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平江图》碑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即宋代苏州文庙旧址内,它与《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合称“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在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称为“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是苏州城(当时为平江府治所)的一幅石刻平面图,由郡守李寿朋主持  相似文献   

2.
<正>《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图碑高270厘米,宽140厘米,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石刻地图。该图现存于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存有该图拓片。《平江图》在1917年8月重刻过,主要在原碑基础上加深,没做任何增减。学术界在《平江图》的研究中取得丰富的成果,梳理对《平江图》的研究,对于深化苏州城市史、地图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成碑时间及其监制者从清代开始关于《平江图》的成碑时间就有很大的争议。张勇坚《平江图与古代苏州》1概括了20世纪之前《平江图》成碑时间的五种说法,一是绍定二年  相似文献   

3.
宋代地理图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1961年,该碑与馆藏天文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和平江图碑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身长2.21米,宽1.06米,厚0.30米,是现存宋代石刻地图中体积最大者。这是一块宋代政治地理图,有别于现存宋代九域守令图碑、华夷图碑和禹迹图碑。 以往有文介绍过地理图碑,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全方位的研究宋代地理图碑日显重要。 本文试图从地理图的成图年代及其行政区划:图作者的人文思想;地理图的自  相似文献   

4.
宋《平江图》于1229年由平江知府李寿朋主持刻绘。这块石刻城市地图是研究我国宋代地图制图和城市规划设计的极为珍贵的实物史料。2500年来,王朝兴衰,行政建制不断变更,苏州城的名称建制也多次改变,但城址基本未变。通过精读《平江图》,并结合苏州城市发展史,对平江城的城址选择、水的利用与处理、城市格局的创新、城区行政规划、城市空间艺术等诸多方面进行解读分析,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宋平江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经验,认识苏州城市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平江图碑     
"平江图碑"是刻志宋代苏州城厢地图的碑石,现存苏州市地志博物館內(原孔庙),它是国内有数的名碑,现巳由江苏省人民委員会列入第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平江图碑高2.76米,寬1.415米,雕刻年代,碑石上沒有注明,但根据吳县志和宋平江城坊考二书所記,証明它是南宋遺物。  相似文献   

6.
石刻《平江图》是我国现存最精详的宋代城市地图。它在地图学史及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图碑的年代,清代以来曾有“宁宗(1194—1224年在位)或理宗(1224—1264在位)初年”、“宁宗庆元(1195—1200年)前后”诸说。观在一般都采用近人王謇先生的“绍定三年(1229年)”之说。本文认为:《平江图》上有绍定二年冬郡守李寿朋新作的盘门城楼,而无四年郡守吴渊力主筹建的广惠坊、济民药局及以后新建公署,因此图碑应为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之物。绍定《吴郡志》的主要续订者吴学教授汪泰亨与《平江图》的绘制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地图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突出的历史地位.“禹迹图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的成就”,“无论是谁把这幅地图拿来和同时代的欧洲宗教寰宇图比较一下.都会由于中国地理当时大大超过西方制图学而感到惊讶”.现今所见的《禹迹图》是宋代上石的两方石刻图:一幅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题名《禹跡图》,为刘豫阜昌七年(1136)四月刻石(简称“阜刻图”):而另一幅现存江苏镇江博物馆,题名《禹迹国》,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正月十五日刻石(简称“绍刻图”).这两方石刻地图自五十年代以来即引起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主要的文章见有:《介绍三幅古地图》《镇江宋代“禹迹图”石刻》.以及《再论“禹迹图”的作者》等几篇,对其两种石刻图的概貌.成图年代及图的作者等都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四大宋碑特指至今保存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内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碑,简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为南宋刻石,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宋碑中的“天文图”、“帝王绍运图”、“地理图”,其作者是南宋黄裳。“平江图”,是在南宋苏州知府李寿明主持下完成的。前三石南宋绍熙元年(1190)由黄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地图,或以帛画,或以绢绘,或以石刻,或以纸印,流传至今的,只有汉代墓葬出土帛画《地形图》、《驻军图》及宋代石刻《华夷图》、《禹迹图》、《坠(地)理图》、《九域守令图》等少数几幅。明代,印刷地图开始普及,散见于各类方志之中;可是,绘制的地图传世的仍然极为少见。镇江博物馆藏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简称镇绢本图),设色彩绘,制作精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地理资料。本  相似文献   

10.
在西安碑林和镇江博物馆内,分别保存着一通宋代《禹迹图》石刻。这两通石刻的《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它的最珍贵之处,在于图上满布了方格,是已发现的最早带有数学基础的全国性地图。国际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它是中国“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成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对这两通《禹迹图》石刻,曹婉如同志和刘建国同志已分别作过介绍和研究,兹不赘述。本文欲就《禹迹图》的作者谈一点不同意  相似文献   

