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霄飞 《收藏家》2014,(11):29-35
绿色,是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色彩,树木、花叶、禾苗、稻黍,无不荡漾着生命的绿色。绿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豆绿、苹果绿、橄榄绿、葱绿、孔雀绿、湖水绿等各种绿色的名称随处可闻可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生活用品的古陶瓷器物,同样可以看到绿色的存在,绿色成为了古陶瓷装饰的一个重要元素,这就是绿釉。  相似文献   

2.
《大众考古》2020,(2):94-94
《古陶瓷学论丛》是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古陶瓷学专业学术刊物。她以繁荣学术研究,创新学术知识,服务学术人士,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力求将其办成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及古陶瓷学界共同的学术园地。本刊物立足于陶瓷田野考古,兼及传世陶瓷、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科技考古、陶瓷古文献以及陶瓷文化、陶瓷美术、陶瓷历史等多个方面,从"古陶瓷学"这一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的学科建设角度开设有关专栏,发表古陶瓷考古报告和论文。  相似文献   

3.
卢夕 《收藏家》2007,(9):88-91
一古代中国在世界上长期以盛产陶瓷而闻名,陶瓷技术曾经和丝绸、茶叶一道,在国际上一直处于技术领先、贸易垄断的霸主地位。自唐朝开始,中国通过陶瓷之路,将精美的陶瓷运往世界各地,自此,造就了世界艺术品市场上的一尊光彩夺目的皇冠。陶瓷这个耀眼的皇冠上,明珠繁多而璀璨:有家居装饰陶瓷、玩物陶瓷以及生活实用陶瓷。其生活实用陶瓷中,古代磁枕尤为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4.
北宋是海外陶瓷贸易相对平缓的一段时期,但贸易活动并未中断。北宋早中期,贸易陶瓷在五代宋初基础上渐进发展,越窑青釉瓷和景德镇窑青白釉瓷构成了稳定组合。北宋中期晚段是贸易陶瓷的转变期,闽广地区以外销为主的窑场迅速兴起并占据了海外市场的主体。其中广州、潮州、泉州窑场主要面向东南亚及西印度洋地区,福州窑场主要面向日本。北宋末期,闽南、广西窑场青白釉瓷繁盛,龙泉窑青釉瓷崛起,潮州、漳州产品亦见于日本。此时,东西方贸易陶瓷品类组合都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谢建青 《黑龙江史志》2013,(11):133-133
中国的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中国陶瓷闻名于世界,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中国的陶瓷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很长一个时期的世界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黄晓宏 《丝绸之路》2010,(14):23-26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一度繁荣,国家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指南针的发明、中国瓷业中心的南移、瓷器烧造技术的进步、中国瓷器价廉物美、广泛的实用性和较高的艺术欣赏性等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海上陶瓷贸易以两条路线为支撑,以众多贸易港口为依托,陶器贸易遍及亚、非、欧、美、澳等各大洲。这一时期输出的种类繁多的瓷器,对内刺激了各地瓷窑的发展,对外间接或直接传播了陶瓷烧造技术,也改善和丰富了所达之地人们的物质生活,影响了其生活文化、风俗习惯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图可以说是任何绘画形式成败的关键,好的构图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创作者的想象意图、审美指向和思想情感,陶瓷绘画也不例外。纵观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迄今为止业界对陶瓷绘画构图的论述依然不够充分。陶瓷绘画装饰主要包括绘画类和图案类,对前者大多强调借鉴中国画的构图而忽略了陶瓷绘画构图本身的独特性,对后者却较少从构图布局层面进行讨论,而陶瓷绘画的构图理应包括这两类形式。因此,分析其特有的构图形式和原则有助于总结陶瓷绘画构图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8.
陶瓷工艺是从原始时代土器发展而成,中国传统土器在公元5000年前已经出现在黄河流域地区,土器上又绘以彩纹而成为彩陶。黑陶、灰陶,加上天然釉药就变成陶器,它丰富了陶瓷的色彩与种类。中华古陶瓷不只是先民所创设的生活器皿,也是藉以表现文化艺术的载体,走人古陶瓷世界,可以感受到先民在陶瓷创造之精与美,在陶瓷制作时选料、造型、彩绘、烧造的用心,  相似文献   

