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东亮 《史学月刊》2006,(11):49-54
佛山商团的成立,既是佛山自治、自卫传统的延续,也有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现实原因。初期它以“捕匪安良”为宗旨。1923年孙中山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后,滇军驻扎佛山,对地方滋扰极大,佛山商人痛恨滇军。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佛山工农运动兴起,也引起了佛山商人的不安。这两个原因加上当时把持佛山商团的陈恭受个人因素,佛山商团在商人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并且逐步走上了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相对抗的道路。1924年8月至10月发生了广州商团事变,佛山商团是这次事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广东全省商团联团总部还一度迁到佛山。佛山商人首先进行罢市,但在政府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佛山商人很快选择了服从。当广州商团与政府军事冲突时,佛山商团自知不是政府的对手,没有参与。商团事变后,佛山商团即自行瓦解。  相似文献   

2.
广州商团与商团事变——从商人团体角度的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关于广州商团事变的记述和研究 ,多偏重于革命政府方面 ,对商团方面的探讨明显不足。有关事变由英国和南北军阀阴谋策动的传统说法 ,迄今缺乏有力的证据。商团事变是广州商界同孙中山革命政府的冲突 ,其性质是反革命的 ,这场事变的发生与清末及民国初年以来广东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以及商团发展的历史特点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存在于1911—1924年间的广东商团,堪称近代中国社会之特殊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动因。陈廉伯1919年执掌粤省商团后,开始刻意打造“商人政府”,广东商团亦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在愈演愈烈的官商磨擦、军团冲突、罢市风潮及全省联团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以商团为驱动中心、以民团为外围组织、以士绅和商人为主要社会基础、以“民治”或“自治”为核心理念的一体化社会网络。以社会主体地位自居的“大商团主义”也随之形成,进而以实力与广东政府分庭抗礼。类似西方早期现代化时期的市民社会及其发生模式,同样显现于粤省。  相似文献   

4.
1924年10月10日,广州商团在其首领陈廉伯等人的唆使下,公然开枪打死参与“对商团警告节”示威游行的革命群众十余人,并把死者的遗体刨肝剖肺,割头断脚,搬到街上“示众”。同日,商团广贴反对广州革命政权的标语,狂呼“孙文下野”的口号,纠集武装的亡命之徒筑成街头堡垒向政府挑战,发动武装叛乱。  相似文献   

5.
廖仲恺与商人在政治理念上有相当大的差异和冲突,在财政经济方面虽有矛盾,却需要妥协与合作。从民元至20年代初,双方以调适、合作为主。1924年扣械潮发生至广州商团被镇压期间,廖仲恺成为商人众矢之的,双方冲突达于极限。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需建立革命联合战线,廖仲恺加强了同商人的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广东省番禺地区的农民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当时,有一位农民运动的带头人徐挺全,他带领夏园村的农民自卫军配合孙中山革命政府成功地肃清商团叛军;在革命处于低潮和逆境的时候为保护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香凝的家属作  相似文献   

7.
绿林出身的李福林结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广州地区民军首领,为广东光复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出路。但在革命转入低潮时,李福林却见风使舵,一度疏远孙中山的革命阵营,与龙济光合作。在受到桂系军阀的排挤后,李福林为寻求政治依靠,再次转向孙中山,却又希望在孙中山与桂系军阀之间左右逢源,与革命政府若即若离,以求利益最大化。随着驱桂战争形势的顺利发展,李福林宣布独立,帮助粤军成功驱逐桂系军阀。由此,李福林赢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其所领导的地方武力成为大元帅府时期革命政权的重要支柱,李的政治地位随之达到新的高度。即便如此,作为地方实力派的李福林,其革命动机的“两面性”,仍然是制约其行为的重要因素。1924年商团事变中李福林充当调停人,周旋于地方势力与革命政府之间,倍感无奈又不断自责。李福林的个人利益视野,既无法使他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也严重制约地方社会对革命的支持,革命党人始终未能在最具条件的革命策源地广东扎下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1924年年初,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迎来了大革命的高潮。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革命政府摆脱了多年的失败与曲折起伏的阴影,焕发出青春与活力: 1924年年初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党军;1924年10月平定了广州商团叛乱,顺利解决了粤海关关余拨款事件:1925年又先后进行了东征与西讨,荡平了陈炯明等叛逆军事集团,巩固与统一了两广根据地,为出师北伐、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中,对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是北伐前广东革命政府所发动的最为重要的战争。 陈炯明与广东革命政府 陈炯明,字竞存,广东海丰人, 1878年(光…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早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在陈其美部下从事革命斗争,对孙中山表示忠诚。1922年6月,陈烱明在广州叛变,蒋介石从上海赶到广州,上永丰舰保卫孙中山。9月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颂扬孙中山,痛斥陈烱明。孙中山为此书作序,这就抬高了蒋的身价。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学习。蒋回国后高喊“民族斗争”、“阶级斗争”的革命口号。随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1997,(6)
孙中山提议,苏俄红军攻取新疆、甘肃,与四川国民党人胜利会师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背叛而失败,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转往上海。之后,孙中山一面“专理党务”,致力于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一面仍像过去一样,积极从境外寻求援助。这时,孙中山在秘密同日本银行界接触的同时,已经注意到了俄国革命的胜利,他明确讲:“此后我国形势,应注意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为此,孙中山特别请了一位俄国教师,去教廖仲恺、朱执信、李章达和李朗如等人学习俄文。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生于1866年(同治五年),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据有关资料说,孙中山最初是想从军的,但当时清政府规定平民子弟不得学陆军,海军的福建水师学堂又被炸毁,受当时广州《述报》刊登的一些“西医从军”的报道及谋生等因素的影响,孙中山选择了学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江淮文史》2001,(1):153-153
许多人都以为孙中山先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其实早在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前16年,即1895年,当时的革命曾召开过一次总统选举会议,在会上当选的是杨衢云,他才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总统。这次总统选举会议的具体时间是1895年10月10日,即广州重阳起义前夕,目的是想推选一名“合众政府大总统”作为革命成功后建立国家政权的预备。  相似文献   