11.
吴郡登科题名牌系宋代苏州进士题名碑.碑长1.80米,宽0.90米,厚0.22米,青石质地.碑额字体为篆字,碑文字体为正楷.碑阳系宋人题刻,共刻有从北宋端拱元年(988)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6)244个苏州登科进士姓名(见拓片).碑阴为元人所刻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府书《平江路重修 苏州儒学记》.此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一、疑难考该碑系碑阳、碑阴双面刻.如刻于同一时代,这并不奇怪,因为“双面刻”古来就有之.但为什么碑阳为宋刻,而碑阴为元刻?这是本节试图说明  相似文献   

12.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成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据了解,《禹迹图》我国至今尚存两块:一块立于渭水之滨的西安碑林,是齐阜昌七年(1136年)刻石,已作过介绍;另一块藏于长江岸边的镇江博物馆内,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立石,由于图首文字中明确表示是"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依长安本刊",这就将《禹迹图》的成图年代至少推前了三十六年。因此,镇江《禹迹图》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78,(7)
常熟石刻天文图(图版伍)是继南宋鐫刻的苏州石刻天文图之后的又一幅重要石刻星图,它在我国天文学史上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1973年7月,常熟县文管会协同江苏省文管会复查虞山周围的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学前街文革小学(旧常熟邑学原址)大门左侧清理出这一天文图碑石。第二年,碑石移置县文管会内,由江苏省拨款修建碑房两间  相似文献   

14.
王远昌 《旅游》2009,(10):70-70
平江路是老苏州的一块底色。不仅有千年古河特有的温润,还有江南巷弄散发的厚重气息。 平江路纵贯苏州市东半部的平江区.南北走向,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端临近拙政园,南眺网师园,全长1606米。说是一条路.其实是一条不能再窄的巷,一条苏州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东半城的主干道。  相似文献   

15.
科技碑刻在宋代碑刻中成就突出,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其中天文图碑不仅是中国之最,而且是世界之最。地理图碑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制图学上的成就,平江图碑可谓古代城市市政规划的典型,禹迹图碑的“计里画方”法在古代制图史上是很先进的方法。水则碑、安养院碑则记载了宋代水利、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杜应然《融州老君洞敕赐真仙岩之图》绘刻真仙岩自然胜迹和建筑景观,内容涉及宗教、民俗、教育、建筑、园林诸单元,为宋代岭南文化景观之典型。本文释读《图碑》(及附刻诗),并参考有关石刻和典籍文献,考察真仙岩文化构成要素及内涵,复原因文献传承缺失而长期以来未曾揭示且极为丰富的宋代融州文化景象。  相似文献   

17.
苏州三元坊原孔庙内有两块明代的碑石。一块是嘉靖四年(1525年)镌刻的《古圣贤赞》碑(原碑无碑名,这是根据它的内容来定的),碑高207厘米,宽99厘米;一块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镌刻的《苏州府重修儒学记》碑,碑高269厘米,宽123厘米。这两块碑是明朝反动统治阶级鼓吹尊孔读经的历史见证。所谓"赞圣贤",就是"尊孔",所谓"修儒学",就是"读经"。剖析这两块碑文,对当前批林批孔的斗争,或许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8.
刘瑞 《文博》2000,(5):34-36
我国地图测绘历史悠久,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难得的珍贵资料。日前倾读傅熹年先生在《建筑历史研究》上发表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简析》一文,收益颇多。该文所附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镌刻于南宋咸淳八年(1258年),是一幅珍贵的古代城防地图。  相似文献   

19.
苏州府约束踹匠碑系研究清代前期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碑刻.康熙四十年(1701)刻石,碑长1.83、宽0.99、厚0.24米,青石质地,字体为楷书.现存碑文共31行,行81字.全文记录于下:苏州府约束踹匠碑康熙四十年江南苏州府正堂加三级石,为公叩宪  相似文献   

20.
赵静 《文博》2004,(5):56-59
《禹迹图》在中国地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在传世的石刻地图中的绘制年代最早,更在于它有相当高的数学精度,是现存最早的画方地图。《禹迹图》客观的反映了宋代的地图制作水平,是中外古地图中难得的珍品,历来西方学者对它赞誉有加。目前对此图的研究又出现另一种认识,葛瑞母·汉卡克在其《上帝的指纹》一书中提到"一幅雕刻在石碑上,绘于1137年的中国地图呈现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