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五、我家的生活节节高 我最不喜欢外地人动不动拿夏天的乘凉来嘲笑武汉人,如果他们也住在武汉,又没有电扇、空调这些东西,在入夜天不凉的时候,一样会光着脊梁上大街的。他们的嘲笑实在有点站着说话腰不疼的味道。我小的时候,家里有自家的晒台。且比一般人家的晒台大一倍.所以全家都在那上面乘凉。因为在屋顶上。凉起来快,乘凉的人没有谁是打赤膊睡的。只有巷子里的走卒贩夫,铺子里的学徒,因为没晒台可睡,才在街上光脊粱睡.  相似文献   

2.
三十、迟到的“快枪手”知道我60岁以后还能在集中写作时有每天6000字的速度,不少朋友都夸我是“快枪手”。其实在我心目中,曲艺界真正的快枪手是夏雨田,他能够一夜间写出1万多字的曲艺联唱《全线绿灯》,写出300行的快板书《算不  相似文献   

3.
二十八、住在豪华宾馆写作用阿Q的话说,“我也阔过”。我搞写作一旦有了机会也能“吃香喝辣”,住进高级得叫人不敢想的地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我也曾在一个部队高级干部疗养院里的军以上干部用的一幢小楼里住过两个月,一般人敢想吗?那地方当年叫武汉部队156医院。因为武汉市说唱团的书记柳华珍的女儿邝云辉在那  相似文献   

4.
二十二、带着徒弟“闯江湖” 1975年下半年,事情说着就多了起来:筹备全国调演、参加调演、回来后参加全省示范巡演,接着是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联的人和事,一晃就到了 1977年夏天。当“生产”稍微上了一点正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读书人,不能读书或没有书读便是个极大的痛苦。而“无产阶级化大革命”的到来,就把我们推人了这样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6.
二十三、被默许的解冻粉碎“四人帮”以后,传统戏曲率先恢复了一些剧目。第一个“闹得水响”的是《逼上梁山》,因为恢复它有惯见的标签可贴,毛主席在延安看了平剧(即京剧)《逼上梁山》后给平剧院的一封信,足以封住动不动就批判的那些人的嘴。于是全国各地都响起林冲那悲怆的歌唱。地方戏曲也紧紧跟进。看了十年样板戏的人们, 突然发现传统戏是那么绚丽多  相似文献   

7.
二十六、得奖和得奖不一样从1980年《挂牌成亲》获全国一等奖以后,湖北曲艺界就有人把我叫“得奖专业户”。这是事实,却并不是我个人的本事。因为改革开放给文艺界松了绑,思想战线的活跃带来  相似文献   

8.
二十九、人无千日好上世纪80年代初传统戏曲的火爆并没延续好久便衰象连连,曲艺演出市场的萎缩也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当我们的演出出现此时满彼时松,此处满彼处松的景况时,我们在好长一段时间都觉得  相似文献   

9.
不知是不是我个别的感受,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这一代人童年所接受的诗教是在“润物细无声”里进行的。从童年时的儿歌童谣,到成人的民歌民谣,劳动中的打硪打夯,挑土车水,乃至小买卖人的叫卖、迎神赛会、玩灯过节等等,无不充满着歌,充满着“韵”的感受。学校教育中,也残存着历来蒙学的韵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三十二、出境和出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热,曾经羡煞不少心往高处想的人。也有人问我,你出国去演出过吗?我只是笑笑,实话实说:没有。地方戏曲、地域文化,注定了就是“地方粮票”,湖北评书走出湖北尚且战战兢兢,走出国门岂不是“找死”。我也曾著文说过,我从事的这一行不能在极大的范围“挖湖”,那我就一心在武汉“打井”,将我的事业推向深部发展。所以我不作他想。最了不得的“雄图大志”就是等  相似文献   

11.
三十三、平生未少皱眉时在前辈说书人中流传着一句艺谚,叫“噱是书中宝”。所谓“噱”,不是人们贬称时专指的耍活宝那种“噱头”,而是说书艺术中的一种艺术手法,在江浙沪一带称“噱头”,在北方则称为“包袱”。无论是哪里的说书,在夜夜说来的过程中,过一会来一点笑料。让听客放松一会,是非常必要的。湖北评书艺人中的江云卿、沈  相似文献   

12.
二十四、《挂牌成亲》和它众多的生活原型“麻木县长”撞动我的心灵,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我调动了记忆中的储存,想起了“文革”中被扭曲和扭而难曲的人们。在这里,这县长的经历就像杯酿酒时的(?),将记忆发酵,一步步变为作品的酒。  相似文献   

13.
1966年元月,团里给了我一个月假期,让我到上海去配“无形眼镜”(现称为隐形眼镜)。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七、九宫山风吹白臀我有个一辈子改不了的习惯,写大东西必须躲出去。于是我出差多,离家多,妻子称我是“野人”,朋友们戏称我“好野太郎”。其实写短篇时我从来没离开过家,而且产量也不低。《风雨送春归》这个短篇评书,是 1981年3月一个夜晚淌12000字一口气拉起  相似文献   

15.
用小段供应“门市”让我找到了适应演出市场的办法,但它也留下了遗憾。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初中毕业时,由于体育美术两门功课需要补考,便被取消保送资格,全凭实力去考。比起小学毕业时的考初中,我的感觉要轻松得多。一出考场我就料定,这回准取。  相似文献   

17.
我学说书,其实是有“童子功”的,我的开蒙师父属自产自销那一类,是我的幺爹。  相似文献   

18.
从1963年初开始,湖北和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当时是一套班子,两块招牌)就播出了我的评书《双枪老太婆》。随着录制节目的增加,电台每周不少于三次地播出我的节目,这使我一进说唱团就有了高于一般演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七、饥荒风貌的营养餐 我在四业中任教的四年,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当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20.
20、《杨柳寨》和京山县的朋友(下) 说到京山的一班朋友,必须要说程义浩。他和我相识较晚,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张长缨介绍认识的,他原本是业余诗作者,由此而调入县文化馆,与张同事。共同爱好使他们惺惺相惜,我到京山时便多了一个谈诗论文的朋友。每有聚会,就有程义浩和何帆(时在县文工团乐队,没事写写诗,自编自集自画题头尾花的诗集做得十分诱人,恨不得看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