物。1996年初,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汕头市文化局等单位合作,对该沉船进行了潜水调查。1997年5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汕头市文化局再次合作对该沉船进行了物探遥感调查,现将这两次调查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榕青 《南方文物》2010,(1):110-117,109
<正>自20世纪70年代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至今已经是第三十三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16.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救榜公司(Maritime Exploration&Recoveries PLC)在台山上下川岛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莱茵堡号(RIJNSBURG)沉船时,意外发现一艘古代沉船。198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开始对古沉船展开水下考古调查。中方队员张威下水采集回一些青白釉瓷片。通过这些瓷片,考古专家判断这是一艘宋元时期沉船,命名“南海Ⅰ号”沉船。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6,(2)
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菏泽市文物事业管理处联合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华东路与和平路交叉口西南约250米处发掘了一只沉船。沉船为木质内河船。沉船内及周围区域出土的器物有100余件,包括瓷器、陶器、漆器、玉器、石器、铁器、铜器、金器等。从出土器物及沉船的制作技术看,此船沉没的年代为元代或元代晚期。沉船的发现为研究元代木船形制及菏泽地区河运交通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航海者发现新大陆,开辟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新航线,给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带来翻天覆地且深远的影响。以中国为中心的瓷器贸易体系也在此时迎来了从区域走向全球的重要转折。贸易规模的扩大、海洋上商船的增加,国家和地区间交流的频繁,导致世界各大海域中遗留的沉船数量也有较大增长。20世纪70年代以来,水下考古的兴起和商业打捞的繁荣,揭露出大量运载贸易瓷器的沉船,为研究瓷器贸易的全球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本文以16至17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沉船及出水贸易瓷器为研究对象,透过沉船编年和阶段性特征分析,观察经济全球化早中期阶段,瓷器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商品在品类构成、贸易模式及时空格局方面的特征演变。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物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 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 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中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 一直没有为世人所知的南朝鲜西南海域的新安郡,因该郡所属岛屿道德岛海底的一艘沉船,近年一跃而驰名于世界考古学界和古陶瓷学界。 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在这一带海域打鱼的渔民们就打捞到了中国的青瓷和白瓷。为此于一九七六年十月和十一月组建了以南朝鲜尹武炳教授为团长的调查团,在文物管理局和海军的协助下,对这里的海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了一艘沉船,并弄清了那些陶瓷器就是该船上所装载的货物。仅那一年调查团就从该沉船上打捞出一千八百八十余件中国古陶瓷器、金属制品、漆器、木器、石制品等,以及约六千枚货币。陶瓷器不仅仅是碎片,完好和接近完好的也有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