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洋 《沧桑》2010,(3):15-16,33
文章主要通过对马克思有关著作的研读,结合对相关文章的借鉴,初步得出了从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对我们了解未来社会的本质,以及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和社会个体如何健康有序地发展等等问题都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首先从个体与共同体关系角度解答了"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个人",其次从唯物史观角度对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说明个体与共同体的历史辩证关系,最后马克思认为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是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说明了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在马克思以前,历史学家们都没有把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历史研究的中心内容。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人们用神道主义解释历史;从文艺复兴时起,人们用人文主义解释历史。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虽然把历史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但他认为操  相似文献   

4.
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其思想体现出唯心主义、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特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范式转型,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其历史解释视角从思辨历史哲学强调的整体转变为认识论历史哲学突出的个体。柯林武德阐释的历史解释的社会语境与个体视角,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由此及彼的关系。柯林武德在历史认识过程中,既注意到个人,也没有忽略个人所处的社会语境。在西方历史哲学发生后现代转型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者割裂历史解释中个体与整体因素的关联,这突显柯林武德强调历史理解中社会语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整整两百年前,人类诞生了一颗伟大的"心脏",造就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被誉为"千年思想家"第一人的马克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两百年,从长时段的人类历史看,在岁月老人的眼里只不过是匆匆一瞥,是历史长河的一股漩涡;但是,从百年历史的短时段来看,确是精彩纷呈,惊艳人类整部历史!在两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历史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6.
陈红桂  刘林娟 《沧桑》2014,(2):82-84
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被定为"现实的个人"而非物质生产的原因在于:这一词汇包含了对"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现实进程)的关注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注,较之物质生产概念更全面。同时,这一概念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紧密相关,马克思是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理解历史矛盾,形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桥梁。总之,理解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特殊内涵及其在"唯物史观前提"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晶 《黑龙江史志》2013,(13):321-321
当人类遭受越来越多的由发展问题引起的困扰时,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却历久弥新。尽管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并没有失去其当代价值。随着中国大量新问题的不断涌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化的道路上必须被重新得到关注、澄清和挖掘。本文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和价值维度,通过四个方面来阐述它对中国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科学所要认识的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历史科学,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写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卽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人类史,因为几乎整个意识形志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马克思主义重视历史科学,是因为看重历史科学的作用,懂得研究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能忘记历史的联系,都需要汲取有关的历史经验。掌握历史知识对于认识现实有其大的帮助,认识现在必须了解过去,创造历史必须研究历史。作为认识世界的一个环节,历史,学的作用是不能轻视的。 历史学对于现实社会究竟有什么功能作  相似文献   

9.
周铭  王钧 《南京史志》2022,(3):77-78
<正>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劳动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途径。马克思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在教育中劳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而对于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的学校来说,培养人的劳动素养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0.
李学智 《史学月刊》2022,(3):125-130
<正>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学界长期、持续关注的问题,但具体认识歧见鲜明。笔者兹就不同观点尝试进行辨析,略申己见。一 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与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有五种和三种的不同论述,应该说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或是以不同视角分析论述社会形态问题而作出的不同表述,均表现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形态问题的认识。马克思对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及其社会形态演进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11.
孙新彭 《攀登》2011,30(2):22-26
所谓时代问题,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的认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认识,包括两种基本思路、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思想,而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的学说。在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中,世界的发展是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因此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观。在科学发展观中,最富有哲学意蕴的是"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看,"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以对象性存在的人为本,以个人、群体、人类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的学说:在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中,世界的发展是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因此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观,在科学发展观中.最富有哲学意蕴的是"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看,"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以对象性存在的人为本,以个人、群体、人类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修好用好交通志 促进交通事业发展湖南省交通厅厅长李安认识交通的历史与现状提高修好交通志的自觉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明:“人类之历史,始终是不得不和产业史与交通史关联着而被研究、被整理。”交通与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紧密相关,从一定...  相似文献   

15.
陈方平 《沧桑》2013,(6):101-104
对于历史理论的争论由来已久,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历史理论的误读也形形色色。马克思是通过确立科学的实践概念,进一步推进到物质生产是实践的最基本方面,同时也是全部历史的起源,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界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而是生产力普遍增长和人们交往普遍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人类历史三大社会形态说,是我国学者正确理解世界史的出发点。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乃是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人类在没有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劳动分工之前,是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的。因此,世界历史的形成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宝库。它体现了恩格斯称之为马克思在历史科学上的两大发现:一个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论。但《资本论》不仅提供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历史,而且也提供了研究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他在19世纪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内容和这一新的世界观的阐发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人的解放程度,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源、前提和动因,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它所导致的分工和交往的发展。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今天,人类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时代。经济全球化,只是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世界历史发展的前景或结果,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系统论论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系统学说。社会系统分为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子系统的观点被研究者广泛接受,探讨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及其对社会历史的影响,成为最常见的研究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论者都将三个子系统视为一般平行结构关系,并用失于空泛的“互相作用”来概括它们之间的复杂联系。正如列宁所批评的:“单单‘相互作用’=空洞无物”,因此,时下对于运用系统论研究社会历史的种种质疑,便不能被一概视为思想僵化者的求全责备。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他把人类社会结构划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既是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的整体结构,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依次更替。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哪些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被称作“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观点。这种观点坚持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