13.
商团事件九十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广州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商埠。明清两代的十三行、七十二行商总商会、九大善堂、广东自治会等等,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商人组织。广东商人和海外华侨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曾经是孙文反清革命的有力支持者。凡商业发达的地方,市民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广州的市民阶层,对中国现代化转型,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晚清立宪运动的激荡与熏陶下,民间社会迅速崛起,组织商会、商团、公安维持会一类社团,形成一股纷扰和喧嚣的潮流,在民国初  相似文献   

14.
朱继光 《文史天地》2010,(12):28-33
1917年7月初,张勋复辟发生后,孙中山约集革命同志南下广东护法,筹划讨伐叛逆。在其号召之下,拥护护法的海军舰队及部分国会议员相继南下广州。8月下旬,孙中山在广州约集南下议员百余人召开“非常国会”,通过组织军政府的决议,决定设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  相似文献   

15.
广州南园抗风轩是孙中山先生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历史圣地之一,孙中山在此召集革命同志,商议成立革命组织,议定革命纲领,被后人称为“孙中山革命策源地”。100多年过去了,抗风轩早已不复存在,其遗址的准确位置,在史学界一直有争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位于文德东路的85中校舍之内,另一说是位于文德路62号的文园停车场。笔者通过考证,发现以上二种说法都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和黄兴、章太炎等制订了武装反清的《革命方略》,规定组织国民军,“覆彼政府,还我主权”。按照孙中山的设想,“欲先取中国南部数省为根据地,然后进窥北部。故猛着先鞭于粤桂滇三省”。  相似文献   

17.
宋庆龄70年前写的《广州脱险》一文,真实地记述了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军事叛变时,叛军的残忍和革命卫士队为保卫总统府、护卫孙中山和宋庆龄英勇作战,冒死抗敌的高贵精神,也生动地记述了孙中山和宋庆龄在叛军的枪林弹雨中脱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于(1986年11月4日至11日在广州、中山市举行了国际学术讨论会。应邀到会的中外学者共139人,围绕着“孙中山及其时代”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政府,随即驱逐傅仪出宫,推黄郛为看守内阁,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欲以倾向革命之名助长他自己的声威。此时奉系军阀已进入华北,北京政权实际上是张作霖、段祺瑞、冯玉祥三派的联合政府。吴佩孚战败后,直系军阀的主力退到长江流域。旧军阀的政权倒了,新军阀的政权还没有巩固起来,段祺瑞、张作霖企图收买人心,巩固其统治,借口共商国策,也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在广东国民党内部,亦由汪精卫首倡“孙段联合”,意在造革命舆论加强革命声势。经过段祺瑞派许世英跑广州、汪精卫跑天津,最后商定孙段会于北…  相似文献   

20.
一位立身教育志在报国的青年女子,在盗贼出没的荒野上勇敢地创建了女学;抗战中又率九百学子辗转迁徙,坚持办学;解放后,她主动将自己创办的学校献给国家。“文革”中她虽备遭迫害,但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渝。耄耋之年毅然放弃国外定居机会,重新投入国内的教育事业。这位将毕生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的就是──“你长大后要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廖奉灵铭记孙中山对她幼年时叮嘱,刻苦攻读,立志报国廖奉灵1902年生于广州的一个革命家庭。父亲廖德山在广州南华医学校(今中山医院前身)读书时,与孙中山同班,后来又和孙中山同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