9.
耿明志 《世界》2005,(10):41-42
陶瓷,在人类进化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辉煌,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随着科技进步和有识之士的不断努力,在战胜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资源中,陶瓷也焕发出了更加灿烂的奇光异彩。如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各种金属、玻璃、塑料、橡胶以及其他材料大量涌入家庭,但是陶瓷仍然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伴。随着人们审美、保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陶瓷的生产工艺日益完美,花色品种也越来越丰  相似文献   

10.
乐瓷不疲     
我的业余爱好是收藏,其中之一是偏爱古陶瓷的收藏。据说古陶瓷界将收藏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笔虽酷爱古陶瓷收藏,但参照三种标准衡量,我只能是收藏爱好。  相似文献   

11.
牛是与人类日常生活相伴的重要动物,为人类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默默奉献,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品中,牛的形象屡见不鲜,这些不同形象的牛的塑造,反映了古人对牛的认知,同时也表现出了牛在古人生活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古代陶瓷中牛的形象在陶瓷匠师的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让我们看到了彩绘之牛、刻划之牛、雕塑之牛、器用之牛和生肖之牛。  相似文献   

12.
徐海生 《南方文物》2000,(4):109-110,126
“中国陶瓷自古以来一直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杰作,全世界的都企求它,各国的窑都曾竞相进行仿制。”(日本出光美术馆馆长1989年5月在中国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出光美术馆联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陶瓷之路”展览上的讲话)。中国陶瓷器的生产,源远流长,对世界陶瓷的生产起着深远的影响,为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争鸣 《收藏家》2008,(3):79-85
陶瓷是土与火的完美结合,是自然与智慧的结晶。中国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更是不断发展与积淀,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艺术魅力和工艺技法。  相似文献   

14.
广东石湾窑是中国岭南地区著名的民窑,形成于唐宋,繁盛于明清,至今仍流传使用。其早期产品因种类丰富、精巧实用而广受市场欢迎,明清后因善仿钧釉和名窑产品,并生产出大量以人物、动物等为造型的艺术陶塑,不仅扩大了陶瓷生产的领域,还提升了陶瓷艺术创作的空间,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曹俊 《沧桑》2013,(6):50-60
从历代地方志书中,收集的有关山西陶瓷资料可知,山西是古代陶瓷生产大省,志书记载有陶瓷烧造的窑口多达50余处,从南至北遍布山西全境。这些资料,对山西陶瓷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耿大海 《神州》2014,(18):176-177
陶瓷雕塑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文化形式,它匠心独运,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反映出来,并且在现代陶瓷雕塑创作里,能够更加明显地感觉到人们对于情感的真实释放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本文主要总结了现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现状,将陶瓷雕塑的艺术表达进行了总体概括。  相似文献   

17.
赵珩  马宏杰 《中华遗产》2009,(4):150-155
不久前,一位旅居英国的老朋友送来他新完成的一篇稿子,题目是《帕西瓦尔·大维德爵士与中国古陶瓷收藏》。我对陶瓷完全是外行,但在拜读这篇文章之后,却真是感到中国收藏界对帕西瓦尔·大维德(Sir Percival David1892-1964)的了解太少了。大维德是西方研究中国古陶瓷最负盛名的学者和权威,他的收藏已经成为西方乃至中国陶瓷收藏者引以为参照的重要依据。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已经出版了《大维德藏瓷谱》,当时仅印刷了三百余部,并由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18.
崔鹏 《文物世界》2009,(6):74-76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景德镇自古以来以陶瓷工艺著称,通过精美的陶瓷艺术,卓越的制瓷工艺,千年积淀,最终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确立了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瓷都”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罗昕 《神州》2012,(15):68-68
陶瓷与书法艺术从表面上看是两种风格迥异的独立艺术,但两者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相同的艺术特征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陶瓷艺术获得锦上添花的效果。虽然书法艺术在陶瓷中的运用仅处于辅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值得从事陶瓷艺术的人们加以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俗世雅瓷     
芭比 《世界》2012,(8):184-189
在一座小烧窑的帮助下,雅致三兄弟烧制出第一件陶瓷作品,也开始了一段梦的旅程。璜、荷西和文森或许从未想象到,他们将为世界艺术陶瓷领域,创建一个最知名的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